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雖成手機標配,但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眼下,全球手機行業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那便是如何滿足新時代用戶的購機需求?面對這一“靈魂之問”,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給出了它們自己的答案:將AI技術引入手機研發之中,通過AI賦能賜予手機新生命和新活力。

AI雖成手機標配,但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圖片

當前,大家對於手機想必都已不再陌生,在“人手一個是常態,人手兩個見怪不怪”的時代,手機已經成為人們“不離手、隨身帶”的標配物件。但隨著氾濫的快速,近年來手機帶給人們的期待和新鮮感也正在不斷走低,其行業發展逐漸迎來瓶頸期和低迷期,在這樣的背景下,手機急需呼喚新的升級。

據今年8月份行業發佈的《手機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白皮書》顯示,2015年以來,全球手機出貨量開始出現明顯下滑,銷量的不斷放緩與持續走低,透露出市場發展已日趨飽和。同時在技術方面,大部分廠商普遍扎堆於雙4G、全面屏、無線充電等方面,硬件創新的貧瘠化導致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基於此,全球手機行業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那便是如何滿足新時代用戶的購機需求?面對這一“靈魂之問”,手機廠商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有效應對和解決呢?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給出了它們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將AI技術引入手機研發之中,通過AI賦能賜予手機新生命和新活力。

自2017年開始,“人工智能手機”便開始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包括蘋果、華為等諸多行業巨頭在內,都在持續不斷的探索如何將AI融入手機之中。而通過與算法層、功能層和應用層的不同結合,最終AI手機也是成功問世。近日,隨著蘋果、華為新品發佈會的舉行,新一代AI手機也再度與眾人見面。

相比與傳統“智能手機”,“人工智能手機”並非只是簡單的多了兩個字。AI的加入為手機研發帶來的翻天覆地的創新式改變。

首先在芯片上,手機芯片商可以利用AI打造智能化的全新芯片,可以優化運行速度、延長電池壽命、實現智能調度;其次在操作系統上,手機系統商業能夠藉助AI進行文件碎片整理、後臺內存壓縮、急速內存回收以及用戶行為預測和智能服務推薦;此外,在手機應用上,AI與圖像、語音等領域的結合,也能進一步提升手機功能和應用體驗。

現階段,AI在手機應用層上的應用無疑是絕大部分手機廠商的主要選擇,尤其是與拍照功能的結合,更是深受廣大企業和用戶青睞,比如小米CC9美圖定製版、vivo X27、努比亞Z20等手機,都是主打AI拍照功能的暢銷手機,這些手機利用AI強化美顏效果,增加背景虛化、自動拍攝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傳統手機的拍照功能和用戶體驗。

《2019中國智能終端市場半年報告》曾顯示,拍照效果好正在成為人們的核心購機需求之一,由此看來,利用AI提升拍照功能和用戶體驗確實具有重要價值。不過,如果只是將AI技術應用在拍照等功能提升上,顯然不是AI手機的成熟應用,從這方面來看,當前我國AI手機的發展也還很初級,其中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關注和解決。

比如用戶數據保護問題。AI指紋解鎖、人臉解鎖所儲存下的龐大用戶數據,如果遭受盜竊或洩露,就可能對用戶造成巨大負面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做好數據和隱私保護便至關重要。但目前,由於數據標註的“去人力化”尚未完成,保護用戶數據這樣一件費時費力費錢的事情,很難引起廠商的關注和投入,未來還需在這方面進行加強。

再比如標準化問題。當前AI手機作為新事物,缺乏完善的智能產品測評指標與方法,缺乏嚴格的相關生產、應用和管理制度,這使得AI手機的質量和門檻無所保障,市場上故弄玄虛、亂用噱頭的行為時有發生。在此情況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輔助,用戶做監管,加強行業管理和規範也至關重要。

此外,還有AI技術和手機生態建設不足等問題。由於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相關配套技術的發展並不成熟,目前AI與手機的結合還只侷限於表明,未能深入到操作系統、軟件應用、硬件設備等方面;與此同時,手機底層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的不完善,也讓AI手機缺乏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與發展空間。未來在這些方面都還有待升級和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