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鱔魚的存活率是保證鱔魚高產的關鍵,其中給鱔魚消毒最關鍵

無論是鱔魚養殖還是小龍蝦養殖,甚至所有的水產養殖項目,保證這些魚蝦類的存活率,能夠直接提高產量,最終增加了經濟效益。這裡以鱔魚養殖為例子,可能在平常的日常管理活動中尤其是野外天然水域裡面,很少有人看見鱔魚死亡的現象發生,這一方面是因為鱔魚死亡之後在短時間之內不會腐爛,所以很少浮水,另外鱔魚本身的生存能力就比較強所以野生鱔魚很少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發生。

提高鱔魚的存活率是保證鱔魚高產的關鍵,其中給鱔魚消毒最關鍵

但是在人工養殖尤其是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鱔魚常常會出現大面積死亡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人工高密度養殖鱔魚的時候,由於養殖密度比較大,一旦染病會很快傳染給其他鱔魚,因此可能出現鱔魚大面積死亡的現象發生。無論是直接放養在蝦田(塘口)水體裡面或者是溫室養殖,甚至是網箱養殖,如何保存鱔魚的存活率,始終是養殖戶最關心的事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要想確保鱔魚的存活率,首要的就是要保證鱔魚不中毒,因此給鱔魚消毒是關鍵,根據一定的標準,我認為可以從如下9點入手,具體如下:

一,鱔魚苗子的選擇是關鍵:

1,帶傷或者生病的鱔魚皮膚表面有傷痕血斑,腮頸部紅腫等等,往往是由於捕捉不當,暫養不當導致的。一般應該留用用地籠捕捉的鱔魚進行養殖。

提高鱔魚的存活率是保證鱔魚高產的關鍵,其中給鱔魚消毒最關鍵

2,具有不正常狀態的鱔魚苗子不適合養殖。在鱔魚尾部發白,粘液缺少或者沒有粘液,這是水黴病感染的現狀。鱔魚體表有明顯的紅斑,大小如同黃豆,這是感染腐皮病的症狀。鱔魚頭大頸部細,體質瘦,嚴重的時候呈現捲曲狀態,這是患毛細線蟲病的症狀,很容易傳染。

3,藥物中毒的鱔魚,如果被農藥汙染,外表不好辨識,但是往往30分鐘之後,體表顏色就會變灰色,腹部朝上等。

4,長期的高密度集中養殖,運輸,暫養後往往由於水少粘液多,溫度容易升高容易導致鱔魚患上“發燒病”,這類鱔魚在人工養殖過程中往往會連續死亡,很難治好。

5,在深水位打樁的鱔魚往往比在水底安靜臥伏的鱔魚體質差,容易死亡。這可以作為在選擇鱔魚進行人工養殖的時候作為判斷是否染病的標準。

6,

在鱔魚放養之後的初期,如果有鱔魚一直不進窩的情況發生,獨處,四處遊動,這類鱔魚往往是有問題的,在養殖的過程中容易死亡,最好撈出來,儘早出售,避免死亡之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做好鱔魚病害的預防,首先要選好苗種,苗種的好壞一般可以參考下面幾方面來判斷(1),優質的苗子顏色鮮嫩,體型勻稱,苗子長得壯,有活力,大小相差不大。(2),將鱔魚苗子放在盆子裡面,用口往水面吹氣,其中頂風,逆水遊動的苗子就是好苗子,隨著水波被吹到盆邊的鱔魚苗子就是次品。(3),將水放幹之後,鱔魚掙扎很劇烈的鱔魚苗子就是好苗子,基本不動的就是次品。

提高鱔魚的存活率是保證鱔魚高產的關鍵,其中給鱔魚消毒最關鍵

二,消毒處理:

1,放養鱔魚苗子的時候要對苗子進行消毒,比較常見,使用比較頻繁的消毒藥水主要包括:

食鹽溶液:2.5%—3%,將鱔魚苗子放在溶液裡面浸泡5—8分鐘。

聚維酮碘溶液(含有有效碘1%):20—30毫克/升,將鱔魚苗子放在溶液裡面浸泡10到20分鐘。消毒的時候水溫溫差應該少於3°

2,工具消毒:在養殖的過程中,使用的工具,往往是傳播鱔魚疾病的工具,特別是在發病的水體裡面中使用過的工具,比如木桶,網箱、木瓢子、防水衣等等。小型工具消毒的藥物有高錳酸鉀溶液,食鹽溶液,漂白粉溶液。注意發病的水體裡面使用過的工具應該單獨使用,或者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之後再使用。大型的工具清洗之後可以在陽光下曬乾之後再用。

提高鱔魚的存活率是保證鱔魚高產的關鍵,其中給鱔魚消毒最關鍵

3.水體消毒:常用的有效消毒藥物是生石灰,但是鱔魚池塘或者蝦田一般不用生石灰消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優良的水體消毒劑,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這些消毒劑使用之後都有消毒殺菌的效果和作用。但是當水體中使用生物菌調節劑的時候(一般是芽孢桿菌和光合菌)不能夠與這些殺菌劑合用,否則會因為這些殺菌劑的存在,使生物菌失去作用,造成浪費。殺蟲效果比較好的殺蟲劑有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兩者的合用量按照比例5:2配比,以達到在水體中的含量為0.7毫克/升。

4.餌料消毒:有害病菌也常由餌料帶入,所以投放的餌料必須清潔新鮮無汙染,無腐敗變質,動物性飼料在投餵之前應洗淨後在沸水中放3到5分鐘。或者用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到20分鐘。或者5%的食鹽溶液浸泡5~10分鐘,再用淡水漂洗後投餵。

提高鱔魚的存活率是保證鱔魚高產的關鍵,其中給鱔魚消毒最關鍵

5.加強飼養管理:病害預防效果因為飼養管理水平不同而有差異。必須根據鱔魚的生理特徵,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根據具體情況可以進行網箱,以及工廠化養殖,建造良好的底質等方法養殖。根據不同的發育階段,不同養殖方式,不同季節,天氣變化,活動情況等開展科學管理,投餵餌料要做到營養全面,搭配合理,均勻適口,保證有充足的動物性蛋白餌料,投餵按照四定原則進行。做到水質底質良好,鱔魚池塘或者蝦田應該勤快換水,保證水體裡面的溶氧量充足,在高溫天氣下,最好堅持2到3天換一次水,每隔一個星期徹底換水一次。及時處理餌料殘渣並將死亡的鱔魚打撈上來。

三,生態防病:

任何水產養殖過程中魚蝦患病的處理思路都要以預防為主。生態預防措施有以下幾種:

1,保持良好的空間環境:養鱔魚的地方要建造合理,滿足鱔魚喜暗,喜靜、喜溫暖的生態習性要求。

2,加強水質、水溫管理:保持水質、底質良好,換水鹽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換水的時候溫差過大,防止水溫過高。重要的是使養殖水體中保持豐富的水藻,水質清新,水質夠肥但是又不缺少溶解氧。

提高鱔魚的存活率是保證鱔魚高產的關鍵,其中給鱔魚消毒最關鍵

3,在養殖水體中種植水花生等挺水植物或水葫蘆等漂浮植物:以水花生和伊樂藻為主,養鱔魚最合適的水草是是水花生,空間大,生長週期長,伊樂藻屬於沉水水草,又屬於冷水水草,可以有效解決低溫鱔魚生長繁殖無草可用的難題。

4,在養殖鱔魚的地方中搭配放養少量泥鰍用來活躍水體;每個水體裡面放人幾隻蟾蜍,以它的分泌物預防鱔魚生病。用有益的生物菌(光合菌和芽孢桿菌為主)改良水質維持微生物正常循環,抑制有害病菌和寄生蟲的繁殖和生長。

提高鱔魚的存活率是保證鱔魚高產的關鍵,其中給鱔魚消毒最關鍵

5,生病的鱔魚在平時的管理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及時打撈上來,做隔離處理,避免傳染給其他沒有生病的鱔魚,並用合適的藥品及時處理,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四,在消毒防治中注意合理用藥:

人工養殖鱔魚現在皮鞭要求的是生態養殖,所以一方面要求鱔魚養殖產量高,同時要求養殖出來的鱔魚無毒,激素含量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無公害的農產品,所以要求除儘量使用有益散的生物菌,進行生物防治之外,創造良好生態環境之外,正確合理有限制地使用消毒、抗菌藥物也是必要的,但必須注意這些藥物的使用品種、使用劑量和使用時間,例如,絕不能使用已禁用的藥物,不能超量使用,要是超量使用不僅僅達不到給鱔魚治病的目的,而且會造成鱔魚藥物中毒,注意這種死亡有時候會在短期之內大量發生,有時則在養殖鱔魚的過程中持續性發生。

提高鱔魚的存活率是保證鱔魚高產的關鍵,其中給鱔魚消毒最關鍵

總結:

人工養殖鱔魚,養殖密度肯定要比自然條件下要高得多,加上選種運輸等過程對鱔魚有損傷。人工投餵中營養缺損以及餌料殘渣對水質底質的汙染,病菌和寄生蟲等生物的入侵都會讓鱔魚生病,所以養殖鱔魚一定要儘量將病害控制在有效範圍之內。最後還說一句,要想讓鱔魚少生病,除了做好外部的生態環境工作之外,對於鱔魚本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鱔魚自身的抗病能力,這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