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小常識——喝葡萄酒,請記得這三點原則

葡萄酒風味獨特口感也佳,還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在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葡萄酒,也經常的喝葡萄酒。但是人們在喝葡萄酒的時候,也要留意一些原則,要是不留意這些原則而盲目亂喝,就很容易出錯造成許多的問題。

品酒小常識——喝葡萄酒,請記得這三點原則

益處多多的葡萄酒

飲食本來就承擔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一是補充能量,二是保障人體健康、增加免疫力,國人則更加註意享用食物的過程,那麼就是口感佳、味道美的食品,使人們“吃”、“喝”的過程成為一個享受的過程,當然包括食品的色、香、味。葡萄酒尤其是乾紅葡萄酒,顏色為寶石紅色,晶瑩剔透,美不勝收,首先給人視覺上以無限美感。葡萄酒的香氣構成非常複雜,一瓶好的葡萄酒給人展現的香氣馥郁、優雅、,酒體豐滿醇厚,協調爽口,回味悠長。更重要的是葡萄酒還能起到抗氧化作用,可預防心血管病、預防動脈硬化,對抑制腦神經細胞的老化、預防痴呆症等有良好的作用,另外還有感冒、防治骨質疏鬆、利尿以及美容等諸多的作用,常喝可謂好處多多。

莫入單寧誤區

隨著這些年對葡萄酒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人們對葡萄酒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在日常對葡萄酒的品評和消費當中,大家似乎有這麼一個約定俗成的認識,認為葡萄酒顏色越深越好,口感越重越好,也就是說單寧含量越多越受大家的青睞,於是酒廠的工藝師們在發酵期間,想盡一切辦法加深色度,提高單寧含量。其中一個最常見的辦法就是在發酵完後,再浸漬幾天。其實我認為這樣未必就好,原因是在發酵過程中,既有一定的溫度,又有了一定的酒精度,能從葡萄果皮中浸提的單寧物質已經最大程度的、有效的提取出來了,再加強浸提只是提取果皮和種子當中的劣質單寧,這些物質在酒體中含量較高時,只能使酒體苦澀、粗糙,而並不是表現為柔順、結構感強。其實,在葡萄酒品嚐中,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酒體協調、平衡,各個物質的含量均衡,表現在口感上就是各種味感之間協調,沒有很突出的尖酸、燥辣、苦澀味,那麼這款葡萄酒就不失為一款好酒。

品酒小常識——喝葡萄酒,請記得這三點原則

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這種現象也集中表現在好多酒廠為追求所謂酒體的結構感,濫用劣質橡木桶以及替代物,如橡木粉、橡木片等。我們當然提倡用一些好的橡木桶貯存葡萄酒,讓其補充到很好的單寧物質,獲得具有陳釀潛力的基礎物質,得到良好的陳釀,從而發展成為一支優秀、卓越的葡萄酒。我們也不反對在釀造過程中的一些精工細作和現代工藝的運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適合木桶陳釀的,尤其是一些質量不好的橡木桶,或者是與該款葡萄酒風格不協調的橡木桶,都不能提高葡萄酒的質量。橡木在葡萄酒中只是必要的補充和加強,只能是一種陪襯,不能成為主角。有些葡萄酒如果用成熟早、酚類物質含量較少的葡萄品種釀製而成的,作為很快上市、在兩三年之內消耗掉的新鮮葡萄酒,已經很平衡、很好了。

這種葡萄酒來自於原料的各組分含量本身很協調,任何人為添加的東西都會破壞這種協調和平衡,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承受不起任何外來物質。國內大部分的葡萄酒都是在兩三年之內就消費的,陳釀型的酒比較難得,消費者也未必能一下子接受。而我們硬生生的添加一些不需要的東西進去,豈不大大破壞了其協調與平衡嗎?就像做菜,調味品的品種和數量越少越能體現蔬菜本身的香味,如果你加了很多的調料和食鹽,那就只能嚐到令人難以接受的花椒大料味、鹹苦味。人類是發現了葡萄酒,而不是發明了葡萄酒,說明葡萄酒是一個自然的東西,所以最大程度的尊重葡萄原料本身的特質才是王道。

所有食物追求的境界大概是一樣的!

品酒小常識——喝葡萄酒,請記得這三點原則

小知識:怎樣喝葡萄酒最養生

喝葡萄酒——適時

喝酒的最佳時間是在晚上7點至9點半,這段時間人體肝臟中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升高,精酒更容易被代謝掉,但9點半之後,越往深夜,肝臟的解酒能力越低,因此美酒雖好,卻不宜用來它陪伴良宵,不如早一點品酩,在微醺之中漸入夜色佳境。

喝葡萄酒——適量

除非對酒精過敏的人,滴酒不沾並不是保守健康的方式,因為我們的身體自身有一定的解酒能力,只要是不超過這個量,酒精並不會給身體造成影響。適量的葡萄酒是多少呢,醫生與釀酒師建議葡萄酒的飲用量為男性每人每天:300-400ml,女性每人每天:200-300ml 最為適合。

喝葡萄酒——適式

不要空腹喝酒,如果尚未掌握葡萄酒的配餐技藝,可以用一點芝士來配酒,無論哪一種葡萄酒,和芝士搭配在一起都會揚長避短,變得更加迷人,芝士可搭配一小片蘇打餅乾來吃,這也是品酒會上經常用的小點心。喝酒前,可以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吃些甜食和蛋白質食物或喝些牛奶保護胃粘膜,如此能夠緩解酒精對人體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