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削減鋼鐵產能1.5億噸 去產能步入“深水區”

10月28日,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官方微信獲悉,2016年以來,中國削減鋼鐵產能1.5億噸以上,是全球削減鋼鐵產能的114%。為此,中方僅安置鋼鐵工人就達28萬人,超過美歐日各自鋼鐵就業總人數。目前,中國鋼材市場狀況明顯改善,粗鋼產能利用率已迴歸80%以上合理區間。

近三年削減鋼鐵產能1.5億噸 去產能步入“深水區”


在去產能已經步入深水區的當下,鋼鐵產業轉型升級難度也在加大。在去年以來,因鋼鐵行業市場形勢向好,在高額利潤驅動下,部分地區和企業投資鋼鐵行業意願增強,產能置換在部分地區執行走樣,增產衝動明顯增長。

“鋼鐵行業去產能在進行了三年有餘的當下,如今正進入結構性調整階段。”10月28日,冀東國貿高級分析師張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兩年冬季限產的環保政策不再實行“一刀切”,行政調控的手段逐步弱化,主要還是通過市場化需求來倒逼企業限產,但今年以來對房地產的持續悲觀或將導致鋼鐵行業利潤進一步收窄。

受制於國內房企去槓桿的壓力,三季度多家上市鋼企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在短期內它們仍將承受一定壓力。

10月28日,重慶鋼鐵發佈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為172.8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0.8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51.36%。

重慶鋼鐵解釋稱,業績下滑主要是由於鋼材綜合銷售價格同比下降4.4%,減利7.59億元;礦石、煤炭、合金、廢鋼等原燃料價格上漲,減利8.24億元;鋼材銷售數量同比增長4.41%,增利1億元;工序成本降低和費用減少合計增利7.24億元。

此外,鋼鐵巨無霸寶鋼股份早先披露的三季度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寶鋼股份共實現營業收入2168.76億元,同比下降3.75%;淨利潤88.74億元,同比下降43.6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195.95億元,同比下降46.68%。

單季來看,三季度淨利潤下滑更為顯著。第三季度,寶鋼股份共實現營業收入761億元,去年同期為769億元,淨利潤29.22億元,上年同期為62.81億元。

寶鋼股份分析稱,三季度外部市場不確定性加劇,中美貿易摩擦時有影響,國內大中型鋼企利潤率持續回落。鋼鐵產品價格總體呈下行趨勢,三季度國內鋼材價格指數和國際鋼材價格指數環比分別下跌3.3%、4.9%;礦石價格持續上漲,三季度普氏62%鐵礦石指數環比二季度上漲1.9%,煤焦價格高位震盪;下游汽車板市場同比降幅收窄,但仍延續負增長。

中信證券唐川林則認為,三季度是鋼鐵行業需求的傳統淡季,需求的復甦往往到9月中下旬,需求的季節性對鋼價會起到壓制作用。而由於在7月廢鋼相對於鐵水成本的性價比較高,7月在需求下滑的情況下產量依舊保持高位,促使鋼鐵利潤持續收窄。原材料方面,考慮到鋼鐵企業的鐵礦庫存大概在1個月左右,6月份鐵礦價格的大幅攀升會對鋼鐵企業的利潤形成擠壓。

張琳解釋稱:“淨利潤大幅下滑是今年前三季度的一個普遍現象,主要是因為鐵礦石等原材料上漲以及成材的價格下降所致。”除了寶鋼股份、重慶鋼鐵外,八一鋼鐵與攀鋼釩鈦前三季度也出現大幅下滑:八一鋼鐵淨利潤2.4億元,同比下降58.4%,攀鋼釩鈦淨利潤約14.1億元,同比減少31.13%。

此前,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呂桂新曾公開表示,今年促進京津冀等環境敏感地區鋼鐵產能向外轉移,降低區域鋼鐵總量,持續推進京津冀等地鋼鐵工業結構調整是工作重點。目標是到2020年,河北、天津要將本地區粗鋼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以內和1500萬噸左右。

上述減產力度是近三年來去產能行政調控手段的延續,中國作為鋼鐵生產大國,在經歷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後,目前供給端與需求端基本維持動態平衡,出口率並不高。根據中鋼協的統計數據,雖然中國鋼鐵產能和產量佔全球一半,但中國鋼鐵的消費量也接近全球一半,目前產量的93%用於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鋼材出口佔產量的比例只有7%,沒有衝擊國際市場。

這一情況在今年仍在延續。據統計,前8個月鋼鐵增產了5551萬噸,淨出口減少了95.2萬噸,意味著增量都用於滿足國內鋼鐵需求,其中2/3滿足建設領域的需求增量。

對於國內需求與產量齊升但鋼鐵企業業績卻在回落的現象,張琳解釋稱,“即使需求確實非常好,但是由於地產悲觀、原材料價格高,所以業績不樂觀。”

事實上,原材料的上漲或與產能復產、“地條鋼”死灰復燃、產能置換不合規等風險存在關聯。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王偉曾公開表示,部分企業以鑄造鐵合金、資源綜合利用等名義尋求新增冶煉能力;個別地方、企業在產能置換過程中搞“數字遊戲”,企圖變相增加鋼鐵產能;個別“地條鋼”企業鋌而走險,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這種變相增產導致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4.92億噸,同比增長9.9%。國內鋼鐵產量上升,催生進口鐵礦石需求增加,進而導致價格過快上漲,從而侵蝕了企業利潤。

因此,今年以來,工信部已陸續在全國範圍內,對已公示公告產能置換方案開展“回頭看”工作,對存在重複虛假置換、批小上大等弄虛作假行為,以及置換方案落實不到位的企業,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對相關責任人加大追責問責力度,強化負面警示,進一步擴大鞏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成果。

對於未來鋼鐵需求與價格走勢,張琳預測稱:“實際上中國鋼鐵價格除了低於歐美,比其他地區都高一些。因此其他地區進口鋼材在價格優勢下,擠佔了中國市場的份額,未來需求可能會減速,但目前沒有看到斷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