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乳品消費謀新篇

70年前,中國人均奶類消費量僅0.4千克;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34.3千克,相當於每人每天能喝到100克奶。但這與中國膳食指南建議的每人每天需要喝300克奶仍有較大差距。

如何順應時代生產出適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滿足各種場景的需求?近日,在第二屆中國乳業資本論壇上,眾多行業領袖、知名投資人、業內專家深入解析了當今中國乳業新產業格局下的競爭業態。

一老一少群體受重視

如今,互聯網的普及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使乳製品消費發生了很多變化。三元股份副總經理陳歷俊表示,老齡化使得我國的消費者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面對這一狀況,三元一方面持續加大母乳研究力度,升級自有產品,另一方面將產品延伸至老年產品。

同時,隨著95後消費者逐漸成為乳業主流消費人群,研究這一消費群體的需求成為乳企關注的重點。健合集團中國區公關總監朱輝表示,這一群體高端化、多元化需求愈發明顯,企業也在圍繞消費者需求進行創新性產品研發,例如少脂少糖類產品或健康類產品將是未來研發重點。

凱度消費者指數北方區總經理趙暉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快消品市場份額比去年上漲5.4%,這得益於生活方式提升與消費需求的轉變。從數據來看,液態奶微弱增長,但仍高於食品飲料總體2.3%的增速。戶均需求仍是增長阻礙,市場增長依然依賴家庭自然增長及均價的持續提升。

趙暉表示,新形勢下乳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購買量上看,存量競爭愈發顯著,競爭加劇。二是終端促銷投入也越來越大,促銷效率需要更科學的評估。三是大賣場和連鎖超市仍是主要渠道,但比重持續下降。小超市、便利店、網購等便利型渠道增長迅速,這也使得企業獲客成本增加。

為產品做好加減法

面對新消費趨勢,趙暉表示,企業要把重點從中低端品類向高端、健康品類轉移,從健康、口感等方面切入,迎合消費者需求。除此之外,網購將在增加消費體驗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乳企打造具有差異化、物超所值的高端產品仍是關鍵,要迎合消費者健康訴求,做好產品的加減法。

伊利集團副總裁趙昕表示,新形勢下,乳企肩負著促進國民健康、推動國際化發展的新歷史使命。能否把握住乳業新舊動能轉化的這一重要節點,培育新動能,構築新業態,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乳企面前的首要問題。企業應以品質為核心,推動乳業高質量發展;以創新為驅動,激發乳業發展的新動能;堅持開放,構築行業發展新業態。

“中國乳業依然需要開放,需要國際化。我們在高端技術、高端裝備、優質原料方面與乳業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需要補短板。”蒙牛集團事務副總裁黃忻在演講中稱,乳業資源與市場不平衡是全球性的問題,因此,乳業發展離不開全球合作。

面對新消費趨勢,打造自身特色和多元化發展是貝因美的競爭邏輯。貝因美總經理包秀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特色產品是企業生命力所在。基於對市場的預判,貝因美更注重研發、生產有特色的產品。今年以來,貝因美已陸續推出多款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

9月12日,貝因美髮布公告擬將公司全稱由“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對此,包秀飛稱貝因美更名,包括經營範圍改變都是企業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通過多品牌、多產品承擔不同功能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我們強調的多元化不是跨行業或者跨品類,而是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產業互聯的多元化。”

資深乳業專家宋亮認為,新時代中國乳業肩負著三個使命:“首先,中國乳業需持續、專業地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營養品;其次,中國乳業肩負著農副產品發展的使命;再次,中國乳業要承擔引領中國食品產業走出去、孕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