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的發展簡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當大多數國家仍舊使用栓動步槍時,美國和蘇聯率先裝備了半自動步槍,美軍裝備的是著名的M1式加蘭德步槍,而蘇聯裝備的7.62mm口徑的SVT-40半自動步槍,有人說法國的半自動步槍不是更早嗎?法國研發半自動步槍的確很早,像法國的M1917 /M1918式半自動步槍,以前的文章有介紹,由於使用了8×50毫米的勒貝爾彈的原因,供彈穩定性很差。

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的發展簡史

SVT-38半自動步槍


SVT-38半自動步槍的出現

隨著美國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研製成功並裝備以來,世界各國都在加速研製半自動步槍,雖然蘇聯在研製栓動步槍的比其他國家要晚的多,但是對於半自動步槍的研製一直不敢怠慢,1935年,蘇聯領導人約瑟夫·斯大林舉行了新一代步槍的競賽,主要是想用一款新槍取代早期的莫辛納甘栓動步槍,發起的這次競賽進一步刺激了槍械師對於新一代步槍的重視。

在20世紀30年代,槍械工程師託卡列夫為了與火器設計師謝爾蓋·西莫諾夫進行新型步槍的競爭,放棄了基於後坐力操作的自裝步槍的嘗試,轉而將心思全部放在了使用導氣原理的步槍上,因為可調節的導氣方式將不受子彈燃氣壓力大小的影響,不但後坐力相對要低,而且供彈可靠性強,與其競爭的火器設計師謝爾蓋·西莫諾夫首先提交了他自己的設計,即AVS-36半/自動步槍,很幸運AVS-36半/自動步槍正是斯大林想要的,因此西莫諾夫贏得了這份合同。並於1936年開始服役,成為了蘇聯第一支裝備的自動步槍。

然而AVS-36步槍並沒有想象中的優秀,而且有很多缺點,至於AVS-36步槍其實我上章文章已經介紹了,在這裡簡單說一下,早期的AVS-36步槍後坐力很大,因此西蒙諾夫對AVS-36步槍進行了改進:

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的發展簡史

槍口制動器


①安裝了一個雙擋板圓形槍口制動器,以減緩後坐力。

②機甲進行了改裝,但是機甲改裝後暴露了內部工作部件。

事實證明安裝的圓形槍口制動器對減小槍支後坐力方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而且改裝後的機匣暴露在惡劣環境下,將更容易受汙垢、泥沙等環境的影響。大大縮短了AVS-36步槍的使用壽命,並在不久之後進行了替換。

與此同時槍械工程師託卡列夫則提交了另一款設計簡單的半自動步槍,即SVT-38半自動步槍,該步槍於1938年完成設計,並迅速取代西蒙諾夫AVS-36步槍。這次,託卡列夫的步槍被接受生產,命名為SVT-38,並且成為蘇軍的制式步槍,於1939年7月在圖拉兵工廠開始生產,1939年底,伊茲瑪什兵工廠也開始生產。

SVT步槍採用了短行程活塞導氣式原理、是一款擁有10發彈匣供彈的半自動裝填步槍。而且採用了槍機偏移式閉鎖機構,雙閉鎖凸耳。槍機框底部的開/閉鎖斜面與槍機頂部的開/閉鎖斜面貼合,在自動循環過程中相互作用,使槍機後端上抬或下落,完成開、閉鎖動作。槍機偏移式閉鎖機構的優點是剛度好、結構簡單、利於生產,但由於槍機單面受力以及開、閉鎖時的碰撞,對連發射擊精度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SVT作為一款半自動步槍,槍機偏移式閉鎖機構對其影響不大。

SVT-40半自動步槍的出現

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的發展簡史

SVT-40半自動步槍


1939-1940年期間,一場蘇聯軍隊對芬蘭的冬季戰爭爆發,當時在戰爭中雙方的槍械主要有,芬蘭M1931式索米衝鋒槍,拉赫蒂M26輕機槍等,蘇聯主要是PPD-40衝鋒槍、PPD-38衝鋒槍、莫辛納甘M1891/30、值得一提的新槍SVT-38半自動步槍也在此次戰爭中得到了檢驗。但是結果並不令人滿意,SVT-38半自動步槍的缺點:

  • 槍支太重、太長、不利於攜帶,給戰爭中本就疲勞的士兵造成更大的負擔。
  • 彈匣可靠性差,在士兵攜帶的過程中彈匣會出現掉落的現象。
  • 由於是託卡列夫第一次使用導氣式的原理,經驗不足,因此槍支會出現卡殼,供彈機構失靈等一些問題

託卡列夫由於深受斯大林的信任,因此svt38半自動步槍改進之後再次進行了服役,也就是後來的svt40半自動步槍,svt40同樣採用了短行程活塞導氣式的結構,svt38的一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但是這畢竟是個新鮮玩意,結構比較複雜,維護比起栓動步槍要困難的多,因此蘇聯也只能給有素質的部隊或者是班長之類的幹部配備了。因為他們對操作和保養方面可以更快掌握。

SVT-40採用10發彈匣,可整體更換彈匣,機匣上蓋的拋殼窗尾端還加工了一個橋夾導槽,可以直接用奠辛-納甘的5發橋夾往槍上的空彈匣內壓彈。並且SVT-40設有空倉掛機裝置,當彈匣打空時,槍機滯留在後方,提示射手再裝填,使用橋夾往槍內壓彈時也需要掛起槍機。

SVT-40半自動步槍在SVT-38半自動步槍區別


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的發展簡史

SVT-38半自動步槍


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的發展簡史

SVT-40半自動步槍


①SVT-38的護木是由兩段拼接的,而SVT-40的護木是一個整體。

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的發展簡史

SVT-40的槍管套

②SVT-38的前端過長,並且槍管上半部分採取冷卻口,而下半部分則是護木,而SVT-40前端縮短了,而且槍管採用了整體式的冷卻口,更有利於槍管的散熱。

③SVT-38半自動步槍的清潔棒位於槍管的右側,而SVT-40半自動步槍的清潔棒位於槍管的下方。

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的發展簡史

SVT-40的刺刀


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的發展簡史

安裝了刺刀的SVT-40


④SVT-38配備了可拆式的刺刀。SVT-40也使用同樣的刺刀,但為節省重量而縮短了刀刃。與莫辛-納甘栓動步槍不同的是,刺刀是用護套固定的,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附在步槍上。

SVT38/SVT40槍口制退器:

蘇聯SVT40半自動步槍的發展簡史

SVT40槍口制退器

由於SVT-38/SVT-40都使用的7.62×54毫米莫辛-納甘步槍子彈,全威力子彈不但威力大,火藥燃氣一邊推動有質量的彈頭向前運動,同時也會產生反作用力;當彈丸飛出槍口時,大量火藥燃氣從槍口向前噴出,又產生向後的反作用力,後坐力同樣很大。因此有必要安裝槍口制退器。

槍口制退器減小後坐力的過程主要是火藥燃氣從槍口噴出後,然後迅速進入大容積的制退室,並且這時燃氣會發生膨脹,且流速增大,不斷衝擊制退室前壁,從而產生一個向前的衝量抵消部分後坐力;由於安裝了槍口制退器,因此槍口噴出的火藥燃氣大部分衝擊膨脹室後從側孔溢出,因此從制退器中央彈孔向前噴出的燃氣大大減小了,這也能消除一部分後坐力。

SVT步槍的產量從1941年就開始逐漸減少,反而老式步槍M1891/30開始大批量生產,其主要原因就是SVT步槍維修和保養方面複雜,而且由北極樺樹製成的槍托會出現因反衝而在手腕上裂開的現象。

總結

SVT-40是一款優秀的半自動步槍,雖然蘇聯軍隊認為該槍有一些缺陷,但是在蘇聯之外的一些國家卻認為該槍還是比較可靠的,比如芬蘭在與蘇聯發生的冬季戰爭期間,俘獲了2700架SVT-38,在芬蘭非常受歡迎,並且芬蘭人曾試圖製造自己的SVT-38的克隆型號。同樣SVT步槍在德國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SVT40步槍其實是有潛力完全取代莫辛-納甘步槍。但是由於兵工廠產能的限制,再加上蘇聯士兵的素質普遍不高,對於維護和保養比較複雜VT40步槍,顯然不如莫辛-納甘栓動步槍那麼受歡迎,並且伴隨著M43中間威力步槍彈研製成功,SVT40步槍最終被使用M43中間威力彈的SKS半自動步槍取代,並且SKS促進了中口徑彈藥的發展,為後來的全自動槍支墊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