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自從1911年孫中山革命成功推翻滿清政府,中國開啟了風雲變幻的時代,各路風雲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京津滬的上層人士把當時四位極具傳奇色彩的豪門王孫公子:袁克文、溥侗、張伯駒、張學良併成為“民國四公子”。

“帝子”袁克文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袁克文(1890年—1931年),字豹岑,號寒雲,河南項城人,袁世凱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鮮人)所生,1890年7月出生於朝鮮漢城。他從少年時代即有過目成誦的天賦,記憶力非一般人能比。因此,袁世凱對其所生17子、15女最寵愛的就是袁克文。但是袁克文與他的父親大不相同,他無心於政治權位,其作派瀟灑風流,十分熱衷於中國的傳統文化。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他與其兄袁克定意見相抵,觸怒了袁世凱,於是他便遊居上海,加入青幫。後因無心爭爭鬥斗的事情,又移居天津。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袁克文性情散淡,寫得一手好字,與方地山、黃二南等文人雅士多有往來。但他不善理財,揮金如土,後來竟至貧寒落魄。1931年患急症病故於天津,享年41歲。身後留有《寒雲日記》一冊。有報評之:“天下莫不識寒雲,詩酒風流,多才多藝。”

清室宗親溥侗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溥侗(1871年-1952年)是溥儀的族兄,愛新覺羅氏,字後齋,號西園。因排行老五,內外行尊稱其為"侗五爺"而不呼其名。溥侗從小酷愛崑曲與京劇,因是清室宗親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觸一些當時的京昆著名藝人,再加本人悉心鑽研,刻苦練功,遍訪名師,終於達到了文武昆亂不擋,六場通透的化境。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溥侗精於崑曲、京劇,對於京劇則生、旦、淨、醜全能。他有深厚的文化素養有關,能書善畫,通曉詞章音律,精通古典文學,對所演劇目的故事情節、人物身份及規定情境有深刻領悟,又兼見多識廣,博採眾長,因此對不同人物都有惟妙惟肖的表現。溥侗還精於文物賞鑑,實乃才藝俱佳,冠蓋絕倫,系中國戲曲史上一大奇才。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1933年應南京國民政蒙藏委員會之聘,從北京來南京任委員之職。並在業餘時間聯繫了一些崑曲業餘愛好者在南京先後組織“成樂社”,“陽春社”、“公餘聯歡社”等業餘曲社,其中以:“公餘聯歡社”活動內容最為豐富。“溥侗先生1952年6月病故於上海,並在上海樂園殯儀館開了追悼會,前來弔唁者大多數是生前弟子、曲友及文藝界人士百餘人。

大藏家張伯駒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張伯駒(1898年-1982年),字家騏,號叢碧,河南項城人,中國第一大收藏家。自幼天性聰慧,7歲入私塾,9歲能寫詩,享有“神童”之譽。張伯駒先生是集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1956年,張伯駒將其收藏的部分文物捐給了國家,包括西晉陸機《平復帖》卷、隋展子虔《遊春圖》、唐李白《上陽臺帖》、杜牧《贈張好好詩》卷、宋范仲淹《道服贊》卷、蔡襄自書詩冊、黃庭堅《諸上座帖》、元趙孟頫《千字文》等。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晚年還擔任過北京中山書畫社社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京華藝術學會名譽會長、北京戲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崑曲研習社顧問、民盟中央文教委員等職。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張伯駒妻子潘素

1982年正月,參加宴會歸來的張伯駒突患感冒,被送進北大醫院,2月26日去世,享年84歲。

少帥張學良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張學良(1901年-2001年)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以武勇於亂世之秋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大軍閥。少帥數度揮兵入關,兩次直奉大戰成名。“九•一八”之後同楊虎城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1938年被蔣介石囚禁。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1946年4月9日,蔣介石在貴陽市黔靈公園會見張學良。不久之後,張學良被押往重慶歌樂山戴公館。

1946年10月,被送到臺灣。

1947年,移住井上溫泉(新竹縣)。

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灣。

1961年秋,移居臺北市北投居所。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李登輝執政後,1990年起,張學良全面恢復人身自由,之後到美國探訪。

1995年,離臺,僑居美國夏威夷,在那裡長居。

傳奇人物“民國四公子”

2001年10月14日14時50分(北京時間10月15日8時50分),在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病逝,享年10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