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見災”,預言還是陰謀?

讖緯之學,在古代中國十分風行,它以神秘複雜的言語、圖案,搭載著政治、軍事等因素,大行一時。因其自身的神秘性以及諸多案例而被人們所嘖嘖稱道,風行一時。

歷代之中,利用讖緯之學以達到自己目的的案例屢見不鮮,“永寧見災”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通過“永寧見災”一事可以一窺中國讖緯傳統。

在《洛陽伽藍記》中記載,在北魏首都洛陽,有一所壯麗華美的寺廟,這便是永寧寺。永寧寺為北魏的皇家寺廟,在佛教興盛的北魏,永寧寺的一舉一動似乎都與國家的興衰存亡息息相關。後來永寧寺遭遇了災禍,便有了讖緯之言傳出預示北魏的滅亡。因此我們從“永寧見災”這一事件上,可以一窺中國讖緯的傳統。

“永寧見災”,預言還是陰謀?

《洛陽伽藍記》中記載了有關永寧寺的事件

一、中國讖緯的傳統

讖緯,興起於秦漢,為儒家學說的一種。最早的讖書為《河圖》、《洛書》,緯書則萌芽於伏生的《尚書大傳》。根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載:

“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凶”;“緯者經之支流,衍及旁義。”

也就是說,讖為一種隱秘的語言,能夠預先判斷吉凶;緯是相對於經而言,來揭示一些衍生含義。

“永寧見災”,預言還是陰謀?

《河圖》、《洛書》是最早的讖書

另外,根據許慎《說文解字·言部》記載:

“讖,驗也,有徵驗之書,河洛所出之書曰讖。”

《後漢書·張衡傳》記載:

“立言於前,有徵於後,故智者貴焉,謂之讖書。”

《辭海》寫道:“讖,預言、預兆,如符讖。”由上,我們可以看出,讖是一種預言,是一種假託天命而產生的預言。

至於緯,根據《說文解字·言部》記載:“緯,織橫絲也。”《釋名·釋典藝》記載:

“緯,圍也,反覆圍繞以成經也。”

緯,是自經典而衍生出的意義。其借用儒家經典,通過一系列的解釋,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讖緯之學興起於秦,在司馬遷的《史記》之中亦有“秦讖”一言,隨後盛行於漢,在唐後逐漸沒落。不得不說的是,讖緯之學的應用,往往帶有很大的目的性,可以說是為了統治集團或者是某些活動大造聲勢,已達到預期的目的。對讖緯的解釋,往往也是各成一家,牽強附會,可以說是單純地為了某些陰謀抑或政治實踐造聲勢,毫無邏輯性可言。

“永寧見災”,預言還是陰謀?

王莽篡位便利用了讖緯之學

舉一個例子,即王莽篡位。

王莽篡位的時候,便利用了讖緯之學。據《漢書·王莽列傳》記載:

“前輝光謝囂奏武功長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圓下方,有丹書著石,文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符命之起,自此始矣。”

王莽利用了一塊石頭上面寫著“王莽受天命而有漢”,進而便為自己的統治提供了天意的支持,為自己篡位提供了一定的合理性,也相應地減少了自身篡位的阻力。

緊接著就有劉秀起兵反抗王莽也利用了讖緯之學,當時有《赤伏符》曰:

“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這個讖緯之說更加直白,指名道姓地點出了劉秀的名字,預示著漢家子孫終會奪回政權,為他們的起義復國運動營造了良好的名聲。雖然後面王莽殺了一個“劉秀”,但是最終還是被劉秀奪走了天下。

“永寧見災”,預言還是陰謀?

《秀麗江山之長歌行》中的劉秀

另外在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載相關事件:“

今皇帝姓名見於圖書,自前世博物道術之士穀子雲、夏賀良等皆言漢有再受命之符,故劉子駿易名字,翼應其佔,及莽末,西門君惠謀立子駿,事覺被殺,出謂觀者曰:‘讖文不誤,劉秀真汝主也。’”

這些記載,都充分地反映了讖緯的說話為皇帝的登基亦或是奪取政權起到了名分上的作用。

但是讖緯同樣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協助皇帝,幫助皇帝鞏固統治,但另一方面,又會為造反的農民起義軍制造聲勢,煽動人心。

可以說,歷代的農民起義之中,都少不了讖緯的幫助。畢竟古人往往迷信,通過讖緯之言以加持天力,可能更好地煽動民心為己所用。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打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元末紅巾軍起義時用的“石人一支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直至明清兩代,讖緯之學在民間依然有著巨大的影響。

例如說著名小說《三國演義》中就出現了關羽年輕時,一位老人對他說:“雨水盛,麥子亡。”暗示了關羽日後水淹七軍以及敗走麥城的結局。

“永寧見災”,預言還是陰謀?

敗走麥城

在《水滸傳》之中,一位禪師告訴魯智深: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逢夏則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短短几句話,竟然將魯智深的一生都概括完全。文學藝術來自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通過這些文學作品我們也可以看見讖緯之言實際上是非常有群眾市場的,也被群眾所迷信與認同。

二、“永寧見災”的背景和含義

我們上面簡單地說了一些中國的讖緯傳統,下面我們來談一下“永寧見災”一事。

“永寧見災”,顧名思義就是永寧寺遭遇了災禍,具體就是一場發生在永寧寺的大型火災,並且還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奇異事件的發生。根據《洛陽伽藍記》記載:

“永熙三年二月,浮圖為火所燒,帝登凌雲臺望火,遣南陽王寶炬、錄尚書長孫稚將羽林一千就赴火所,莫不悲惜,垂淚而去。火初從第八級中平旦大發,當時雷雨晦冥,雜下霰雪,百姓道俗,鹹來觀火,悲哀之聲,振動京邑。時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經三月不滅,有火入地尋柱,週年猶有煙氣。其年五月中,有人從東萊郡來雲:‘見浮圖於海中,光明照曜,儼然如新,海上之民,鹹皆見之,俄然霧起,浮圖遂隱’,至七月中,平陽王為侍中所挾,奔於長安。”

看看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到“永寧見災”指的是永寧寺在一場雷火中焚燬殆盡,進而有了一系列的災異現象,引發了人們的議論以及一些讖緯之言。

根據《魏書》記載:

“出帝永熙三年二月,永寧寺九層佛圖滅。既而時人感言。有人見佛圖飛入東海中。永寧佛圖,靈像所在,天意若曰:永寧見災,魏不寧矣。渤海,齊獻武王之本封也,神靈歸海,則齊至將興之驗也。”

另有《北齊書》記載:

“二月,永寧寺九層浮屠災,繼而有人從東萊至,雲及海上人鹹見之於海中,俄而霧起乃滅。說者以為天意若曰:永寧見災,魏不寧矣,飛入東海,渤海應矣。”

永寧寺遭遇災禍的背後,隱藏的是北魏的逐漸衰落與危機四伏。我們看此時北魏的大將高歡,高歡平定了爾朱榮、爾朱兆之亂,兵強馬壯,把持朝政,已有不臣之心。而當時的北魏,漸漸衰落,多次內亂,幾近滅亡。高歡已經有了取代北魏的心意。

“永寧見災”,預言還是陰謀?

“永寧見災”背後是高歡的興起和北魏的衰落

三、“永寧災變”與讖緯的聯繫

從以上記載來看,一場大火燒掉了永寧寺,本來是一場意外事故。但是在當時,這可以上升為一場政治事件。在當時的北魏,佛教為國教,人民普遍信仰佛教,可以說佛教在人們心中有著不可比擬的地位。

根據《洛陽伽藍記》記載,這座寺廟的修建,是因為:

初掘基至黃泉下,得金像三十軀。太后以為信法之徵,是以營建過度也。

可以看出,永寧寺的修建,是因為出現了我們所說的“神蹟”,加上永寧寺又是當時的皇家寺廟,因此在當世人的心中,永寧寺便代表了北魏的國運。隨著永寧寺的焚燬,北魏的統治也不長久了。隨後,又在東萊郡,發生了浮圖重現一事。此事先不論真假,放到如今,也不過是普通的海市蜃樓現象,但是在當時,這便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讓人聯想到天命是否轉移到了北齊一方?

永寧寺的災禍,意味著北魏的衰落以及盤踞在渤海的高歡的崛起。關鍵就在於:

永寧見災,魏不寧矣,飛入東海,渤海應矣。

但是這僅僅是一句讖緯之言就能決定的嗎?看恰好在這時候,又有了諸如“永寧見災,魏不寧矣以及神靈歸海,則齊之將興之驗也”這樣的讖緯之言,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否是高歡一手策劃的陰謀。妄圖藉助讖緯的辦法,藉助永寧寺在百姓心中的神聖地位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聯想到中國古代所具有的“君權神授”“天子受命於天”等思想,這些思想從“高祖斬白蛇而起義”玉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等可見一斑。而高歡恰恰是藉助這一點,利用“天命”的外衣來矇蔽世人,藉此達到自己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讖緯之學,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和目的性,它完全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可以編纂出來的,矇蔽人們的一種工具。他的目的在於引起騷亂或者是達到提出讖緯的人所想要達到的目的。

“永寧見災”,預言還是陰謀?

在這背後有高歡一手策劃的可能嗎?

四、現代人對待讖緯的態度

就現代來說,雖然科技不斷髮展,人們的思想意識在不斷進步,對於一些言論的抵禦能力大大增強。但是仍然有許多現代版的“讖緯”學說在矇蔽人們,大家更習慣於將這些現代版的“讖緯”解釋為“預言”。例如2012年的“瑪雅人預言”這個預言說2012年12月21日地球將要毀滅。因為這個,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一些波動。另外,在網上也有著許多諸如“諾查丹瑪斯大預言”一類的預言。這些所謂的預言給人們帶來了不安與恐慌。儘管有一些預言是對的,但在我看來,與其說是這些人有著通神的能力,不如說這時一種對於經濟、政治等等波動的敏銳把握。因此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這類的預言之時,應該有著清醒的頭腦、敏銳的判斷,不要讓這些所謂的預言欺騙了我們。

讖緯之學在中國發展很久,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從“永寧見災”一事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小小的一言,對於一個王朝的興亡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現代人,應該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去分辨此類預言,避免上當受騙。

“永寧見災”,預言還是陰謀?

諾查丹馬斯大預言

參考文獻:《四庫全書總部綱要》-卷六·經部六/四庫全書本 清·紀昀;《說文解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版 (漢)許慎,(宋)徐鉉校 ;《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第四十九/中華書局點校本 南朝宋·范曄;《說文解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版 (漢)許慎,(宋)徐鉉校注;《釋名》-卷六/四庫全書本 漢·劉熙;《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百衲本 東漢·班固;《資治通鑑》-卷四十一/世界書局影印鄱陽胡氏本 宋·司馬光;《新元史》-卷二百二十五·列傳一百二十一/庚午重訂本 柯劭忞;《水滸傳》-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花和尚大鬧桃花林/天都外臣序本 明·施耐庵;《洛陽伽藍記》-卷一 中華書局1963年版 據周祖謨《洛陽伽藍記校釋》本;《魏書》-卷一百一十二·靈徵志上 ;《北齊書》-卷一·帝紀第一·神武下 ;《洛陽伽藍記》-卷一 中華書局 1963年版 據周祖謨《洛陽伽藍記註釋》本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永寧見災”,預言還是陰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