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齊鞍之戰(三)晉景公的民族政策以及赤狄部族的最終覆滅

白狄的內附

戎狄問題在春秋時期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中原諸侯在不同階段都曾不同程度地面臨著來自戎狄的威脅。這些部族有些已經進入到定居狀態,建立了城市,有了穩定的農業生產方式,有些則依舊處於漁獵遊牧的狀態。

晉國所面臨的戎狄威脅主要有兩支,一支是位於晉國北方,如今晉、陝、冀三省的中北部活躍的白狄,另一支則是位於晉國東部山區的赤狄。相比於赤狄,白狄的社會文化和生產力水平都相對低下,其對於晉國的侵擾通常都是小規模的劫掠,甚至在有些時候他們與晉國的關係還是相當融洽的。比如晉文公的母族狐氏大戎就屬於白狄的一部,在文公時期與晉國的關係也很融洽。

晉齊鞍之戰(三)晉景公的民族政策以及赤狄部族的最終覆滅

晉文公去世後,根據《左傳》的記載,晉國與白狄之間曾發生過一次小規模的衝突:

狄侵齊,因晉喪也。狄伐晉,及箕。八月戊子,晉侯敗狄於箕。郤缺獲白狄子。先軫曰:“匹夫逞志於君而無討,敢不自討乎?”免冑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魯僖公三十三年傳)

這場戰役以晉國的完勝告終,唯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晉中軍元帥先軫因先前在朝堂上對晉襄公“不顧而唾”而感到羞愧,因此在戰勝之後又衝入敵陣尋死。

在此後的二十多年間,白狄的身影便很少在史料中出現,直到晉成公六年,才有了白狄與晉講和,且會同晉國伐秦的記載:

八年春,白狄及晉平。夏,會晉伐秦。(魯宣公八年傳)

晉齊鞍之戰(三)晉景公的民族政策以及赤狄部族的最終覆滅

這次與晉國達成協議的還只是其中的一部,到晉景公二年,也就是邲之戰爆發的前一年,其他的白狄部族大概是不堪忍受赤狄的侵擾,於是便紛紛提出要與晉國講和:

晉郤成子求成於眾狄,眾狄疾赤狄之役,遂服於晉。秋,會於欑函,眾狄服也。是行也。諸大夫欲召狄。郤成子曰:“吾聞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繼,其從之也。《詩》曰:文王既勤止。文王猶勤,況寡德乎?”(魯宣公十一年)

為了能夠團結北方部族,剛剛即位的晉景公在郤缺的建議下,親自前往欑函與赤狄會盟,可以說是給了他們天大的面子。在此後的十幾年間,白狄部族一直團結在晉國的周圍,為晉國霸業的復興提供了堅強後盾。

長狄的覆滅

與白狄部族的弱勢不同,赤狄部落由於早年與中原各國雜處,大量吸收各國的文化和生產力發展成果,其對各國的威脅也就尤為顯著。按照《左傳》的記載,舉凡自晉文公七年(630BC)至晉景公六年(594BC)的三十多年間,戎狄侵伐諸侯的記錄大約有十幾次:

晉文公七年,狄間晉之有鄭虞也,夏,狄侵齊。

晉文公八年,冬,狄圍衛,衛遷於帝丘。九年夏,狄有亂。衛人侵狄,狄請平焉。秋,衛人及狄盟。

晉襄公五年,狄侵齊。

晉靈公元年,狄侵我(魯)西鄙,公使告於晉。

晉靈公三年,夏,狄侵齊。

晉靈公四年,冬,狄侵宋。

晉靈公五年,鄋瞞侵齊,遂伐我(魯)。冬十月甲午,敗狄於鹹,獲長狄僑如。

晉靈公七年,狄侵衛。

晉成公元年,赤狄侵齊。

晉成公四年,秋,赤狄侵晉。圍懷,及邢丘。

晉成公五年,赤狄侵晉,取向陰之禾。

晉景公四年,秋,赤狄伐晉,先縠召之也。

晉齊鞍之戰(三)晉景公的民族政策以及赤狄部族的最終覆滅

這十幾次的軍事行動幾乎都是由赤狄造成的,而在赤狄之中,又有一支叫長狄的部族,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對中原構成了極大的侵擾。

長狄又稱鄋瞞,據說有兄弟五人,分別是緣斯、僑如、焚如、榮如、簡如。不過根據他們先後被諸侯所殺的時間來看,五人前後跨度達百年之久,顯然不符合實際,因此所謂的長狄五兄弟很可能是同屬於長狄的不同部族名稱,亦或者是同一部落不同時期首領的名字。

早年的長狄活動於山西臨汾、長治一帶的山區,春秋早期逐漸遷徙到了齊魯宋衛之間,並直接導致了衛國的滅亡。隨著齊桓、晉文霸業的興起,中原諸侯內部爭鬥減少,在霸主的帶領下一致對外,長狄的活動也就不那麼頻繁了,其造成的影響也顯著降低,並最終在中原諸侯的合力反擊下遭遇了反殺。據《左傳》載:

鄋瞞侵齊。遂伐我。公卜使叔孫得臣追之,吉。侯叔夏御莊叔,綿房甥為右,富父終甥駟乘。冬十月甲午,敗狄於鹹,獲長狄僑如。富父終甥舂其喉以戈,殺之,埋其首於子駒之門,以命宣伯。

初,宋武公之世,鄋瞞伐宋,司徒皇父帥師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公子谷甥為右,司寇牛父駟乘,以敗狄於長丘,獲長狄緣斯,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於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徵,謂之耏門。晉之滅潞也,獲僑如之弟焚如。齊襄公之二年,鄋瞞伐齊,齊王子成父獲其弟榮如,埋其首於周首之北門。衛人獲其季簡如,鄋瞞由是遂亡。(魯文公十一年)

晉齊鞍之戰(三)晉景公的民族政策以及赤狄部族的最終覆滅

長狄覆滅的歷史前後延續了一個多世紀,早在平王東遷時(750BC前後),長狄入侵宋國,宋武公起兵抵禦,俘獲了其首領緣斯。五十年後的齊襄公二年(696BC)他們又侵略齊國,被王子成父打敗,首領榮如被俘。衛國人在與長狄的不斷拉鋸中,曾俘獲簡如。

到晉靈公五年(616BC),長狄侵伐齊、魯,被齊魯兩國合力打敗,其首領僑如也被魯國俘獲並斬殺。至晉景公六年(594BC),晉國大舉討伐赤狄,將長狄的殘部剿滅,俘獲了長狄的最後一任首領焚如,長狄從此宣告滅亡。

赤狄發展史

長狄滅亡之後,能夠對東方諸侯造成影響的赤狄部落基本上就銷聲匿跡了,最後也就只剩下了晉國東部山區的潞氏、皋落氏、留籲、甲氏、鐸辰、廧咎如六部。這些部族有不少早年曾活躍在晉國的核心區域,比如其中的皋落氏在獻公時期就活躍在今垣曲縣附近。除此之外,晉國東南部還分佈著一些部族,如草中之戎和麗土之狄,這些部族盤踞在晉國東進之路上,晉文公為了干預王子帶之亂,還必須得向這些部族行賄才得以通行。

隨著晉國實力的擴張,赤狄的生存空間被擠壓,漸漸遷徙到晉國本部以東、衛國和齊國以西的太行山區,也即如今的長治、潞城一帶。這片地域山嶺縱橫、海拔較高,素有“天下之脊”之稱,戰國時期列國爭奪的上黨郡就位於此地。

晉齊鞍之戰(三)晉景公的民族政策以及赤狄部族的最終覆滅

在春秋早期,這片地域開發程度還很低,中原的兵車無法通行,因而儘管晉國早早就取得了衛國故都朝歌及河內、邯鄲、百泉四邑以及南陽之地的控制權,但對於這塊被領土包圍的土地,卻一直都沒能進行有效控制。

正所謂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惡劣的生存環境並沒有難倒那些不畏艱難險阻的先民們,與被髮配到秦嶺山區的陸渾之戎一樣,他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終於在這片狼蟲虎豹群居的深山裡找到了落腳之地,並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漸漸發展出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部族。

由於這些聚落與晉、齊、衛等國相鄰,他們還趁著地利之便,與周邊的各國進行了廣泛的文化交流,文明程度已非純粹的遊牧部族可比,相應的其組織能力、軍隊戰鬥力也都要遠遠高於那些原始狀態的部族。

正是因為有著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這片土地成了一個武裝分子的培養基地,一代又一代的狄人從這裡走出大山,走向廣袤的平原,對中原文明構成了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更對晉國的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晉齊鞍之戰(三)晉景公的民族政策以及赤狄部族的最終覆滅

逮至到狐射姑出奔之後,赤狄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其實力也就更加強悍。在其接連不斷的侵擾之下,晉國東部的壓力也驟然加大,以至於晉國的貴族們不得不召開專門的會議來討論赤狄問題。

到了成公時期,赤狄四處劫掠的新聞出現的更加頻繁,就連與他們同歷風雨的難兄難弟白狄,也不得不去尋求晉國的保護。但由於當時的晉國正在極力地挽回霸主地位,晉成公只能委曲求全採取和親政策,將自己的女兒——也就是景公的姐姐伯姬——嫁入狄門以換取喘息的機會。

赤狄的最終覆滅

邲之戰後,晉國在中原戰場失利,晉景公痛定思痛,決定要先解決背後的隱患,討伐赤狄的事務也因此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晉景公六年(594BC),赤狄潞氏內部發生了變亂,執政酆舒打傷了其首領嬰兒的眼睛,還殺掉了晉國的和親公主(公子)。晉景公以此為由,派荀林父出兵在曲梁打敗潞氏,並將其完全剿滅;潞氏的執政倉皇出逃到衛國,隨後又被衛人抓獲引渡到晉國明正典刑。

潞氏所佔據的原本是黎國的土地和城池,晉國滅潞後,將黎國後人接回復國,但此時的黎國,實際上也只是晉國的一個縣了。

晉齊鞍之戰(三)晉景公的民族政策以及赤狄部族的最終覆滅

此次滅潞,荀林父功不可沒,這時晉景公想起了士渥濁,如果不是他,荀林父恐怕早就被殺掉了,於是就把瓜衍縣(山西汾陽)賞賜給他。荀林父滅潞也算是將功補過,了了自己的一樁心願,回國之後就宣佈告老,讓士會接替自己的位置。士會上臺之後,趁著兵威繼續掃蕩赤狄,並於景公七年(593BC),先後滅掉了甲氏、留籲和鐸辰三部,被滅的赤狄諸部餘民散入廧咎如。

廧咎如原本活動於山西中部太原以西的山區中,晉文公居留在狐氏大戎期間,其母族曾與廧咎如發生過戰爭,晉文公的妻子季隗就出自於該部族。在晉文公復國後的幾十年間,廧咎如逐漸遷徙到了長治晉城一帶活動。

這次廧咎如雖然收羅了赤狄諸部的殘留,但卻沒有機會發展壯大,僅僅五年後,代士會執政的郤克聯合衛國的孫良夫再次舉兵,廧咎如潰敗,殘部逃到了河北地區。

對廧咎如軍事行動的成功,標誌著晉國一舉廓清了赤狄在長治晉城一帶的勢力,徹底消除了威脅晉國國家安全的最大隱患。與此同時,他們還打通了通往東部平原的交通線,將其與本部連綴在一起,進一步加強了對這些重要糧食產地的控制。

這些來自東方的財富再加上新獲取的土地,為公室提供了不竭的財源,為景公的集權夢想提供了可靠的經濟基礎。看到這豐碩的戰果,晉景公緊蹙的眉頭不由得舒展開來,從他的眼睛裡也流露出了久違的喜悅。

晉齊鞍之戰(三)晉景公的民族政策以及赤狄部族的最終覆滅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好的願望總會被一些意外所打斷。正當晉景公準備大刀闊斧開始改革內政的時候,齊頃公不失時機地冒出頭來,與楚國聯合起來分割晉國在中原的利益。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晉景公又該如何處理與齊國的關係,他的這些願望又能否實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