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九位封疆大吏,在清王朝滅亡後去了哪?結局你知道嗎?

著名的九位封疆大吏,在清王朝滅亡後去了哪?結局你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我國地大物博,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領土面積十分的巨大,但是礙於生產力和科技的侷限性並不能有效的對全部領土進行管理,這樣朝廷為了鞏固政權就會選拔德高望重且有能力的官員作為固定區域內的最高管理者,這些人往往具有很強的政治意識,且對皇權忠心耿耿,自然的他們的官位也是位極人臣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封疆大吏。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清王朝統治到十九世紀的時候我國的封建制時代也走到了盡頭,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清王朝最後的一批封疆大吏,他們在風雲變幻的年代究竟何去何從,結局又是如何呢?在清王朝統治時期,所謂的封疆大吏實際上也就是指的總督一職,從官階上來看屬於正二品的官員,他們在出任這個官職的時候往往還會身兼中央其他部門的尚書類職務,也就是說實際的官階是正一品。

他們這類官員在上任之後管理的事情相當寬泛,比如管轄區域內各省的軍事,政務等等都可以有效的進行干預。在清王朝的最後時刻一共有九位總督掌管全國政務,在清王朝滅亡的時候他們做了什麼樣的選擇呢?

著名的九位封疆大吏,在清王朝滅亡後去了哪?結局你知道嗎?

​首先我們從東北三省的總督開始說起,這個地方雖然在當時被看作是苦寒之地,但畢竟是清王朝的發祥地,因此在清朝時期東北三省的地位非常高,尤其是被清朝皇室看作是“龍興之地”。在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後這一地區被嚴格的封鎖起來並且設立了行政區域安排總督來進行管理。雖然建省的時間要晚於中原,但是地位確實超然的。

在清朝末年管理這一龐大地區的總督叫做趙爾巽,他是漢軍八旗中的正藍旗出身,出生地是現在東北地區很出名的一個城市:鐵嶺。他可以說能文能武,不僅是進士出身,在全國掀起革命浪潮的時候他在東北地區殺害了不少革命人士,其實不能說他就是壞人,只能說立場不同而已。

因此,在他的管理下整個東北地區是全國範圍內最後一個降下清王朝大旗的地方。在清朝滅亡後很多官員主張清朝皇室到東北發展,不過這裡剛剛流行過一場瘟疫,所以沒有成行。沒有了清朝趙爾巽自然也就沒有了官位,此後袁世凱想要聘請他出任政府顧問,結果他拒絕了。最後袁世凱主持編寫清史,他成為了總編輯,但是書還沒有編完就去世了。

著名的九位封疆大吏,在清王朝滅亡後去了哪?結局你知道嗎?

​然後再來看一下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直隸就是現在京津冀地區,屬於天子腳下地位很是重要,最後一位總督是張振芳,河南人,是袁世凱的親戚。當時清政府不滿袁世凱才啟用的這一位,後來清王朝滅亡後他開始管理河南省的政務,在袁世凱稱帝以及張勳復辟等一系列“歷史醜聞”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因此被國民政府逮捕還判了終身監禁。後來通過打點順利出獄並開始經商,在七十歲的時候去世。知道一提的是他有個兒子叫張伯駒,是民國的四大公子之一,且在藝術上的成就很高。兩江總督是所有總督中最富有的,最後一位兩江總督就是搞復辟的張勳,雖然現代對他的評價不高,但他確實對清王朝很忠誠,王朝都覆滅了還不剪掉頭髮,在復辟失敗後去了天津,一輩子都沒向共和妥協,算是最頑固的一位總督。

著名的九位封疆大吏,在清王朝滅亡後去了哪?結局你知道嗎?

​閩浙總督叫做松壽,是滿洲八旗中的正白旗人,也是所有清朝總督中唯一自殺殉國的。在起義軍打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勸他投降,他不但不聽還給婦女孩子發了武器進行抵抗,最後無力迴天自殺身亡。

湖廣總督叫做瑞澄,正兒八經的正黃旗人,其實著名的武昌起義能夠成功還有他的功勞,他最先發現了起義名單,但是隻抓了為首的幾個人,這搞得人心惶惶,最終起義爆發,而且他也沒敢抵抗自己和小老婆坐船逃跑了。兩廣總督張鳴岐是一位漢人總督,可以說在他的地盤裡又是革命黨,又是太平軍,壓力可想而知。

在起義爆發後他也選擇了帶著錢財逃跑,後來做了袁世凱身邊的顧問。在九一八發生後這位封疆大吏還做了漢奸,是所有總督中最無恥的。陝甘總督升允是蒙古人,屬於清王朝中典型的頑固派,一直想把溥儀接到西安,也反對立憲並且和革命黨硬拼,九一八前去世。

著名的九位封疆大吏,在清王朝滅亡後去了哪?結局你知道嗎?

​四川總督趙爾豐是上文中東北總督的弟弟,算是這些總督裡比較有能力的一位,擊敗過英國支持的西藏叛軍,保證了領土完整,算是為民族功臣。他強勢鎮壓革命黨,在武昌起義後被處決。最後一位雲貴總督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算是比較開明的人士對革命黨比較友善,後來選擇跟隨了袁世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