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特級教師揭祕孩子“粗心”背後的真相,家長別再找藉口

1、 “粗心”並非真正的粗心,而是知識不熟練。用“粗心”,掩蓋掌握知識方面存在的許多問題是惡性循環,危害大!

2、建議 將平時經常容易出現的所謂“粗心錯題”歸類分析,然後強化訓練。

3、訓練自己“快速一次對”的習慣。

4、養成寫完作文後讀一遍的習慣。

5、粗心也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有一句話,經常被家長掛在嘴邊:這孩子太粗心!其實題目都會做的。很多孩子在老師要求分析考砸的原因也經常會說這樣的話:我都會!就是不夠細心。課長還依稀記得,小時候這句話經常被老媽掛在嘴邊,耳朵都聽起繭子了,但是作業考試照樣粗心。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有粗心的毛病呢?家長說了那麼多遍為什麼沒有用呢?就算引起了孩子重視,為什麼他們臨到作業考試的時候,還是老方一貼呢?,今天,我們請兩位特級教師為你解答這個老大難問題。

一位是被譽為

“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

李鎮西校長

李鎮西: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語文特級教師,曾榮獲四川省成都市優秀專家、2000年“全國十傑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提名獎。現任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代表作:《青春期悄悄話》、《愛心與教育》等,被譽為“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

歡迎您關注去哪學(qunaxue_shanghai),隨時領取中小學學習提分建議與知識考點乾貨資料。

>>>李鎮西校長說:

《讀者》曾有過一篇文章,介紹蘇聯一次發射航天飛機失敗的悲壯過程。當宇航員發現宇航器出現問題時,已不可能採取任何補救措施了,因為這是無法排除的故障。太空宇航器正向地面飛速下墜,宇航員知道再過幾十分鐘自己將隨著宇航器的爆炸而結束生命,於是,他鎮定自若地通過電視轉播系統向自己的祖國作最後的告別演說。在演說中,他提到了這次失敗的原因是發射前的一次粗心的計算錯誤,並特別告誡全蘇聯的少年兒童:“願這次慘痛的教訓,能夠使每一位孩子懂得細心嚴謹、一絲不苟的作風在科學中的極端重要性。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夠從自己的每一道作業培養這種良好的習慣!”最後,在宇航員“永別了,親愛的祖國”的呼喚之後,響起了震撼人心的爆炸聲……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否是虛構——因為我覺得太富有戲劇性了,但至今沒有看到“闢謠”的文字,那我就姑且把它當做歷史的真實吧,雖然可能在細節上有些渲染。


兩位特級教師揭秘孩子“粗心”背後的真相,家長別再找藉口


這個故事結尾那震撼人心的爆炸聲,對於世界上所有粗心的學生來說,無疑是長鳴不歇的警鐘。不過,我今天要對同學們說的是,雖然許多同學在學習中的確存在粗心的毛病,但更多的時候,考試的失敗不是由於粗心而是由於知識不熟練所致。比如說,我們平時回家,即使心不在焉也不會迷路,為什麼?因為我們對回家路線非常熟悉,以至形成了不受意識支配的條件反射。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對所學知識也爛熟於心,即使我們在做題時不是百分之百的細心,但出錯的機率還是要小得多。然而,不少同學並不這樣想,他們面對分數不理想的試卷,往往會說:“都是因為粗心!”好像這樣一說,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原諒自己了:我不是因為笨,也不是由於知識沒掌握好,而僅僅是因為粗心!

其實,很多時候,所謂“粗心”並非真正的粗心,而是知識不熟練。然而,輕鬆的一句“我粗心”,把自己在掌握知識方面存在的許多問題都掩蓋了起來,等到下一次再因同樣原因考試失利時,又會用“我粗心”來原諒自己,如此惡性循環,給同學們的學習帶來多麼大的危害啊!


兩位特級教師揭秘孩子“粗心”背後的真相,家長別再找藉口


為此,我建議同學們——

第一,將平時經常容易出現的所謂“粗心錯題”歸類分析,然後強化訓練。既然考試時的粗心是由於知識不牢固所造成,那麼,同學們可以將自己某一段時間(如一個星期、一個月或半學期)的作業、試卷集中起來認真分析,再有針對性地訓練,讓知識由“懂”到“會”。如“審題不仔細”是同學們常常犯的錯誤,那麼不妨專門做一做審題練習。

第二,訓練自己“快速一次對”的習慣。好些題其實在平時做作業時都是能做對的,但一遇考試就出錯。為什麼?因為平時作業時沒有時間壓力,又有充分的時間檢查;而考試則不然。所以,在平時做作業同學們就要給自己提出“快速一次對”的要求,不要拖拖拉拉沒完沒了地“檢查”。也許開始這樣做不太習慣,但堅持下去,考試時因“粗心”而丟分的情況會大大減少。

第三,準備一個錯題本。

教材上的練習和老師平時佈置的習題,大都是有代表性的作業;也就是說,這些作業往往體現了某一個方面的知識點。那麼,平時同學們作業中的錯誤,也往往反映了同學們知識上的一些缺漏。因此,專門準備一個錯題本,把平時容易做錯的題記錄下來,經常不斷地琢磨這些題,以加深某些知識難點的印象,將有助於同學們在考試時逐步徹底克服這些錯誤。

第四,養成寫完作文後讀一遍的習慣。這條建議當然是針對作文中的“粗心”錯誤而言。一些同學在寫作文時往往容易掉字、掉詞甚至寫出不通順的句子,有效的辦法是在每次寫完後大聲地讀一遍。好多語言毛病往往在讀的過程中便被“篩”出來了。如果考試作文時不允許大聲讀,那麼至少也應該默唸一遍。

對於“粗心”,我們既要重視它,養成細心的好習慣;又不能僅僅把“粗心”當作“粗心”,而更要看到在“粗心”掩蓋下的學習缺陷,並加以有針對性的克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戰勝“粗心”,取得學習上的進步。


兩位特級教師揭秘孩子“粗心”背後的真相,家長別再找藉口


關於孩子粗心這件事,另一位特級教師的提醒也非常值得家長重視:

茹茉莉 特級教師,校長,浙江嵊州市十大感動教育人物之一、浙江省教育十大影響力人物之一。

>>>如茉莉老師在她的著作《開學三十日》中指出:


兩位特級教師揭秘孩子“粗心”背後的真相,家長別再找藉口


極少部分孩子的粗心並非是態度問題,可能是感統失調的表現。在成年人看來很簡單的動作,對感統失調的兒童來說卻要經過好幾個部分的神經系統複雜的整合發出命令,最後才由運動神經去執行完成。孩子的感統失調會有這些表現:

視覺範圍達不到一個覆蓋,豎式計算錯位加減;左右結構漢字錯位書寫;寫字橫不平、豎不直都是典型的感統失調。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粗心。如果是,就及時矯正。可以通過運動,戶外活動,如拋石子,踢毽子,滾鐵環等等,因為肢體運動有利於協調、平衡,克服感統失調。這類矯正8歲前訓練正好,8-12歲稍有用處,12歲以後就基本無效了。

由於現在的孩子剖腹產率高,戶外活動和運動量太少,所以有感統失調的越來越多。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