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年輕化的腦卒中,幹細胞能否帶來治療突破?

世界卒中組織將每年的10月29日定為“世界卒中日”,目的就是為了呼籲全球關注和加強關於腦卒中的認識。

腦卒中其實就是常常聽說的“腦中風”的學名。隨著社會老齡化以及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的發病率也是逐步增加。目前,我國40~74歲居民首次腦卒中標化發病率平均每年增長8.3%,我國腦卒中防治仍面臨巨大挑戰[1]。

其實,根據現有的數據不難發現,腦卒中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逐漸的年輕化需要人們重視。

腦卒中通常分為兩大類: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而其中缺血性腦卒中約佔總體患病人群的75~85%。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局部的腦組織因為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血液供應引起了障礙,從而引起神經功能的損傷,會極大的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逐漸年輕化的腦卒中,幹細胞能否帶來治療突破?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目前針對缺血性腦卒中的常用治療手段仍然是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但是因為神經損傷具有的不可逆性,現有的治療手段並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者發現,幹細胞可以通過抑制炎症和凋亡發揮神經保護作用,釋放營養因子和生長因子等增強內源性修復機制,而且移植後的幹細胞在宿主內分化、替代和整合,進而替代腦損傷細胞,發揮治療作用[5]。

所以,利用幹細胞來針對缺血性腦卒中臨床研究有望為將來這類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新選擇。

通過已有動物實驗結果不難發現,神經幹細胞在進行移植後,可以有效的促進腦內細胞分化、免疫調節、炎症及內源性修復過程等方面[2]。

國內外已經有科研團隊利用神經幹細胞進行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例如,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醫院聯合其他研究機構開展了關於人源性神經幹細胞針對慢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3],已進入了臨床Ⅰ期的研究。他們選取了12名年齡在60-85之間的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進行了神經幹細胞的臨床研究(ClinicalTrials.gov: NCT01151124),

根據目前的階段性研究結果發現神經幹細胞可以改善慢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神經細胞狀態,同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美國團隊利用神經幹細胞製成了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新藥,目前他們正在進行一項新臨床試驗,探討由幹細胞製成的新藥是否有助於中風恢復。這款新藥的名稱為CTX0E03 DP,臨床試驗在美國最大的臨床試驗註冊中心clinicaltrials.gov上的編號為NCT03629275,系統顯示正在招募中(Recruiting),招募患者人數約為110名。官網顯示這項試驗僅對美國和美國境內的受試者開放。目前,這項研究處在臨床II期,預計完成日期為2020年5月。

逐漸年輕化的腦卒中,幹細胞能否帶來治療突破?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不僅在國外有關於幹細胞針對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其實我們國內的科研工作者也在一直不斷的進行研究與突破。今年,解放軍總醫院在《幹細胞轉化醫學》(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公佈,幹細胞移植有助於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9名年齡在30至65歲之間的偏癱患者參與了這項臨床研究,他們在中風後5-24個月接受人源神經幹細胞NSI-566腦內移植(移植至腦內梗塞灶附近)。結果表明,人源神經幹細胞NSI-566治療偏癱性腦卒中擁有一定的臨床益處。

在目前已通過備案的醫院當中,已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採用神經幹細胞針對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並且其“人源性神經幹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的單中心隨機對照研究”項目也已通過了衛健委的備案。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研究進展

除了神經幹細胞,另一種幹細胞也被很多科研團隊應用到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研究中,那就是“間充質幹細胞”。

科學研究發現,間充質幹細胞與神經幹細胞一樣都具有對損傷的神經細胞進行補充甚至替代的作用。在2017年的一篇研究論述當中,作者篩選了來源於中外的千餘篇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進展相關的文獻,對686例患者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他們發現,間充質幹細胞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是對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效果仍然有限。與此同時,細胞輸注途徑、細胞注射劑量、細胞類型可能也會造成結果的差異[4]。

不僅如此,近來的新發表的文獻中更是提及間充質幹細胞的外泌體可能也會針對缺血性腦卒中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結語

幹細胞治療,在近年來的醫學研究領域涉及的越來越廣,臨床研究的疾病種類與數量也在與日增多。但是,除去幹細胞治療的有效性,可能更多的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屬關注的則是幹細胞治療是否安全。其實,任何一種治療手段或者新型的醫療技術出現,都會面臨著這種質疑。這種質疑當然是無可厚非的,涉及到人體健康甚至生命的絕對不是小事。

但是,不僅僅是新的醫療技術,即使是是傳統的手術或者已成熟的藥物,在進行治療使用前也會讓患者及家屬瞭解其中的風險或者可能產生的不適反應。目前來說,無論是神經幹細胞或者是間充質幹細胞針對腦卒中均處於臨床研究的階段,但是隨著幹細胞技術的逐漸成熟,新的階段性的成果也會給患者帶來慰藉。

參考文獻:

[1] 王隴德,劉建民,楊弋,彭斌,王伊龍.我國腦卒中防治仍面臨巨大挑戰——《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概要[J].中國循環雜誌,2019,34(02):105-119.

[2] Kalladka D, Muir KW.Brain repair:cell therapy in stroke[J].Stem Cells Cloning, 2014, 7 (7) :31-44.

[3] Kalladka D, Sinden J, Pollock K et al.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schaemic stroke (PISCES): a phase 1, first-in-man study. Lancet. 2016,20:787-96.

[4] 左積文,韓嶽,陳麗麗,張慶九,李玉芳,戴豔剛.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薈萃分析[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7,12(02):103-107+117.

[5] 王淑娜,繆朝玉.腦卒中幹細胞治療機制及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誌,2019,33(02):81-9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