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藏寺:禪聲梵唄已去,古剎和壁畫亟待保護

圖文 | 界面四川 鄧江

知道龍藏寺,最早源於好友群裡有人發的一個帖子。成都周邊目前僅有三處寺廟中遺存罕有精美壁畫:新津觀音寺、邛崍盤陀寺和新繁龍藏寺。龍藏寺這座失落的寺院,就隱藏著國寶級的壁畫。

據志書記載,龍藏寺原名慈惠庵,始建於唐貞觀三年(629年),宋祥符年間擴大為寺,更名為龍藏寺,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初和清康熙初先後再建。寺中不但有明清建築多座,更有明代“天龍八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等9鋪精美壁畫,還曾有蘇東坡、黃庭堅、何紹基等古今名家的墨寶碑帖。

清初高僧大朗禪師和晚清詩僧雪堂曾住錫主持,敬賢重才,文人薈萃,詩人書法家輩出,建龍藏寺碑林,建妙音閣匯聚川派古琴雅士,但民國年間的戰亂使得這座古剎人去樓空,殘垣斷壁。

而現在的龍藏寺,已改為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醫院及休養院。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醫院(簡稱榮校)系四川省民政廳直屬優撫醫療事業單位,始建於1951年。醫院承擔著革命戰爭年代、抗美援朝、對印、對蘇、對越邊境自衛反擊戰及歷次國防建設中負傷致殘的特、一等傷殘軍人的住院、康復、休養工作。這裡是我國目前傷殘軍人人數最多、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傷殘軍人休養院。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森森古木中,不時飛過幾只白鷺,久無香火與鐘聲的龍藏寺顯得格外寂寥,只有門口那兩尊用粗鐵絲固定著的大石獅還能透出曾有的氣魄。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停好車,信步來到龍藏寺前。龍藏寺建築中軸大體還算保存完整。這個亭子前有放生亭,之後是省保碑。道路兩側,立有雪堂為紀念大朗禪師修建的碑亭。之後是青獅一對,再後是山門,山門之後是三重大殿。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這“可中”和對聯均是雪堂大師的手跡,字的確寫得好。左右對聯寫道:“八功德池沿覺路,六恆沙佛聚虛空”。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碑亭逼仄狹小,不好拍照。左亭的正中,立王懿榮書寫的丁寶楨為大朗禪師請賜封號的奏摺碑,碑陰刻黃雲鵠書寫的《敕封靜惠禪師碑陰記》。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右亭的正中,立有黃雲鵠書寫的禮部為大朗禪師請賜封號的奏摺碑,碑陰刻顧復初書寫的《敕封靜惠禪師祠堂記》。黃雲鵠是北宋大詩人黃庭堅十七世孫,字祥人,湖北蘄春人,清咸豐三年進士,在四川歷任雅州太守、鹽茶道、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等職。成都大慈寺的“古大聖慈寺”也是出自他手,這字果不負家族遺傳。

大朗,法名今璽,重慶人,龍藏寺清代開山祖師,與新都寶光寺的清代開山祖師笑宗印密,成都昭覺寺的清代開山祖師丈雪通醉,同為破山海明的弟子。

那時的川西壩子大都仰仗于都江堰自流灌溉。但溫江至新津百餘里,仍有數十萬畝地勢較高的田地無水灌溉,以致拋荒。大朗和尚四處勸募籌資,之後組織人員費時3年在金馬河東、楊柳江西開鑿了一條河渠,使數十萬畝土地得到灌溉,造福了當地百姓。後人為銘記他的恩德,將這條河渠取名為“大朗堰”,俗稱“和尚堰”。

龍藏寺的碑林,最盛大的時節是在清咸豐年間,為蜀中著名詩僧兼書法家雪堂(法名含澈,大朗禪師的第九世傳人)創立,後又在同治、光緒年間擴建,其時有200 餘通,蔚然成林。龍藏寺的書法碑林是中國佛寺中頗具特色的。選取上等川東峽江石,根據當時的王候與士大夫們所珍藏原作墨寶摹畫雙鉤,延聘當時名工精心鐫刻,因此得其神韻而為碑刻上乘。它薈萃了宋代蘇軾、黃庭堅,明代文徵明、王守仁、董其昌,清代石濤、劉墉、梁同書、王文治、何紹基等名家作品。現大部分遷往了新都桂湖公園,一部分在寶光寺,新繁東湖亦有數通。

繞寺裡外走了兩圈,恕我眼拙,除了山門門口的兩處碑,沒找到其他石碑。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山門前左右各豎石獅一座,造型巨大莊嚴,據說是川西寺廟最大的石獅。須彌座上的圖案尤為精巧。可惜現在一隻石獅的頸部出現了破裂,用鐵絲固定著,不知它在風雨中還能屹立幾年。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佛力移山海,青獅到寶剎。鎮門伴玉帶.....可惜,已經風化剝落。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穿過鎮山青獅即大門。黃雲鵠題聯:“福利溥雙江,祖德至今留水利;恩光承九陛,王言亙古鎮山門。”顧復初題聯:“立不二法門,只履西來,傳衣南去;住大千香界,岷山北峙,沱水東流。”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後簷的“善超諸有”牌匾,為同治十三年雪堂大和尚傳戒時成都附近諸多寺廟送來的慶賀牌匾。從這個牌匾中,我們可以發現,原來老成都人嘴裡面的草堂寺(現在叫杜甫草堂), 原來真的有一座寺院呢。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進入山門,左右為廂房,正面是彌勒殿,簷下掛有“成就威儀”的匾額。殿前,有粗大的金桂兩株。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老實說,如果不是那塊“成就威儀”的牌匾,這第一進的院子,更像民國時期某個學校的院子。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第一進院落廂房一角。第一進的廂房基本如此,或者是科室辦公室,或者是倉庫。其實我有點喜歡這種氛圍,讓我想起母校川大的老教學樓,還有《圍城》裡面主人公們就職的那種民國大學的校園。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川西多雨,所以龍藏寺的建築都有這麼寬大的雨廊。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這就是正殿大雄寶殿了。龍藏寺之所以名聲遠播,就在於這大雄殿中左右、橫壁那9 鋪精美絕倫的明代壁畫。可惜鐵將軍把門,不能近看了。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透過柵欄,可以看到大殿里布滿灰塵與蜘蛛網,堆放著陳舊的木頭等雜物。大殿裡的佛像早已不知所蹤,只有佛像身後的背光金粉猶存。雖經歲月摧殘,其盛時的光彩燦爛,仍可窺得一二。大殿原來的簷柱已不堪重負,被粗暴的用磚加固。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東西兩廂前鋪的天龍八部眾壁畫。“天龍八部”是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龍藏寺的天龍八部這一題材,這在中國寺院中是少見的。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左右中鋪畫的是出自《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川西潮溼,不比敦煌那種北方乾燥氣候,能保存到現在實屬不易。不過這保存現狀也不容樂觀。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志書記載:壁畫均採用工筆重彩,線描與瀝粉貼金相結合的技法,顏料以礦物顏料為主,色澤經久不變。瀝粉施用於畫中的建築、雲樹和物件的輪廓、佛、菩薩的寶冠、纓絡和衣紋,即光彩奪目又富於立體感。龍藏寺壁畫為研究明代社會和佛教藝術提供了珍貴資料。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斗拱細節。成都周圍的古建,多為清代的穿鬥結構,甚少有做斗拱的。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第三進院落,該院落全封閉,只好從側門照一照。兩層樓,歇山頂。路遇一位大哥和他幾個朋友,他說這裡是毗盧殿和藏經閣,他小時還在這院子裡玩過。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遠觀其狀,雖然門窗多有缺失,但重簷飛翼,形體闊大,更有茂林拱衛,氣勢仍有可觀。這裡曾經是存放書籍和印刷刻版的地方。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第二三進院子的外側,看得出原來是按照住家的樣子分給人居住的,不過現在已經是全部搬出去了。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說,值得肯定。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新繁龍藏寺歷來為川西著名古剎,居住過不少高僧上人。自古該寺文化氛圍濃厚。由於長期受高僧上人文化薰陶,除佛教經典傳承外,寺廟內詩歌、音樂的傳承也是該寺廟一大傳統。

這裡也是川派古琴的第一個活動中心。在清代,以龍藏寺“潛西精舍”為中心,常有各路名人雅士匯聚於此聽琴吟詩。他們的活動多記載於由龍藏寺主持雪堂編著、龍藏寺刊刻的《潛西精舍詩稿》和《綠天蘭若詩鈔》等詩集和文集中。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現在的潛西精舍,正在做保護性維修。

文旅视野 | 龙藏寺:禅声梵呗已去,古刹和壁画亟待保护

從龍藏寺出來,彷彿經歷了一場穿越。龍藏寺的禪聲梵唄早已淹沒,蓮臺空空,古壁畫亟待保護。如果再不採取強有力的保護措施,這座承載著眾多歷史文化的千年古剎也許將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

旅遊TIPS:

1.導航:直接輸入“新繁龍藏寺”即可

2.門票:無,僅收取停車費

3.注意事項:文保單位,禁止吸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