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來襲,口渴口乾、皮膚髮癢、便祕,到底該怎麼補水才有效?

天氣一下子冷下來,秋風漸起,最近有沒有發現身邊很多人都出現了季節問題,比如

皮膚髮癢,口渴口乾,乾咳少痰,口舌潰爛,口鼻乾燥,便秘加重······這一切問題都和身體缺水有關。但是多喝水,好像除了帶來“尿頻尿急上廁所”的感覺,對於上訴問題作用並不大。所以除了喝水,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幫我們補充身體水分?

秋燥來襲,口渴口乾、皮膚髮癢、便秘,到底該怎麼補水才有效?

秋天來了,乾燥是最明顯的氣候特徵,要想做好防秋燥的工作,大家的生活習慣和飲食也必須得到相應的變化。

現在無論是南北方,天氣一冷開空調都會變得很普遍,但是這樣一來,秋燥就非常容易升級,很多人說光是喝水效果不大,還是覺得皮膚乾燥、口乾舌燥,喉嚨不是疼就是癢,有些甚至眼睛也發乾,原因就在這裡。面對升級版的秋燥,光喝水還不夠,因為純水中的水分子屬於自由狀態,能很快的進入血液,同時也會很快被腎臟排出,根本達不到滋潤身體的目的,所以你必須做出更有效的措施。

秋燥來襲,口渴口乾、皮膚髮癢、便秘,到底該怎麼補水才有效?

方法一:將水和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一起吃。

為什麼碳水和水一起服用能夠幫助增強補水?因為碳水化合物是一種親水物質,它們會吸附水分子,延緩水分的吸收速度,阻止他們很快地被排洩掉。這樣,水分在身體裡停留的時間變長,滋潤身體、眼、喉嚨等的效果才能更好。比如秋季或者喉嚨乾渴,很多長輩經常會讓孩子喝一些蜂蜜水就是這個道理。蜂蜜中富含的果糖,在小分子糖當中,果糖的吸溼效果是最好的,強於葡萄糖和蔗糖。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蜂蜜可不能加的太多,調得有淡淡的甜味即可,否則糖分過高,滲透壓也就高,這樣反而會讓身體失去更多的水。

而除了蜂蜜,很多的水果也富含豐富的果糖,尤其是秋天的應季水果更是如此,所以像一些葡萄、梨這樣的水果大家不妨吃起來,可以幫助緩解季節乾燥,而糖尿病患者必須注意適量。

秋燥來襲,口渴口乾、皮膚髮癢、便秘,到底該怎麼補水才有效?

對於糖友而言,買到真正不摻糖的蜂蜜才是最重要的哦,不然不僅無效還有害(血糖升高)。

方法二:銀耳羹

想到補水中的食補妙方,就不免想到很多的湯湯水水。比如山藥、藕、冬瓜這類蔬菜搭配骨頭燉個湯喝喝,就是不錯的滋補湯。經過長時間的生活實踐,這些湯水也的確對於補水有很好的功效,而其中最備受推薦的潤燥美食大概非銀耳莫屬。

不僅是民間傳說,科學家也通過研究發現,銀耳羹的確能夠幫助補水。因為銀耳富含的膠質多糖類物質,利用其粘液的特性,把水份長時間的停留在粘膜,嗓子和消化道上,滋潤身體,確實能達到滋潤身體的目的。

所以秋季經常皮膚髮乾的人,尤其是糖友,不妨經常給自己煮一點銀耳羹,這類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不僅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以及緩解皮膚乾燥的作用。

秋燥來襲,口渴口乾、皮膚髮癢、便秘,到底該怎麼補水才有效?

方法三:吃橙色水果蔬菜

前面已經說了,要吃吃一些應季水果。而除了應季這一點外,其實還有個更簡單的方法確定該吃哪類水果。畢竟自從大棚技術大規模推廣以後,很多人對水果的季節已經失去了判斷力。

這個小方法就是看水果的顏色,挑選其中橙色的蔬果,如胡蘿蔔、芒果、橙子。為什麼強調的是橙色,而不是紅色、綠色或者其他顏色?因為橙色蔬果,常常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而維生素A為上皮組織的合成和修復所必須的營養素,如果身體缺乏維生素A也會出現肌膚乾燥的現象;當它嚴重不足時,皮膚和粘膜的抵抗力就會下降,其表面粘液分泌就會減少。

有個很簡單的自測方法,用指甲劃過皮膚,如果出現明顯的白線,並伴有角質脫落的話,就有可能是維生素A缺乏問題。

秋燥來襲,口渴口乾、皮膚髮癢、便秘,到底該怎麼補水才有效?

方法四:多喝奶製品

奶製品除了富含優質蛋白以外,還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牛奶、豆漿不僅補水,還補鈣。

秋燥來襲,口渴口乾、皮膚髮癢、便秘,到底該怎麼補水才有效?

方法五:吃粗糧

用粗糧代替精細糧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粗糧營養元素更豐富。長期精細糧食為食,其實人體特別容易缺乏B族維生素的攝入。而B族維生素對於皮膚的健康也是十分有利的。所以不妨多吃些像燕麥、高粱、薏米、紅豆之類的粗糧,不僅有利皮膚健康,還能緩解秋燥帶來的影響。

秋燥來襲,口渴口乾、皮膚髮癢、便秘,到底該怎麼補水才有效?

方法六:吃堅果

我們經常用油脂來幫助皮膚保溼鎖水,但是如果內服呢?是不是也能夠幫助身體鎖住水分?

的確如此,富含人體必須脂肪酸的堅果,不僅能夠外用,內服也助於預防皮膚乾燥。

但是注意,吃那些原味的堅果,加了大量糖類炒制的堅果並不在此列,只會越吃越渴。

秋燥來襲,口渴口乾、皮膚髮癢、便秘,到底該怎麼補水才有效?

以上就是常見的防秋燥方法,配合多喝水,幫助糖友度過這難捱的秋燥。 秋天不僅秋燥動起來了, 血糖也總是反反覆覆,該如何根治?高血壓高高低低,怎麼根除?最近我們新建了一個互助的慢性病友群,病友可以互相分享控糖經驗,專業的主任醫師會從旁指導。想諮詢,學習,問問題的病友,記得看留言,添加時記得寫上“慢性病加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