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作者|毛麗娜

綜藝市場歷來各領風騷一兩年。2018年一水兒的選秀綜藝,捧出幾個新晉流量不說,還貢獻了幾檔選秀新形態。

轉眼到了2019年,選秀綜藝說不靈就不靈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觀察類。觀察兒子閨女不過是常態,看男人做家務也是種樂趣,接下來說不定還會有什麼觀察丈母孃、小姨子之類的新形勢。

然而有這麼一類節目,任你市場變幻我自巋然不動,永遠擁有固定受眾。那就是生活服務類。從《交換空間》到《夢想改造家》,這個品類不知道出了多少檔長壽節目。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不過再長壽的節目類型,挑剔的觀眾也總有審美疲勞的一天。這不,《夢想改造家》第六季迴歸,再次對節目內容進行升級,同時又有三檔不同平臺的生活服務類綜藝陸續上線。

以前生活服務類綜藝多數聚焦於房屋裝修、舊房改造等“自己家的房子”,這三檔新節目則是把目光投向了“別人家的房子”——租房。倒是非常體貼民情,符合當下都市青年的生活狀態。

明星幫找房,靠譜嗎

2019年初,韓國MBC電視臺推出一檔名為《幫我找房子吧》的生活服務類綜藝。節目邏輯很簡單,就是由主持人帶領隊員幫人找房。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說實話,這檔節目在MC陣容上並不佔優勢。金淑和樸娜萊兩位老姐姐雖然是近年韓國人氣上升較快的搞笑藝人,但生活服務類通常還是打不過有當紅偶像加持的其他類型綜藝。

但該節目播出後收視率一路走高,最高曾達到7.1%,並且連續24周在同時段節目中排名第一,堪稱以小博大的典範。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韓國綜藝的成功,讓國內公司看到了“租房”題材的巨大潛力。隨著越來越多人湧入超一線城市,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租房經歷。國內痛點+國外模式一拍即合,也難怪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浙江衛視都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租房類綜藝。

與韓國版的形態略有不同,國內租房綜藝仍需要明星助力。東方衛視的《好房幫幫忙》與北京衛視的《你好新家》,上線時間相隔一個月,兩者雖然都由貝殼App冠名,但實際形態上有很大區別。

《好房幫幫忙》的主框架幾乎複製了韓國版的模式,由隊長帶領隊員找房,但明星在其中的作用其實並不大。韓國版的明星需要對房源的優勢劣勢進行前期調研,並且向租房者進行說明。國內版則把這個工作交給了房產中介。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這樣就顯得明星的存在很多餘。既然有專業的中介在,那明星的意義是什麼?把客戶交接到中介手裡?還是在交易過程中,以明星身份對中介產生震懾?

此外,這檔節目還加入了不少類似觀察類綜藝的真人秀部分,用了較多篇幅挖掘素人業主的生活,以及明星與素人業主的互動。

說實在的,有點沒必要。節目長度不過45分鐘,咱們好好找房不好嗎?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北京衛視的《你好新家》的明星陣容倒是不走尋常路,來自《奇葩說》的陳銘、《脫口秀大會》的龐博以及沈凌和慄坤兩位主持人組成“實習中介”,幫助業主進行選房看房等一系列事宜。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挺有意思的一點是,與韓國版主打租房不同,國內兩檔節目都是租房與買房雙線並進。《你好新家》中任憑這四位以口才見長的實習生使出渾身解數,最終成單的業主寥寥無幾,可見中介不好乾啊。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但這就導致節目後半程,因成交人數實在太少,明星的士氣略有低落,觀眾也覺得缺乏看點和爆點。

最後一檔節目則是即將在下半年播出,浙江衛視的《新租房時代》。從海報上看,這檔節目似乎要還原韓版以年輕人租房為主的製作邏輯。

目前路透顯示,這檔節目仍舊會有明星加持引流。但明星如何與“生活服務”良好結合,從已播的兩檔節目看,還是要繼續探索。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沒明星加持,好看嗎?

硬糖君很能理解,為什麼明明韓國原版成功在前,國內製作方仍要請明星為節目增加看點,哪怕都很難給明星安排實際功能。恰飯不易,有了明星就有了初始關注度。

但沒有明星的生活服務類綜藝就一定不好看嗎?結果恰恰相反。

與如今五花八門的韓版真人秀相比,早期國內綜藝其實是生活服務類的天下。職場、婚戀、民生等內容,都是當時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切入點。不過隨著真人秀模式的“入侵”,不少生活服務與真人秀結合,演變為新的節目模式。

就拿房屋裝修這個細分品類來說,無論是古早的《交換空間》,還是經過了N代都保持著好口碑的《夢想改造家》,甚至包括當年“撕”出一片天的《暖暖的新家》,這幾檔綜藝並沒有大牌明星加持,卻都獲得了現象級的關注與討論。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這幾檔節目中的業主,是不折不扣的素人,上鏡都不會化化妝的那種。請來的設計師,雖然在業內是名聲顯赫的大拿兒,但在觀眾面前不過是另一個素人群體罷了。

之所以這幾檔節目都造成了全社會的集體討論,節目中的衝突設置是一大原因。觀眾收看這類綜藝是為了什麼?獲得裝修知識,瞭解裝修陷阱固然是需求之一,但更多人看節目就是衝著故事去的。

想想當年《暖暖的新家》、《交換空間》給多少博主提供了吐槽素材,這些素材又反哺節目本身,成為其知名度越來越高的助推力。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把一檔家裝改造節目做出溫情向的《夢想改造家》,也不是從頭到尾都溫情脈脈的雞湯,設計師辛苦設計的方案被業主貶到一錢不值,裝修到一半鄰居又是砸門抗議又是打電話報警。

這種節目中的未知性衝突,以及無論前面衝突多激烈,最後總是迎來大團圓的結局,活像一部真人電視劇,觀眾自然也就願意看。

當然,裝修品類的生活服務類綜藝不僅為觀眾提供了看點,也同樣反哺回家裝行業。通過這類節目,觀眾認識瞭如王平仲、青山周平、賴旭東等一批顏值與實力並存的設計師們,家裝行業也吃到了設計師走紅後帶來的紅利。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這說明生活服務類節目只要自身有足夠的衝突點及戲劇性,有沒有明星根本不重要。甚至有時明星的存在會削弱看點。

比如今年北京衛視也推出了一檔星素結合的家裝改造類節目《嚮往的星居》。但《暖暖的新家》中那些抓馬互撕環節蕩然無存,節目從頭到尾充斥著客套與懸浮感,最終也沒激起多少水花。奉勸製作單位還是把邀請明星的錢節省下來,挖掘“戲精”素人才是關鍵。

生活服務類,還能怎麼玩

目前在生活服務類節目中,表現一直穩定的似乎也只剩下房屋類。那麼圍繞著房子做文章的綜藝,還能怎麼玩?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裝修當然是個不變的主題。雖然現在已經過了當年《夢想改造家》一炮而紅,各大衛視井噴出品裝修類節目的時代,但站穩腳跟的頭部節目已然代代相傳。

說真的,有梗有趣適合做綜藝的明星並不多,要不怎麼各大平臺衛視中總是出現明星嘉賓“撞車”的情況。但是有意思耐撕的素人可不少,全國每年那麼多有裝修需求的業主,找幾個適合做節目的沒準更容易。

其次則是從裝修類衍生出的各種細分品類。目前無論國內也好、韓國也罷,多數裝修類節目仍舊集中在“自己的房子”,無非就是新房裝修、舊房改造這兩大類。

Netflix在2018年底推出了一檔以改造民宿作為製作思路的裝修類節目《stay here》,算是為市場提供了新思路。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國內民宿已經逐漸成為Z世代出遊的首選,由於國內民宿產業起步較晚,許多民宿的裝修不過是全盤複製網絡上所謂的北歐風、INS風等,缺乏亮點。

依硬糖君看,聚焦於民宿改造的綜藝在國內其實頗有市場,而且還可以與當地旅遊風土人情等元素結合,更是合瞭如今各地政府打造網紅城市的心意。

BBC則有另一檔以自己造房子作為看點的生活服務類節目《我的房子我來造》,這檔節目對於城市人群來說沒什麼參考價值,畢竟即使是大產權房屋也不過70年使用權。

但是硬糖君認為,這檔節目其實可以與快手老鐵們的種葡萄、攤煎餅之類的課程來個深度結合,以短視頻的形式,展現老鐵們造房子的過程。畢竟,富裕鄉村那五花八門的“洋樓”、“園林”,還是相當有“觀賞價值”。

“租房綜藝”扎堆上馬,生活服務類還有啥“他山之石”可挖?

除了房屋改造以外的新品類,就是引來國內三大平臺競逐的租房類綜藝。不過,既然要做本土化改造那不妨再徹底一點。對於有過房屋交易的人來說,找房看房固然艱辛,中介的各種小心思更是令人防不勝防。

與其如此,乾脆把這些衝突都搬到節目裡。什麼中介利用合同話術找業主索要空置期的水電費啦、所謂託管房一邊給租客報高價一邊給業主報低價兩頭吃啦、二房東假房本的陷阱啦,把這些陷阱拍出來,不用請明星,保證好看。

只是這類節目的贊助商通常就是中介機構,金主爸爸的壞話,怕是不好說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