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塑料雨了!美國科學家在9成雨水樣本中發現塑料

下塑料雨!——這是美國科學家們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和博爾德進行調查後得出的最新結論!

90%雨水樣本中發現塑料

在這份名為“下塑料雨”的調查報告中,美國內政部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科學家稱,雖然人們無法用肉眼看到雨中的塑料,但如果使用嵌了雙筒顯微鏡的數碼相機,就能看到了。

這些科學家發現,在高達90%的雨水樣品中,都發現存在塑料,大部分以纖維的形式存在,顏色多樣。最常見的是藍色,緊接著是紅、銀、紫和綠。

下塑料雨了!美国科学家在9成雨水样本中发现塑料

■ 顯微鏡下可見雨水中的塑料

目前尚不知這些塑料的來源,不過很有可能來自垃圾,或者是合成衣物的纖維。

此前,科學家在法國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脈也發現,雨水中存在微塑料。

參與撰寫報告的研究人員格里高利•韋瑟比稱: “我想最重要的是告訴人們,比起肉眼所見,環境中有更多的塑料。它在雨中、它在雪中,它現在是環境的一部分了。”

每人每週平均吞下5克微塑料

塑料汙染已經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稍早前澳大利亞的研究還發現,就全球而言,平均每人每週就會吞下5克的微塑料,差不多是一張信用卡的重量。

微塑料的概念由英國科研人員於2004年首次提出,一般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它體積很小,肉眼往往難以辨別。

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綜合了50多項有關微塑料攝入研究的數據,結果發現,全球範圍而言,人們每週吞下大概2000個塑料微粒,差不多5克重。

下塑料雨了!美国科学家在9成雨水样本中发现塑料

■ 意大利海灘上的塑料垃圾

這些塑料微粒來源多樣,有一些是初生微塑料,也就是說成品就是塑料微粒,比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像牙膏、磨砂洗面奶、沐浴露中廣泛存在的微珠。

還有一些則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體積較大的塑料垃圾進入自然環境後,經過使用、風化、日照等,可粉碎形成微塑料。

微塑料會進入河流、海洋、下水道、空氣,進而侵入到人類的飲用水和食物中。

研究人員卡拉接受CNN採訪時稱,微塑料廣泛存在於人們的日常食物中,比如自來水、啤酒、海鹽、貝殼等海鮮產品等。

人體攝入的微塑料最大來源是飲用水。這項最新研究發現,僅喝水(包括瓶裝水及自來水)這一項,人們大概平均每週吞下1769個塑料微粒。

飲用水中的微塑料問題這兩年已經引發廣泛關注。2017年,非營利組織Orb Media領銜的研究曾對十多個國家的自來水樣本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83%的自來水都被塑料微粒所汙染,其中美國塑料微粒汙染問題最嚴重,自來水受汙染的比例高達94%,包括美國國會大廈、環境保護局總部等多處地點都受到汙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