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樓市:究竟是冷還是熱?

一面是恆大某剛需盤開盤便創下勁銷20多億元的新紀錄,一面是行業內外對樓市趨於平淡下行的共識……有數據統計:10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19年9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變動情況,其中,太原新建住宅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4%,同比上漲8.3%。二手房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6.5%。

2019年已過去四分之三,似乎樓市整體表現遜色於往年。尤其是在限購、限貸政策的嚴控下,太原樓市一二級市場區域日益分化、下行壓力持續加壓。但對於“首置首改”的剛需市場而言,依舊出現凌晨排隊、購房現場火爆、一房難求的現象。

太原樓市,究竟是冷還是熱?


太原樓市:究竟是冷還是熱?


省城某住宅小區。

“首置首改”熱度不減

太原樓市:究竟是冷還是熱?

對於目前的太原樓市,有業內專家認為,熱中有冷、冷中有熱。從現象看,商品房銷售、土地儲存量、房企開發投資等指標同比有所下降,但從另一方面看,市場需求依舊熱度不減,尤其是“首置首改”的項目依舊銷售火爆,房地產市場區域化分佈日漸嚴重。總體而言,太原樓市趨於平穩。

據山西朗潤智業數據統計:太原市第三季度新入市項目以剛需為主,從入市價格來看,西北環線的剛需項目競爭更加激烈。2019年三季度,商品住宅供求上漲,各家房企積極推貨,搶佔客戶。此外,太原樓市市場密集供貨,迎來供求小高潮。尤其是小店區表現強勢,多盤集中入市,帶動區域供求雙高,萬柏林和晉源區熱度不減,區域分化明顯。

進入第三季度,無論是位於萬柏林區的中海國際社區的剛需盤熱銷,還是恆大金碧天下的購房者凌晨排隊買房的壯觀場面,都體現出剛需盤依舊受市場歡迎的局面。據統計:今年前九月,太原商品房銷售面積前十名房企加推的項目銷售面積合計140.72萬方,恆大金碧天下密集開盤,以20.8億元位居太原榜首,融創中心位居第二,中海國際社區以開盤幾乎售罄的成績單位列第三。

據瞭解,2019年三季度,庫存量逐月上漲,去化週期基本持平,流速加快。受在售項目存量較少影響,杏花嶺去化週期最短;而產品區域的同質化,也使得市場均價門檻小幅提升。此外,太原樓市的市場下行壓力依舊較大,商品房供求雙降,價格小幅上漲;整體開盤去化率降低,首改成為市場主流,剛需項目去化率較高,且帶動市場價格出現結構性下降。

儘管某些剛需盤賣得不亦樂乎,但市場的觀望情緒加重也是不爭的事實。山西朗潤智業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的太原樓市,房企優惠力度加大,促進項目快速去化。但房企與客戶仍在進行較量。面對市場下行的態勢,客戶觀望態度明顯,各家房企則通過推出首付分期、擔保公積金、特價房等優惠政策,最大化促進項目去化。而進入今年第四季度,市場預計依然呈現“以價換量”態勢。


太原樓市:究竟是冷還是熱?


政策環境以穩為主

太原樓市:究竟是冷還是熱?

有人說,國內樓市屬於政策樓市,太原樓市受系列政策影響,從之前的價格持續飆升,到如今的漸行漸穩,都是政策調控下的反應。

從國家層面看,儘管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中央明確要通過改革、投資、消費、出口及宏觀政策提振經濟,但對於房地產要保持長效機制,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意為國家政策主基調依舊保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持續收緊狀態。

從太原本地看,系列政策並未出現鬆動,仍執行現有的限購、限貸政策。從全國房地產政策環境及國家房地產調控主基調看,短期內政策放鬆的可能性極小。

今年9月,太原市發佈《2018年——2050年總體城市設計和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未來太原市的城市功能將進一步升級,生態環境將進一步改善,人口承載和經濟增長都將進一步加強。

今年,太原的城市發展重點為產業升級轉型、城市整體規劃、城市擴容及加強外部經濟聯繫,旨在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同時,“二青會”的舉辦也大大提升了太原市的城市形象,給未來人口流入提供了良好基礎。城市基礎建設不斷加強,政府從城市交通、景觀資源、城市教育醫療配套等方面帶動城市界面更新,延展城市中心,提高城市吸附能力,拉動城市經濟增長,推動城市發展。

從數據上看,2019年三季度太原商品房成交均價12939元/平方米,環比下降7%,同比下降3%;而商品房成交金額262.28億元,環比上漲24%,同比上漲11%;商品房成交面積199.64萬平方米,環比上漲35%,同比上漲15%。

山西省房地產商會會長郭尚文表示,這樣的市場數據,是市場趨於穩定的表現,經過了一季度的小幅上漲、二季度和三季度初的量價齊穩,以及三季度房價以穩為主、穩中有降,總體來講是健康平穩的,實現了從中央到地方“三穩”的政策調控目標。


太原樓市:究竟是冷還是熱?


市場區域分化明顯

太原樓市:究竟是冷還是熱?

2019年前三季度,太原市土地成交總建面已超過2018年全年水平,土地放量相對集中,多位於環線外。同時,商品房市場難續千億,市場容量縮小,下行壓力持續;西/北環線剛需項目以價換量,競爭激烈;南中環以南中端改善項目價格依舊堅挺;一二級市場區域分化特徵明顯。

從第三季度商品房市場表現來看,基本為供大於求,需求端表現乏力,整體市場表現一般;成交仍以住宅市場為主導;公寓市場成交走高,寫字樓產品受經濟影響持續低迷;商業市場經歷過二季度的集中供應成交後三季度迴歸正常水平。

山西朗潤智業數據分析統計:前三季度,萬柏林、小店、晉源區三區供貨積極,進而拉動區域成交;其中,小店區龍城大街及綜改區版塊熱銷項目拉動成交脫穎而出,萬柏林區由於城改一直為熱點區域;晉源區搶佔政府紅利,新盤不斷,成交量可觀。

今年9月,太原的王女士入手一套某品牌房企的公寓產品,50平方米的公寓總價花費65萬元左右。在王女士看來,在眼下的大調控政策之下,商品住宅產品已經不是可以用來投資的產品,相比之下,公寓產品總價低、面積小,無論出租或是從產品類別來看,公寓類小戶型、精裝修、上車門檻低,這正是新市民、首次置業和投資的優選。

和商品住宅相比,小面積、低總價的公寓產品,也在前三季度取得同比上漲的成績。三季度,綠城太原廣場的公寓產品,引領太原公寓市場;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商品住宅市場,公寓產品憑藉其優越的地段、豐富的產品線以及高投資價值等優勢,成為市場接受度較高的產品。但四季度可售貨量較多,去化壓力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