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紅度差、上色慢,果農應該怎麼辦?

每年到蘋果上色時,就有很多果農打電話諮詢,有的說今年蘋果上色慢,紅度差;有的說紙袋脫後果面不是白色,而是發黃;有的說鉀也補啦,為什麼上色還不好;還有人問嘎拉、美八等中早熟品種怎樣才能早上色,賣上好價錢。

現將原因總結如下。

蘋果紅度差、上色慢,果農應該怎麼辦?

不同品種上色遲早不一樣。以嘎啦為例,金世紀嘎啦上色早,太平洋嘎啦遲於金世紀;片紅果上色早於條紅果,如富士、片紅短枝上色快於長枝條紅;煙富3號、工藤富士、壽紅富士上色好於2001富士。同樣套紙袋,脫袋後片紅果上色快,而條紅果上色慢。

海拔越高,晝夜溫差越大,積累糖分就越多,上色就越快越好。如2012年、2013年,脫紙袋後很多人反映蘋果上色慢、紅度差,而在芮城縣學張鄉水峪村,因為海拔高度是900多米,仍然上色快、上色好,大多數是全紅果。

尿素和磷鉀相比價格較低,與高磷高鉀衝施肥比價格更低,所以很多人圖便宜在花前給一棵樹施幾斤尿素,導致土壤含氮量偏高,缺鉀不好上色。儘管8月上旬有的人一畝地補了10斤高鉀,但因為土壤中含氮量過高,還是缺鉀嚴重。實踐證明,要想上色快、上色好,秋季長效肥用量需加大,同時一畝地最少要補20斤鉀。

不管什麼品種、什麼樹形,只要樹上留果偏多,果實就上色慢且紅度差。

紙袋脫後果面發黃,一是因為氮肥施用過量,尤其是7、8月份衝施氮肥或地下追施氮肥過多,就會出現摘袋後果面發黃、上色慢、紅度差的現象。二是硼中毒,追施硼砂過多會導致果樹硼中毒,造成果面發黃不上色。而且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可能連續3年都會上色困難。三是環剝過重,有些果樹已經出現早期落葉嚴重、樹體營養不良的症狀,而果農仍然連年環剝,就會使果面發黃不上色。

弱樹紙袋果易發黃。根系發育不良,吸收能力差,缺失某種元素,缺失對上色物質的合成,影響上色。弱樹表現在樹上,真正的病根在樹下,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缺水造成上色不好。控水過頭,使葉片在天旱時失去功能,從而造成樹體營養功能失調,上色不好。

高溫乾旱時地下澆水,下午4點鐘以後往樹上噴水,改善小氣候環境,利於上色。紅富士從7月中旬開始,一畝地衝施或槍打20斤到30斤高鉀(根據樹上結果多少),分7、8月兩次衝施,間隔為15天左右,結合葉噴500倍高鉀2~3次,效果肯定非常明顯。

持續高溫。連續5天遭遇30℃以上高溫天氣,紙袋下面的透氣孔沒有打開,紙袋內溫度超過50℃,抑制了著色物質的形成,而使上色不好。

沒有溫差影響上色。晝夜沒有溫差或溫差不大,影響花青素和胡蘿蔔素等上色物質的形成,果樹積累不下糖分,因而上色不好。

溼度對上色的影響。適當乾旱利於上色,而當土壤嚴重缺水時,也會影響上色。高溫乾燥的空氣不利於蘋果上色。

脫袋時間影響上色。不論什麼品種,脫紙袋時富士溫差要大於12℃,嘎啦要大於10℃。颳大風時最好不要脫袋,否則會影響上色。

果實在袋中停留時間過長。套袋時間太早,果實在袋中停留時間超過100天,果面易發黃,而且毛病多。一般品種,套紙袋後90~100天剛好能脫綠,脫袋後就上色快、上色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