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清潔取暖沒有任何動搖,“煤改電”、集中供熱、地熱能等方式替代比超50%

推進清潔取暖沒有任何動搖,“煤改電”、集中供熱、地熱能等方式替代比超50%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10月29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今年我們將堅定不移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繼續推進清潔取暖工作,這個沒有任何動搖,也沒有任何變化。但要堅持統籌協調溫暖過冬與清潔取暖,以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為第一原則。

“清潔取暖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改善空氣質量最關鍵的舉措,對降低PM2.5濃度的貢獻率達1/3以上。這不僅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也可以讓群眾生活得更加舒適,是一件為民造福的事。”他說。

“煤改電”、集中供熱等替代比超50%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地散煤治理任務中,“煤改電”、集中供熱、地熱能等方式替代比例已超過50%,更加突出多種方式替代,較大程度緩解天然氣保供壓力。

在推進清潔取暖過程中,生態環境部還將堅持以供定需、以氣定改,即根據天然氣簽訂合同量確定“煤改氣”戶數。同時要因地制宜,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此外,將重點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散煤治理。

生態環境部還特別提到,在新取暖方式沒有穩定供應前,原有取暖設施不予拆除。

劉友賓稱,下一步,一是合理確定年度散煤治理任務。根據各地上報,2019年10月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完成散煤替代524萬戶。

二是全力做好氣源電源供應保障。抓好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2019年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儲氣設施建設步伐,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向,保障清潔取暖與溫暖過冬。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對“2+26”城市做到全覆蓋,全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價格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制定和完善補貼政策,確保農村居民用得起、用得好。

四是嚴防散煤復燒。對已完成清潔取暖改造的地區,要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確保不出現散煤復燒問題。同時要加大清潔取暖資金投入,保障補貼資金及時足額髮放。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告訴記者,他在兩週前剛從河北滄州回來,他說:“當地老百姓對清潔取暖非常期待,認為提升了生活水平,是生活方式的轉變。”

今冬氣象條件整體偏差,治汙力度將更大

劉友賓表示,秋冬季重汙染天氣還處於“氣象敏感型”階段,2017-2018年秋冬季氣象條件顯著好於常年平均水平,助推了當年空氣質量大幅改善。研究表明,當年空氣質量改善是“人努力、天幫忙”的結果,大氣汙染防治各項工作佔七成,相對有利的氣象條件佔三成。

不過,根據氣象部門預測結果,受厄爾尼諾影響,2019-2020年秋冬季氣象條件相比往年不利,整體偏差,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將面臨霧霾持續時間長、覆蓋範圍廣的情況。

“所以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難度和壓力進一步加大,這就要求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抵消不利氣象條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劉友賓對記者說。

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簡稱《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要全面完成2019年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秋冬季期間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6%。

劉友賓解釋稱,這是我們在充分考慮延續性、公平性與可達性的基礎上科學設定的秋冬季目標,充分考慮了各地工作實際和操作性,依據各城市上個秋冬季PM2.5濃度值與過去兩個秋冬季累計下降幅度分別進行分檔,設定各檔改善目標,上個秋冬季PM2.5濃度越高、累計下降幅度越小,本秋冬季目標越高。

“這是一項嚴肅的工作任務,完不成任務的城市將被嚴肅問責。”他說。

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此次《方案》提出的多項工作任務量都超過前兩個秋冬季,比如,河北省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1億噸,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完成散煤替代524萬戶,按計劃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等。

《方案》中一律沒有涉及強制性錯峰生產、大範圍停工停產等要求,堅決反對“一刀切”,反對“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要求各地嚴格依法依規做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各項工作。

另外,今年秋冬季將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實施企業分類分級管控,達到A級的企業重汙染天氣應急期間可不採取減排措施,B級企業適當少採取減排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