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饿",女儿为省钱强忍饥饿,懂事的真相妈妈却没看透

"妈妈,我不饿",女儿为替妈妈省钱强忍饥饿,这样穷养真的对吗?

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反复的和孩子强调要听话懂事。甚至有些家长奉行穷养的教育观念。在这样的模式下成长的孩子,虽然表面听话懂事,但是内心却有自卑的倾向。接下来我们要提到的小女孩婷婷就是这样一位懂事姑娘。

金姐的女儿婷婷今年十岁了。3年前金姐和丈夫离婚的时候,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女儿的抚养权要来。虽然金姐知道单亲妈妈非常的难当。但是因为害怕孩子会受到冷落,所以无论如何她都要亲自抚养孩子。所以这三年的时间里,金姐无时无刻的都在和孩子强调要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要体谅自己的艰辛。

婷婷在这样的环境下,深知母亲的辛苦。所以有的时候甚至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一天金姐带婷婷和好友一起逛街。大家走在路上向着随便买点小吃就应付了晚餐,于是金姐问婷婷饿不饿。婷婷想了一下对妈妈说:"妈妈我不饿,"但是眼睛还是直勾勾的看着小吃摊儿。金姐的朋友看穿了婷婷的小心思。对婷婷说:"宝贝没关系,阿姨请你吃,不让你妈妈付钱。"可是婷婷依旧坚持说:"阿姨我真的不饿。"最后这位阿姨还是请婷婷吃了好吃的,婷婷也是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旁边的金姐看到孩子这样,心里十分的心疼。她知道孩子是为了给自己省一份钱。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朋友就和金姐讨论怎样培养孩子的金钱观,金姐表示她一直以来都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艰辛,平时教导孩子要节俭。朋友对金姐说教孩子节俭是好,但是千万不要过度的穷养孩子,不然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金姐听后在心里反思了很久。

有些家长害怕孩子被宠坏了,所以故意对孩子进行穷养教育,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金钱观,其实这样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下这3条就是过度穷养所产生的后果。

一、孩子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变得吝啬

有些家长特别奉行节俭教育认为什么东西都应该节俭,以前有一位朋友就跟我们讲,他深受父亲的节俭教育所害。从小到大只要是她想要的玩具,父亲都不允许他买。有一次他好不容易求妈妈给自己买了玩具,但是父亲却因为这个事情说了他7、8年,刚上大学的时候,父亲就让他申请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而且平常在给他饭费的时候,也是算的正正好好。朋友和我说刚上大学的时候,大家互相都不认识。而他是第一个理由是因为贫困而申请助学贷款的人。这样他在同学面前很久都抬不起头来。长此以往他变得小气,当时女朋友就是因为这一点和他分手的。

二、孩子性格自私,没有朋友

在穷养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总是以为自己的利益会被别人侵犯。所以就不愿意和他人交朋友。即使有朋友自己的东西也不愿与别人分享。久而久之朋友也都离开了。要知道在这个社会中除了要有本领,交际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连朋友都不愿意交,那么他离成功只会越来越远。

三、孩子缺乏自信、甚至自卑

有些家长总是一味地谴责孩子在外人面前扭扭捏捏,不自信。却没有想到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要知道孩子长期在穷养的教育下成长。会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一等。好的、优秀的东西自己都不配拥有。有的时候别人对他的好,他会十分记在心上,甚至有内疚之感。有这样表现的就是缺乏自信和自卑。和富养的孩子相比,穷人的孩子总是小心翼翼的,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畏手畏脚。

其实现在经济这么发达。有些家庭并不是真正的穷。只是家长希望孩子能够知道。节约不要随意浪费,但是教育的模式却出了问题。即使家里的经济真的不宽裕。那也要保证孩子基本的成长需求。大人们可以主动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理解现状。而不要强加给孩子一些心理负担。

如果您的教育模式也出了问题,您可以在书店里买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穷爸爸富爸爸》等,都会教您该如何的教育孩子。对于上文婷婷的表现是不是很让人心疼的?到底是应该穷养孩子还是富养孩子?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如果你有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的下方留言交流,我们一起来讨论育儿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