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編程的“冰與火之歌”

少兒編程的“冰與火之歌”

1984年2月16日,上海市展覽館,13歲的李勁坐在計算機前等待著“一個特殊人物”的到來。為了迎接這位特別重要的人物,李勁一遍又一遍向其他人演示他所寫的程序,以保證在正式演示時不會出任何紕漏。

當時上海舉辦了微電子技術應用匯報展覽會,李勁作為青少年代表為這個特別重要的人演示自己做的計算機動畫小程序和下棋遊戲。

他們原本計劃只在展臺前停留1分鐘,最後卻停留了6分鐘。

“你叫什麼名字?”

“李勁”

“多大了?”

“13歲”

隨後,這個特別重要的人摸著李勁的頭對周圍的人說:“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抓起。”

1、k12領域最後的黃金

李勁在高一結束後就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開始了計算機的系統性專業學習,兩年就讀完了五年的本科課程。1994年6月1日,23歲的李勁在兒童節那天成了中國最年輕的博士。

從娃娃時期就開始學習計算機的李勁,成為了當時中國在計算機領域最年輕的專家,現在李勁在美國的微軟研究院工作。

少兒編程的“冰與火之歌”

微軟研究院部分合影,第二排左三為李勁。

儘管當時的中國已經意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但是在那個計算機尚屬稀罕物的年代,“計算機從娃娃抓起”的範圍也只能侷限於局部地點和少數人之中。

直到最近幾年,“從娃娃抓起”才突飛猛進。

這其中主要得益於三個因素,第一個是政策方面的利好。2017年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重點提出要在中小學設置編程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2018年初,浙江、上海確定把編程作為高考科目正常對待,與理綜科目平齊。南京、天津等地也緊隨其後,將編程納入中考特招範圍,有編程特長的孩子都會被認定為科技特長生。

而在國外,以色列早在2010年就要求學生從一年級起就要開始學習編程;2016年美國政府宣佈計劃投入40億美元推廣少兒編程教育,強制要求高中畢業生必修計算機編程學分,時任總統奧巴馬也鼓勵自己的女兒學習編程;歐盟中已經有九個國家在小學設立了編程課程;日本文部科學省也在《學習指導綱要》中提出,將在2020年從小學開始設置編程課程。

可以說從整個世界範圍來看,各國政府在政策上都對少兒編程持支持態度,此前不溫不火的少兒編程行業被瞬間點燃。

第二個因素是大批資本不斷湧入,少兒編程領域的投融資活動從2017年政策表現出利好之後便開始逐年遞增,並在2018年迎來爆發。

少兒編程的“冰與火之歌”


據公開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少兒編程領域就發生了50餘起融資,超過了2016、2017兩年該領域融資活動的總和。自2017年以來,少兒編程領域已披露融資金額總數約12.38億元,投資者中不乏紅杉資本、經緯創投、高瓴資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的身影。

除了政策利好之外,行業內企業的發展情況也是吸引資本出手的原因之一。松禾資本高級投資經理馮泓曾表示:“其實是大家發現某些投資過的企業在營收上已經上規模了。也就是說,以前少兒編程只是在講故事,但是現在少兒編程是可以實現規模化盈利的,在商業模式上出現了變現的可能,所以資本也就湧進來。”

一些業內人士也表示,少兒編程市場是K12領域最後的黃金

第三個因素就是國內的少兒編程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根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少兒編程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30-40億元,活躍用戶規模約1550萬。行業的未來增速會很快,2019年市場規模將翻倍,可達100億元。未來5年,預測可達300億元的市場規模,成為僅次於少兒英語的第二大素質教育品類。

而與美國兒童編程市場60%的滲透率和英國接近100%的滲透率相比,我國的滲透率僅為1.5%左右,可見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政策利好、行業發展空間大、大批資本湧入,少兒編程行業儼然已經成為了下一個風口。

2、少兒編程需要再“編程”

政策的利好和行業的美好前景,也吸引了很多創業者紛紛入局。

目前行業內的玩家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編程貓還有最近完成5000美元B輪融資的核桃編程為代表的的“空降兵”。

第二類則是一些深耕教育行業多年的教育機構,比如成人IT教育機構達內推出童程童美,新東方則以投資的方式入局(極客晨星),近幾年勢頭猛的好未來則推出了兩款產品,摩比和學而思少兒編程。

第三類則是互聯網巨頭,一向熱衷於教育賽道的網易推出了極客筆記和網易卡塔,以社區、平臺、課程等業務發力編程行業,騰訊也推出了面向9至18歲的中小學生推出的編程教育平臺“扣叮”。

少兒編程的“冰與火之歌”


另外,一些硬件廠商也盯上了少兒編程市場,比如索尼就在2017年推出了 KOOV 機器人套件,大疆、樂高等硬件廠商也採用了推出編程機器人硬件的方式進入市場。

教學方式和其他科目類似,既有線下課程也有線上課程。

但不管入局者是否有教育行業經驗,採用哪種模式,它們在推動少兒編程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都要面臨很多現實的問題。

首先,與英語、成人IT培訓等領域消費者的付費目的多來自於提升能力的需求,希望藉助培訓來應試或加薪,在付費上有明確且意願較強的特點相比,現階段付費者們對少兒編程的付費意願沒有前者強,而付費理由也有些模糊。

目前促使家長們為少兒編程領域買單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是因為自從少兒編程領域出現政策利好之後,一些政府把計算機技術納入到升學加分的考慮範圍之內,也就是說家長們為此付費的原因其實和給孩子報奧數班一樣——加分。

但是隨著NOIP(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宣佈停辦,正在準備競賽的學生家長們和少兒編程教育機構們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家長們的想法是,原本希望通過獲得競賽拿獎,從而獲得加分的途徑可能走不通了。

以NOIP為例,它的一等獎可以為獲得者帶來高考20分左右的加分,這在全國任何一個省都是巨大的優勢,而且NOIP的省一等獎獲獎概率要大於數學、物理、化學等其他幾個競賽(後者參賽人數遠遠多於NOIP)。

另外,當將培訓與升學掛鉤的家長們眼看著加分無望時,還會繼續為此而付費嗎?

除了升學加分之外,家長們另一個主要付費原因是希望少兒編程能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這在很多少兒編程培訓機構的宣傳上可以發現一些端倪,包括核桃編程和編程貓等頭部機構在內的企業在宣傳時都強調,“少兒編程不是敲代碼,而是通過編程鍛鍊思維能力。”

但是鍛鍊思維能力的方式從來都不是隻有編程這一種,此前風靡全國的奧數也是一種方式,而且思維方式的優化也很難給家長們帶來能看到的固化成果,所以家長們在未來還會不會為了這並不唯一的方式而付費,還需要打個問號。

另外也有一些家長表示,這幾年政策一直在給孩子減負,但少兒編程本質上和其他科目的課外培訓沒什麼區別,都會加大孩子的負擔。減負減負越減越重,自己對是否為孩子報個編程持保留意見。

如果說家長們對少兒編程的種種顧慮為行業未來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那行業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無疑加大了家長們的顧慮。

其中教師的問題一直是家長們關注的重點,需要說明的是雖然中國有大量程序員,但編程高手≠編程老師,程序員們轉做老師有一定的門檻,而普通教師想轉行也存在一定難度。

這就導致少兒編程這一新興行業,師資力量這一培訓行業的關鍵因素上遇到了供需矛盾。

此外,一些機構對少兒編程老師的要求似乎也沒什麼標準,在一些招聘平臺上可以看到很對此類職位在經驗方面沒有過多限制,甚至只需要對編程語言有一定理解就可以,學歷上大專即可,而且薪資水平明顯低於程序員。而且由於大家採用的編程語言說來說去一共只有這麼幾種,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教師數量的供需矛盾,入行門檻的降低,必然會導致行業內出現教師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

隨著資本的助推一些企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而這也對一些機構的教學質量產生了衝擊。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從上文中NOIP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少兒編程並不是家長們給孩子加分的唯一選擇。也就是說對家長來講,少兒編程相當於新開創了一個科目,而且與理化相比還不是剛需。

所以與傳統的科目相比,非剛需的少兒編程如何轉變家長的觀念,引發用戶需求也是少兒編程培訓機構們應該和思考的問題。

總的來看,既有政策支持也有資本助力的少兒編程行業無疑是門好生意,但目前國內少兒編程行業的發展尚處於探索行業發展方向和教訓用戶的初期階段,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3、結語

如果說蒸汽機是人類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的鑰匙,計算機是我們從工業社會進入信息化社會的船票;那編程寫下的一個又一個程序則是我們通向未來的一種方式。

可以說少兒編程不僅 是一門好生意,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計算機從娃娃抓起”也成為一種必然。

但現在有這樣一種現象值得我們警惕,一些培訓機構為了招生,打出“未來不會編程的孩子,就像現在不會英語的孩子一樣讓人焦慮”這種收割焦慮式的宣傳語,對行業不僅無益,還會讓原本有希望推動社會發展的行業被認為是收割消費者的鐮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