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辦:對不贍養甚至虐待父母行為要加大懲處力度

中新網10月29日電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一局局長張志勇29日表示,對孝道式微這些不良現象要加強批評教育,對不贍養甚至虐待父母的行為要加大懲處力度。

中央文明办:对不赡养甚至虐待父母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

資料圖:一家養老院內,老人們與幼兒園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中新社記者 杜燕 攝

國新辦29日舉行發佈會,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一局局長張志勇介紹《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張志勇表示,這麼多年的實踐證明,面對農村陳規陋習,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去反對,要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要出一些實實在在的招數和舉措來破解這些難題。

張志勇表示,比如一些地方農村,媒人兩頭去欺騙,對男方說女方多好,對女方說男方多好,其實他是趁機漁利。也有一些女方家長要高額彩禮,“還有我們倡導的是厚養薄葬,在一些地方恰恰相反,不孝敬老人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雖然是個別的,但影響還是挺大的。”

張志勇指出,所以《指導意見》就明確要求,基層民政、婦聯等工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婚介機構和農村“媒婆”的管理,基層司法執法部門要對鄉村社會利用婚喪嫁娶斂財等違法犯罪行為進行重點整治,對孝道式微這些不良現象要加強批評教育,對不贍養甚至虐待父母的行為要加大懲處力度。

張志勇強調,要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提高農村社會的基礎服務條件,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要探索建立正面激勵機制,對於在推進文明鄉風建設特別是移風易俗工作方面作出表率的家庭、先進個人可以給予相應獎勵。

張志勇稱,要進一步總結和推廣一些地方開展的“鄉村道德銀行”、“文明積分”等獎勵模式,讓有德者有得。要創新青年婚介服務方式,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鼓勵村裡的婦聯主席成為農村的義務紅娘,為農村青年提供婚戀服務,宣傳引導農村青年抵制高額彩禮、奢華婚禮。同時要創新農村養老服務方式,推廣農村互助型養老,積極引入相關公益組織,不斷完善服務方式、內容等。

另外,要創新農村婚喪宴席舉辦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農村宴席服務隊,明確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和服務承諾等,進一步防止大操大辦、浪費攀比。

張志勇表示,上述方面,各地都有很多好的探索,通過農村的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弘揚婚喪事中的互助、友愛等優良習俗,同時明確大家可以接受的標準,形成村規民約,推動風氣逐漸好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