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我太難了,為了保護曾國藩,罵了他一輩子,到死才訴真情

左宗棠與曾國藩都是湖南老鄉,而且左宗棠能夠入仕途,能夠封侯,名留千古,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曾國藩,為何左宗棠對於自己的前輩恩人曾國藩,毫無感激之情,反而還處處相對,事事相抗呢?

與左宗棠第一次打交道,曾國藩毫不給面子

左宗棠與曾國藩第一次交惡時,當時曾國藩在湖南組織團練,左宗棠在陶澍家教陶光讀書,曾國藩讓當時的豪門家族出錢支持團練,就盯上了陶家,而當時胡林翼與左宗棠在湖南也是小有名氣,就希望曾國藩看他二人的面子,讓陶家少交一點,畢竟現在陶家日子也不好過,哪知曾國藩根本不給他們面子,態度非常堅決,一個子都不能少,要不然,有你們陶家好果子吃,陶家最後只得把錢全交了。

左宗棠:我太難了,為了保護曾國藩,罵了他一輩子,到死才訴真情

這就等於曾國藩駁了左宗棠面子,就是這一句:“有你們陶家好果子吃“,使得這兩位晚清時的重臣相互不對付。

曾國藩守喪,左宗棠寫信痛罵

曾國藩父親去世,回家守制,而當時皇帝下旨奪情處理,不讓他回家守喪。曾國藩拒絕了皇帝奪情處理的命令,直接就回家了;但是他又向朋友解釋自己為什麼不接受奪情原因,第一:自己父親去世,身為人子,肯定要回家守喪,這是人子之道。第二:我出山以來,功勞少,錯誤多,我的能力不足以影響江西局勢。

結果這信讓左宗棠看到了,十分生氣,當時就寫信,一條一條的罵曾國藩。

第一:你老曾父親去世了,你要回家守喪,盡孝道,沒有問題。自古以來孝為先,但是古人又有言:凡軍務在身,碰上家有喪事,可奪情處理,不回家守喪。

左宗棠:我太難了,為了保護曾國藩,罵了他一輩子,到死才訴真情

你回家為父親守喪,是為孝,但是大家都是當官的,首先應該講“忠”字,為國家盡忠,然後才是為小家盡孝,如果你能為國家而放棄小家,反而是遵守了一種更高的禮儀。這是漢唐以來士大夫都接受的一個情況,你現在就為了回家守喪,就撇開軍事不管了,你違背原則啊,為了小家,而舍國家,是為不忠。

第二:你說你能力差,不足以改變江西的局勢,說你功能少,過錯多。你這不就等於說那些聰明能幹的人就可以破壞規矩,而那些笨的人,不能幹的人才要遵守規矩;你說你不能幹,沒有能力,所以你遵守規矩回家守喪了,而那些能幹的人,是不是就不能回家守喪,呆在崗位上為國家盡忠呢?

這一句,問的曾國藩十分尷尬。再說了,你曾國藩雖然笨一點,能力差一點,但是你還是可以盡一份心,出一份力嘛,但求耕耘,不問收穫嘛。其實我也不認為你有多大能力,但是你可以留在那裡繼續做事啊,我就想看看你的品德到底好不好!

左宗棠:我太難了,為了保護曾國藩,罵了他一輩子,到死才訴真情

你居然以你能力差為藉口,遇事就跑回家了,撂挑子不幹了,可見,你這人不僅能力差,品德還差。如果你看了我這信,能回到江西繼續幹,那說明你這人品德還有救,但是你回去之後能辦成多大的事,這事我不知道。

左宗棠並不是不知道曾國藩在江西受了多大委屈,但是他不能接受曾國藩以守喪為藉口跑回來。哎,這老左,勸人的套路,真是別出心裁啊。

左宗棠這信,是把曾國藩罵得直跳腳,氣得曾國藩之後再也沒有給他回過任何一封信。

曾國藩立大功封侯,左宗棠背後捅刀子

左宗​棠最狠一次,差點把曾國藩害死,這事還得從湘軍攻破南京城之後說起。

剿滅太平軍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了,太平軍的幼天王,其他天王都被滅了,所有城市都收復了,湘軍上下都封侯犒賞了,準備慶功了。

左宗棠:我太難了,為了保護曾國藩,罵了他一輩子,到死才訴真情

這時,左宗棠卻上了奏摺說:幼天王洪天貴福根本沒有死,而是逃跑了,路上的難民說從南京城逃出數百、數千太平軍,如果這事是真的,那後患無窮啊。

這事整得曾國藩很尷尬啊,獎都頒完了,卻被左宗棠反參一本。這氣得曾國藩恨不得咬死他,於是曾國藩這次沒有忍,直接開懟,他又不能去懟皇帝,懟軍機處,就只能懟左宗棠:”我們圍南京城2年,城破後,進行了3天巷戰,幼天王肯定死了,城中蚊子都沒有飛出來一隻,別說是人了。

而且從南京到廣德層層駐兵,處處設防,而且這一路上的將領劉銘傳、劉蓉等都是辦事可靠,認真負責的人,他們給我的報告,可沒有人說有成百、成千的太平軍逃出。而曾國藩所例舉的這些人,可都不是曾國荃的人,還有你左宗棠的人啊,他們的報告如果有假,那不是你左宗棠的責任嗎?

左宗棠:我太難了,為了保護曾國藩,罵了他一輩子,到死才訴真情

這二人為這事是互相咬,朝廷看在眼裡,可是樂在心裡,就讓這二位大臣鬧,我們就坐著看戲好了,扮演著裁判的角色 。畢竟這時,還不真正太平的時候,朝廷也沒有過多時間看他們二人玩這種政治遊戲,也不能過分處置曾國藩,就說:“好了,對於這些有功的大臣們,我是看在眼裡的,這些細節的問題,就不要過分糾結了。

曾國藩一生光明磊落,道德完人最重口碑聲譽,最恨別人說自己誠信道德有問題。因此兩人一時爭執不下,後來一直到晚年,左宗棠都依然不依不饒,死不認錯,說因這事交惡主要錯在曾國藩,自己只是小錯,是他太小心眼。

自此交惡之後,兩人再也沒有書信往來,也基本不見面。左宗棠人前人後罵了曾國藩一輩子,隔三差五上個摺子攻擊一下。

二人雖相互看不順眼,但卻政治互助

左宗棠晚年帶棺材出征新疆,曾國藩人前人後大力支持,不但把湘軍松山老營送給左宗棠,還在後方盡心盡力籌集糧餉,曾國藩曾感嘆:”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左宗棠性情高傲,自比諸葛亮,與曾國藩多有不和,經常在政治上互懟。

左宗棠:我太難了,為了保護曾國藩,罵了他一輩子,到死才訴真情

曾國藩死時,左宗棠去弔唁送一幅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曾國藩為官清廉,沒有留下什麼錢財,死後辦喪禮都窘迫,左宗棠見此,當即贈與一筆銀子,供曾家辦喪事。後來,曾國藩長子曾紀澤做官,左宗棠也多處提攜保薦。

若說曾左二人交惡,我是不信的,二人性格不同,曾國藩一生儒雅智慧,心胸坦蕩,能識人用人,不計前嫌,大局為重,不報私仇。左宗棠恃才傲物,自負狹隘,飛揚跋扈。但兩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公私公明,愛國之心有目共睹。

其實哪有什麼交惡之說,不過是為求自保,將自己的性格特點發揮到極致,讓兩個同樣位高權重的人,站在對立面,讓朝廷好扮演裁判,相互制衡,相互保全,真不愧是中興名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