日本國運2025年由衰轉興?對中國好事還是壞事?

執筆/笪志剛

近來,關於日本經濟社會當下發展狀況及未來走勢的話題再次升溫,也讓筆者想起多年前日本名城大學教授伊藤賢次在我們研究所作的一場報告。伊藤先生在報告中較為肯定“失去的15年”的說法,認為日本的泡沫經濟大約成形於1985年,崩潰始於1990年,真正擺脫泡沫經濟陰影、出現復甦徵兆,則始於2005年,因此日本的泡沫經濟週期應該是“失去的15年”。

日本國運2025年由衰轉興?對中國好事還是壞事?

那麼,日本國家興衰是否有周期可尋呢?日本歷史學家半藤一利曾回眸日本近現代史,從假說的角度,認為日本國家發展具有40年一輪迴的命運軌跡。半藤認為,從明治維新前夜至今的歷史看,日本用40年時間建設近現代國家,接著又用40年時間走向自我毀滅,再用40年將其恢復並再次強大,建設、毀滅、再建設、再毀滅……是否週而復始,宿命輪迴?嚴謹的半藤先生在書中提出假說但沒有給出答案,筆者也只能試著從日本近現代史這條主線去做基於假說的推斷。

1853年美國佩裡准將率領艦隊叩開日本大門,逼迫日本被動開國,以天皇為首的京都朝廷不滿德川幕府導致國家陷入被動挨打的殖民地危機,開始倒幕行動並在1865年奠定勝局,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戰勝當時為世界第五列強的沙皇俄國,正式邁入世界強國行列。在這個40年週期裡,日本避免了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命運,實現了國家近現代化,作為第一個崛起的亞洲近代國家,其成功引起歐美側目。

但這個用40年時間建立起的“大日本帝國”,隨著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在1945年灰飛煙滅,曾經不可一世、到處樹敵的日本不得不直面命運的悲慘轉折,將明治以來的近代化成果悉數葬送,時間週期也恰好是40年。

日本國運2025年由衰轉興?對中國好事還是壞事?

戰後的日本在美國佔領政策轉圜的庇護下,在“冷戰”的大環境下,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戰爭特需的多重刺激下,其40年一輪迴的命運再次發威,從1945年開始經過10年經濟恢復、18年經濟高速增長,12年勻速增長,險些被肢解的日本在經濟上又重新站立起來,而且一站就登上了世界第二,這個記錄一直至2010年GDP被中國超越,這一次的40年成就了日本的經濟大國夢。

禍兮福之所倚,1985年躍上巔峰後,泡沫經濟拉開了日本經濟下坡路的序幕,1990年泡沫經濟開始崩潰,經濟衰退持續了15年。按照週期論的說法,1985年開始的40年應該到2025年,在這個週期裡,日本褪下了把持42年的第二經濟大國光環,這究竟是日本的又一次衰退,還是日本經過空白的15年陣痛雪藏實力的再次展現?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心目中的“農業的中國,工業的日本;海洋的日本,陸地的中國”定位已被徹底顛覆,亞洲乃至世界經濟領袖地位的易主,讓這個彈丸小國、經濟大國再次品嚐在亞洲“失寵”的滋味。

日本國運2025年由衰轉興?對中國好事還是壞事?

從40年一輪迴的“宿命”看,2025年將是日本由衰到興的拐點嗎?這畢竟是一種假說,大多數日本民眾也不會相信自己民族的命運是一種宿命。歷史的軌跡證明,日本民族的命運取決於勤勞智慧,取決於用發展克服危機的意識,取決於戰後的和平之路,取決於融入亞太及東北亞一體化合作。這樣,2025年日本的重新發力將不是宿命而是主動有為的結果。(作者是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