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人情,大多都是塑料的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知乎熱門話題:“你的微信中第一個拉黑的人是誰?”

除了拉黑微商的、拉黑前任外,還有的是拉黑閨蜜、朋友甚至親人。

在回答裡有一句話戳到了我:“與其相視傻逼,不如相忘於江湖”


中國式人情,大多都是塑料的


01 /人情不是感情,很可能成束縛/

除了念舊情,更多人是因為人情才會做妥協。

在《圓桌派》裡,馬未都就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朋友愛好收藏,一天看拍賣節目的時候,看到了自己收藏的對聯。

那幅對聯是他花了兩萬多買的,一直都在書房裡放著好好的。

家裡沒進賊,也沒人拿去拍賣,他趕緊就報了警。

經過警方一調查詢問,才知道這是家裡的阿姨拿出去的,重點是這阿姨拿出去了不止這一件。

朋友很生氣,本想直接起訴,讓她好好做幾年坐牢反省反省。

可他轉念又一想,這阿姨是自己家親戚親戚的親戚,關係雖遠,但要把她弄到局子裡去,日後肯定少不了麻煩事。

估計會有一大群人不停地上門說情、勸解、調和。

最後,朋友也只能嚥了這口氣,在立案之前撤了案。

中國人看重人情,為了大家面子上能好過,很多人就不斷地退讓退讓再退讓。

結果,我們苦巴巴維護的人情,有時候卻會變成笑話。有的人就仗著大家都看重人情,做起事情來,真的是一點都不留情。

人情是他們的殺手鐧,他們能表面上跟你笑嘻嘻,背後卻在盤算著如何能溫柔地宰你一刀。

02/不需要太多熟人,一樣能過好/

中國有句老話“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熟人社會,在過去只要你有認識的人,做事效率那絕對高。

買火車票不用排隊,直接給錢買票;

辦事不用東跑西跑,直接進去就蓋章……


中國式人情,大多都是塑料的


在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

在北京打拼的陳可,因為公司要去國外度假,於是專門請假回家鄉辦護照。

原本以為,十幾二十分鐘就能搞定的事情,卻硬生生拖了好幾天。

理由就是,辦事的人故意拖著不給辦,最後沒有辦法就只能找個熟人的熟人來幫忙。

在各種好說歹說之下,辦事人員才不情願的辦了證。

找熟人辦事速度快,正因為如此,很多社交關係,並不是建立在感情深厚的基礎上,很多都是在價值的基礎上。

為了日後能夠多個人脈多條路,多少人都是一邊嫌棄,一邊靠近;內心一萬個不情願,臉上卻堆滿了笑容。

但現在,社會都如此便捷方便了,哪怕你身處一個陌生的城市,身旁沒有一個熟人照樣能過得好。


中國式人情,大多都是塑料的


03/人情成本高昂,不是說欠就欠/

在熟人社會,還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人情成本太高昂。

網友搬了新家,親戚就說要送他一個三開門的衣櫃。

網友本打算用火車託運過來,親戚卻說沒有必要花那個錢,他認識一個司機可以把衣櫃直接送過去。

司機把衣櫃送來後,看到離廬山不遠,就說想去廬山玩一圈。

網友一聽,就只能說去作陪。

最後,在廬山玩了一圈之後,司機就開車走了。

網友一算門票、飯錢等花銷,好傢伙麼,這錢比火車託運錢還貴了三倍多。

花錢也就不說了,這還欠上司機的一個人情了,以後還得想辦法去還。


中國式人情,大多都是塑料的


很多時候,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千萬不要想靠著人情來解決,因為人情債最難還。

它難就難在,人情債沒辦法量化。

即使經濟上清償了,人情卻沒法還清。

04 /高級的人生,都懂得放手/

漫畫家喃東尼曾畫過這樣的漫畫:

兩個蛋殼相遇了,他們每一天都在幸福地玩耍。

他們無話不說,他們形影不離。


中國式人情,大多都是塑料的


直到有一天,蛋殼破了。

兩個蛋殼,一個變成了小鳥,一個變成了鱷魚。

儘管,他們像過去一樣有愛,但很多差異沒法改變。

午餐的時候,小鳥帶來了蟲子給鱷魚吃,可鱷魚壓根就不吃。


中國式人情,大多都是塑料的


玩耍的時候,鱷魚想在水裡游泳玩,但小鳥只能飛去天空玩。

漸漸地,他們越來越無話可說,越來越玩不到一起了。


中國式人情,大多都是塑料的


最後,小鳥與鱷魚只能互道珍重,一個飛向天空,一個下到水裡。

人生就是一個旅途,一路上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很多人。

有人陪我們哭、有人陪我們笑、有人教會我們成長、有人讓我們一生難忘。

不管這些人以什麼樣的形式參與到我們的人生,當該說再見的時候,沒有必要非得用舊情、人情、價值等等因素來束縛自己的選擇。

不要因為各種羈絆,就讓一個本該離開的人繼續霸佔著你的時間、精力與感情。

不管是什麼人,都祝福彼此在各自的世界裡安好。

正如,這段話所說:

“每個人都走在人群裡,你走得離我遠了,就會離另外一些人更近了,未必不是好事情。”

良之所至,需有厚黑。方可稱之為道。搜索公眾號“厚黑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