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暴力衝擊蠶食自由法治 香江何以為家?

中新網10月29日電 香港《文匯報》29日在文章中指出,香港人向來珍視的是最引以為傲的法治精神,是和諧社會普遍存有的互相信任,是堅守對個人隱私的尊重等。然而在過去4個多月,一場由外國勢力幕後操盤、煽暴派主導、暴徒執行的“運動”像一場病毒侵蝕著香港,自由、法治等精神被一一蠶食。

港媒:暴力冲击蚕食自由法治 香江何以为家?

資料圖:香港新海濱走廊。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暴力衝擊致法治遭嚴重踐踏

文章指,4個多月的暴力衝突,踐踏破壞得最明顯的非法治莫屬。根據香港警方統計,由6月9日至10月18日,共有逾2600人被捕,當中有467人被控告,最常見的被控罪行依次為暴動罪、非法集結及藏有攻擊性武器。

一開始所謂的“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漸漸演變成“核爆都唔割(不割席)”。於是,由破壞立法會、圍堵警總、罷工不成的非法堵路,以至近期常見的打砸搶燒,由地鐵、餐廳、中資銀行,甚至書局,都一一遭殃。在觸目驚心的襲警行為中,還有學生的參與,法治的破壞可想而知。

撇除這些極端暴力違法行為,自稱為“和理非”的示威者也漸漸打破不同法例,例如在警方發出反對通知書後,仍然上街作非法遊行集會,變相成為極端違法行為的掩護;又例如在禁蒙面法生效後,仍然刻意戴著口罩上街,挑戰法律,增加警方對暴徒的執法難度。

所謂的“五大訴求”中,還包括“撤銷被捕示威者控罪”,哪怕是對無辜市民動私刑、毫不理會後果的瘋狂縱火、致命的襲警行為,在他們眼中都不可用法治去“計較”,並一再要求特區政府不要依法辦事,同樣是對法治的沉重一擊。

縱暴派煽動敵意粉碎互信

文章稱,香港過去是個互信度頗高的城市,不論是人與人之間,又或者市民與特區政府機構之間,然而,在這次4個多月的暴力衝擊中,一切信任都被粉碎。

在人與人之間,市民現在都不敢較易在公眾場合表達政見,怕一不小心就成為“黑衣魔”的針對對象。今年7月初,一名打扮中性的女子路過旺角時,一時好奇舉起手機拍攝,立即被暴徒指控為“便衣女警”。暴徒對她又拉又搶,要求她交出手機、“承認身份”云云。即使該名女路人多次表明自己不是女警,暴徒都不肯相信。其後該名女路人報警,警方及時趕到解救,有關案件也正在審訊。

在市民對特區政府信任方面,以往市民都會相信官方說法,但現在官方的任何說法,只要牽涉到這4個多月的暴力衝擊,都會被質疑一番。

務實、理性、實事求是是香港社會過往很大的優點之一,但這次的暴力衝擊,伴隨著的是滿天飛的謠言謊言,香港人求真的態度,被煽暴派不理性甚至刻意為之的誤導言論所掩蓋,整個社會都陷於這一刻義憤填膺地作出指控,下一刻“集體炒車”,卻又急著再去抹黑其他目標的惡性循環之中。

校園往往被視為不受外界汙染的平靜空間,但現在暴徒要鼓吹暴行時,常常會將魔爪伸向校園。煽暴派想方設法想讓暴力衝突延續,早期已提出要學生罷課“支持運動”,其後又煽動學生搞所謂的“人鏈活動”。即使一開始沒有什麼學生參與,煽暴派也以“校友”名義到校外築“人鏈”,以影響學生。

教師也飽受困擾。香港理工大學專上學院講師陳偉強就因為在報章撰文批評暴徒暴行,竟被學生非法禁錮近5小時,更被學生出言恐嚇羞辱、用激光筆照射。

滋擾報復、消滅眾見 暴力起底侵犯隱私

香港人重視人權,隱私也不例外,但在這次連月的暴力衝突中,同樣也踐踏了市民最為重視的隱私。最先被針對的當然又是警方,煽暴派隨意將警員的個人資料放上網,甚至張貼於牆上,連警員家人亦不能倖免。

有暴徒更鼓動他人“放料”至所謂的Telegram群組,企圖借秘密通訊軟件逃避責任,甚至慫恿警員自行“出賣同袍”,以換取不被公開資料的“免死金牌”,手段齷齪,明顯是黑色恐怖。

所有公開發言撐警、撐特區政府的人,又或者阻撓暴徒做出堵路、打人暴行的人,往往也會被煽暴派起底,威脅要去滋擾他們的家庭、工作場所及店鋪,令大家人心惶惶,不敢發聲。

若市民在公眾場所舉起相機拍攝暴徒暴行,必然會被要求“審查”手機內容。就連在公眾場所用手機與親友討論近日事件,也要提防被身邊的煽暴派偷偷拍下對話內容放上網。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表達的權利。”這是一句過往港人常掛在嘴邊的話,以展示民主社會中的討論,會尊重不同人的言論自由。不過,過去4個多月,暴徒一言不合就動用私刑對付異己,而所謂的“和理非”也默許著這一切的發生。

小市民無發聲空間,不同公眾人物也受到恐嚇,例如建制派參選人會因為其政黨而被滋擾,連貼上建制派參選人海報的店鋪也被視為“藍店”,被暴徒揚言要去“裝修”搞破壞。美心集團創辦人長女伍淑清就因曾發表批評暴徒的言論,而令美心集團旗下店鋪成為暴徒的針對對象,由一開始去圍堵、齋坐等阻撓營業,到之後搗毀店鋪等,都是對言論自由嚴重的打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