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奶奶”生孩子了,對這個孩子以後的教育,作為老師,你想說什麼?

快活大媽888


山東67歲高齡產婦產下5斤重女嬰 院方:生命奇蹟 全國首例 。新京報 我們視頻截圖

黑澤明電影《羅生門》裡,最後老者要撫養那個孩子的時候,說了一句:“不過是多雙筷子而已”。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也向來有多子多福的概念,家中添丁加人終歸是個喜慶事。但最近山東棗莊一起超高齡產婦生子事件卻引來不小爭議。

這名產婦的確有些特殊——已經67歲。在67歲的高齡,她與老伴自然受孕,產下一個女兒,取名“天賜”,意為“老天賜子”。老兩口老來得子,非常開心,不過,這在她的子女與許多網友那裡,得到了不太一樣的反饋。

生育是權利,但養娃也很難

根據老先生的說法,老伴懷孕後,其女兒表示,要生下孩子就斷絕關係。也有媒體報道,他的兩名子女一直沒有現身病房。而輿論場上的景觀是,多數網友對老夫婦超高齡產子表示不理解或不認同,觀點主要以“自私”、“不負責任”、“有能力生沒能力養”為主,間或有老兩口不害臊的道德指責。

67歲產子,的確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而且是自然受孕。在以往的新聞中,超高齡產婦生子,幾乎都是因為失獨,而且選擇試管嬰兒的方式生子。例如,2010年,60歲的盛海琳在意外失去獨生女兒以後,通過試管嬰兒,產下一對雙胞胎。這一事件,當時也被媒體紛紛報道,稱其“突破了生育極限”。

但是,那往往是一種經歷了喪子之痛後不得已的選擇。而山東這對老夫婦不是這種情況,只是簡單的“有了就生下來”。

從個人選擇的權利來看,他們把孩子生下來當然沒有問題。因為生育權是基本的人權,不管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來說都成立。一個家庭在育兒年齡選擇生子,這是順理成章,但並非因為步入了老年,這種權利就消失了。

▲《羅生門》劇照

很多人之所以對老兩口生子表示不認同,一個是超高齡產婦生子有風險;另一個是他們擔心老兩口難以將孩子養育成人。正像有評論所說,養個娃實在“太難了”。

以67歲年齡再生子,確實有很大風險,必須要指出,這不值得提倡。不過我們也看到,這老兩口也不是輕率地就把孩子生下了。

知道自己懷孕後,孩子母親一開始並不打算要這個孩子。但是老伴兒卻堅持要生下來,加上當地醫院的專家和醫生都非常重視,在產前成立專家組討論意見,在產後還專門建立了保健微信群,保障孩子萬無一失。而孩子後續的產檢都很順利。

所以,老兩口對這個孩子是非常重視的,前期做了充足的準備,簡單批評他們“不負責”恐怕也不妥。

高齡產婦做生育決策,要慎重再慎重

不少人擔心,他們很難將孩子養育成人,這不乏善意,因為養娃之路確實很漫長。除了嬰兒期要悉心哺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要面臨從上幼兒園開始的漫長求學問題,結束學業之後要結婚生子等等。總之,養個孩子麻煩不斷。而這老兩口真的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嗎?

這些困難都很現實,相信老兩口也都有所預見並做了一定的評估。據瞭解,首先他們的家庭情況並不差,老先生是律師,而且據他稱現在還奮戰在第一線。老伴兒以前是婦幼保健院醫生,有退休金。兩人光一個月的退休金就有一萬多元。所以,從財務狀況來說,養育一個孩子沒有問題。

只是,畢竟生下這個孩子,確實不是一個常規的選擇。不論對老兩口還是對孩子來說,都要有很多困難去面對,而這不僅僅是金錢的問題。所以,一些高齡產婦在做生育決策時,真的還是需要慎重再慎重。

但必須也要強調,我們在圍觀這個事情時,可以提醒,可以表達擔憂,但恐怕不宜直直冰冷地站在道德高地上,去一味挖苦諷刺這對老夫婦。

▲《小歡喜》劇照

他們高齡得子,當他們發現再次有了孩子,那種面對新生命自然湧生出的激動,恐怕常人都難以抗拒。但網友終究不是當事人,不能完全對他們的處境感同身受。對老兩口的個體選擇生硬地指手畫腳,恐怕也有所不妥。

超高齡產婦生子不值得提倡,但生子這件事也並非只是用簡單的利益加減法就可以考量。簡單的算數,無法窮盡那些或欣喜、或渴望、或不甘的生子動機,而一不小心就容易變成一種偏見。

現在,老兩口已經將孩子平安地生了下來,我們就不妨尊重這種選擇,祝福他們把孩子撫養成人。

當然,如果一些老年人看到這個案例也“蠢蠢欲動”的話,那我們依然還是要說,一定要謹慎決策,超高齡生子不值得提倡。


學緣課堂


先不說67歲“奶奶”生娃的事,先說說我兩位朋友的事。

我有兩個朋友,都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一個35歲,一個39歲。35歲的這位朋友結婚十年了,因為一直忙於工作,沒有生孩子列入人生計劃中,前段時間跟她聊天,她說她準備放棄了,打算不生孩子了,這一輩子就做丁克了,她說她想象不出來,等她到50歲的時候,她的孩子才15歲,正是最調皮最叛逆的時候,見多了身邊天天為孩子忙碌的家長,她不知道她那時候自己有沒有精力來管教孩子,與其到時候沒有精力來負擔孩子,不如就不生吧。

39歲的這位朋友今年意外懷上了二胎,糾結了很久,還打算生下來,覺得那畢竟是一條生命。但是她也有同樣的擔憂,剛剛把第一個孩子忙得差不多,正在上初中,學習還不錯,不太要她操心,正準備要徹底放鬆,等孩子上大學就可以不用再操勞了,誰知第二個孩子又來了,又要開始新輪的忙碌。孩子雖然留下來了,但是自己有沒有精力來照顧,確實覺得還是少了那麼一點點信心,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到20歲的時候,她都要快60了,不知道到那時候能不能有精力再張羅孩子讀書的事,正因為她自己是老師,所以更有感觸。

說真的,一個67歲的人,如果不是有特異功,肯定是沒有精力帶孩子的,尤其在現在社會普遍的標準下,大家都在感慨孩子難帶,耗時耗力,花費的精力太多,不像以前簡單的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就可以了。我比這位“奶奶”小了十幾歲,現在讓我來帶一個娃,我會表示我的精力完全不能勝任,即便那是一個非常乖巧聽話的娃,也不能。

再想象一下,等到孩子十二三歲上初中的時候,父母都已經80歲了,如果孩子在學校裡調皮搗蛋,老師說請家長,這兩位80歲的的父母要怎樣顫顫巍巍相互攙扶著去學校?也許有人說,以他們的身份不會把孩子教得好好的,不讓老師請家長嗎?民間俗話說,慣的老來子。根據我個人的體會,人越是高齡越是不容易生下的孩子,都越是特別的寵溺,孩子將來怎麼樣,真不好說。

不管怎麼說?人家孩子已經生下來了,自己決定做的事就自己負責,都一大把年紀了又不是未成年,沒有太多好說的。只是我到底還是有一點心疼那個剛生下來的孩子,她將來的路會是怎麼樣?大概誰也不知道吧!


蘇小妮


67歲的“奶奶”生孩子,對這個孩子以後的教育,作為老師,你想說什麼?


我先講一個自己同學的親身經歷

我上初中的時候班裡有個女同學,和這個家庭差不多。她有一個同父同母的姐姐,比她大近30歲。姐姐的孩子和她一般大。

每次來開家長會,都是她姐姐來開的。平時放學也是姐姐或者姐過來接。吃住的話也是和姐姐一家人,以及自己的爸爸媽媽,一個大家庭住在一塊兒。

她曾跟我說過,她把姐姐當作自己的媽媽一樣。其實這樣倒也還好,畢竟她的姐姐姐夫是和自己爸爸媽媽住在一塊兒的。平時管教孩子,也是由姐姐出面,家庭成員之間沒有什麼隔閡。


再講一個做老師的朋友,班上孩子的情況。

這個孩子倒不是爸爸媽媽年齡很大,而是平時是和爺爺奶奶住在一塊兒的,到寒暑假才到爸爸媽媽身邊住。

她並不是什麼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家和自己家裡,只不過是兩條馬路的距離。

孩子自己說,爸爸媽媽不想管她,把她放在奶奶家裡。小小年紀她並沒有什麼傷心難過,甚至覺得在爺爺奶奶家裡非常的自由快活。

但不出意外的,爺爺奶奶只管她吃飽穿暖,別的一概不管。

孩子壞毛病沒什麼,就是不愛學習,懶得動筆。即使是一張一道題都沒有對的卷子,拿回去要求家長簽名,爺爺就代替爸爸媽媽簽名了,也不會告知爸爸媽媽孩子的學習情況是怎麼樣的。

老師聯繫家長,家長也是採取迴避的態度。想想也是,能夠把孩子長年累月放在奶奶家,不管不問,又麼會因為老師的“干涉”,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呢?


67歲才生孩子,孩子讀完九年義務教育15歲,媽媽已經她83歲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這個“奶奶”媽媽肯定是會力不從心的。

不光是從身體方面來說,體力精力大不如從前。另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難以理解現在的教育理念,對學校教育有誤解等等。


Wunei媽媽微課堂


兩個老人說了要活到120歲,所以大家還是少一點嬉笑怒罵吧,孩子都生下來了,我們旁觀者還是給予祝福!

至於孩子的教育我們也不用操心太多,正常年齡的生兒育女也不見得有多良好的教育,事在人為,雖然對老人來說日子可能比較艱難,但只要有著一顆執著的心,相信結果也不會太差。

我家老外公外婆家生養了8個子女,5個女兒,三個兒子,現在馬上100歲了,外婆生最後一個小兒子的時候和大女兒是同時坐月子的,要放在現在肯定不被看好,那時候吃飯都成問題,當他們還是通過頑強的意志將兒女都養大成人,最厲害的是小兒子恰恰享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在事業上都是頂呱呱,如果也是我們當地富甲一方的人物。

我覺得對於父母高齡的家庭,在子女的教育上應該要調整思路:

1、多和幼兒園和學校老師溝通,讓他們多幫忙指點和教育,尤其是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問題,要給老師們更多的權利,要讓老師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

2、多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畢竟老年人的生活相對來說畢竟封閉,應該要刻意的增加帶孩子外出的頻率,比如公園和遊樂場,甚至是走親戚等,通過和外界孩子的溝通來彌補家庭溝通的代溝問題。

3、老人要和其他的子女們多溝通,雖然其他子女是極力反對父母再生孩子,但畢竟都還是血緣關係,孩子都已經生下來了,相信其他子女也會念及親情,只要有其他子女的加入,相信這個幼子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孩子的教育也會多一個人出主意。畢竟老人年齡都大了,而孩子的成長之路還很長,其他子女能接替老人來照顧和教育幼子這一點非常關鍵。

所以,只要是一個有心的家長,不管年齡多大,孩子的教育都不會是什麼大問題。我們社會上有很多的年輕家長由於對孩子教育管理缺失,實際家長責任是零,這樣的家庭難道就真的比67歲的老人更高明嗎?我看未必,關鍵還在於教育理念和態度的轉變!

大家覺得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分享!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哦


美蛙英語


說實話,在新聞上看到67歲的田女士產下五斤多的女嬰,我真的為她捏一把汗。在我們這邊,有一句話來形容女人生孩子,那就是“一手扶床沿,一手扶棺沿”,所幸的是這次超高齡產婦及其女兒都平安,也讓很多人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但是,我還是為這位高齡媽媽的孩子擔心:田女士現在67歲了,當孩子三歲開始讀幼兒園的時候,她年已古稀;當孩子經歷從幼兒園到小學畢業的9年時間,這位高齡媽媽已經79歲,女兒小學一畢業家長就立馬準備過八十大壽,這到底是怎樣的體驗,估計很少有人知道;當孩子參加高考的時候,這位大齡媽媽已經85歲高齡;當女兒大學畢業,這位高齡媽媽已經接近90歲……

不過木已成舟,孩子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上,再擔心也是多餘的。在我從教的17年過程中,也有一些家長在年紀非常大的時候生下孩子。一般情況下,這種家長平時很少與我聯繫,但在我開家長會的時候他們就“原形畢露”了,最讓我尷尬的是這麼一次:前幾年,在一次期中家長會的時候,我們班的一位學生帶著她的高齡媽媽參加家長會。看到這位白髮蒼蒼的家長,作為老師,出於禮貌我就對那位家長說:“請xxx同學的奶奶到您孫女的座位上去坐,xxx同學,你扶你奶奶一把,輕一點!老人家這麼大年紀你咋讓她過來?……”“老師,她不是我奶奶,她是我媽媽!”我的一句尊稱,讓那位家長感覺很不自然,我很明顯感覺到那位家長的嘴角抽動了一下,頭垂得低低的,那個時候的我也相當尷尬。

高齡媽媽生孩子,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接下去由我這個一線老師來為你支招吧:

首先,如果你是高齡媽媽,那麼一定要保證自己健康長壽,在撫養孩子的時候也要學一學養生,儘量讓自己做到健康長壽,這不單單是為你自己,更是為孩子著想。

其次,對孩子的養成教育不能忽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因溺愛而讓孩子誤入歧途,老來得子是好事,但得子之後狠狠寵溺,把孩子培養成傳說中的“熊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成才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第三,多學一些家庭教育的常識,同時還要每天都要讓自己的腦子動起來,一方面這對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的“蒞臨”讓孩子的家庭教育過早缺席。作為家長,不管你年齡有多大,既然你選擇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對孩子的成長成才高度負責:能生孩子是本事,能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好好培養才是真正的本事。

同時,高齡家長還要培養孩子的自力更生能力。老來得子,誰都無法保證自己能陪孩子走多久,走多遠,所以讓孩子儘快學會生存。老鐵們,你們還有什麼要補充嗎?歡迎留言。


微雨潤苗


感恩“美蛙英語”邀請,我是教大育小,作為這個孩子來說,教育這確實是一個讓人比較頭疼的問題。作為老師,確實讓人堪憂。

最近幾天這個67歲的“奶奶”生孩子了,網絡鬧的有點過火,其第三代人也已經上初中了,這個不是差了一代人的問題,而是整整差了兩代人,當孩子上幼兒園,那麼也是70歲了,這個教育理念之間的差異不是一點點。




我來說說我的經歷吧:

我是母親36歲生的,在那個年代,也算是大齡產婦了,我跟姐姐相差的年齡比較多,隨著越長大,我就覺得越難以溝通,畢竟代溝太多,跟父母之間也是這樣的感覺,總是感覺父母特別的難理解我,在我的同學、父母當中,輕易就理解或者父母就支持的事情,跟爸爸媽媽就特別難以描述,因為很多時候父母在用他們的眼光看待問題,可是時代發展,孩子遇到的很多問題不一樣,所以這樣的代溝非常深,很難理解孩子,所以造就了我和姐姐之間性格的巨大差異。

父母是愛我們的,可是因為年齡的差異,讓我常常感到孤獨和無奈,因為得不到理解。

今天做為老師,我想對這對父母說:

1.更新育兒觀念,更新時代的發展,讓孩子接受現代的教育理念和觀念,多像年輕的父母去學習,真正的理解孩子是最大的愛。

2.放開去養,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不要患得患失,跟孩子說你要獨立,我陪不了i多久,這個會把孩子陷入一種困境,然後陷入自卑

我最記得初中媽媽就和我說:“你要好好學習啊,你考上好的學校,有好的工作,我就沒有那麼牽掛你了,畢竟我陪不了你多久,我老了。”

所以我孤獨和深深的自卑藏在心間,是的,我理解母親,可是在那個年紀,我什麼都不懂,還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的時候,就常常被這些話所籠罩成陰影,不得動盪。

我常常自卑,因為我不知道我到底要獨立,所以青春期的我彷彿一個遲暮的老人,花了好長時間都走不出來。

人生本來就是無常的,作為孩子,可能無法理解,但要培養足夠的心力,才可以讓自己更有勇氣面對。

3.一定要表達對孩子深深的愛,愛要說出來。

對於60多歲最吝嗇的就是像孩子表達愛,我們父母那一代,覺得說愛感覺非常不自然,孩子越小,越需要這樣的言語肯定,孩子幽靈足夠的心力,才可以獨立,才可以前進和有勇氣面對

4.不要溺愛孩子

讀了這個“奶奶生女”的過程,確實不容易,一路命都懸著,總算平安生下來,總覺得這樣天賜的寶貝,要好好的珍惜,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還怕碎”,會格外的小心翼翼。也會格外的疼愛,就因為格外的疼,會不知不覺的造成一種溺愛,所以愛要有度,這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發展。

我想:對於這對夫妻,在金錢上養育孩子可能不是問題,但是對於心力和養育上的陪伴才是最大的障礙,現在無論說什麼都晚了,孩子已經降臨這個世間,好好的愛孩子,適度合理的愛,同時與時俱進的養育和陪伴孩子,給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和成長能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孩子接受足夠的愛,那麼才會有足夠的能力前行。

總之:科學養育,好好學習孩子的教育知識,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發展。與時俱進是重點。


教大育小


“有苗不愁長”,一晃孩子就大了。不要太悲觀,孩子既然已經來了,這就是個喜事。況且老倆的經濟條件也不錯,精力也充沛,有這個精神支柱,不出意外活到90歲估計沒問題。那時候女孩已經大學畢業,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能自己養活自己,再找個好小夥嫁了,說不定還能嫁給賭王剛出生的孫子呢!到那時候老哥老姐都借上這個小老妹的光了。不要杞人憂天,好好愛這個“天賜”吧!


Mm俏俏


我叔叔和我大堂姐一樣大,也就是說我奶奶和我大伯母(婆媳倆)同一年生孩子。但那個年代不一樣,醫學不發達農村也窮,懷了就生。我叔叔不到九歲,我爺爺奶奶也就是叔叔的父母陸續去世,叔叔是由我大伯父大伯母帶大的。


烊烊陽陽


67歲的老奶奶生孩子,這簡直是一個大笑話。在古代,67歲的孫子都結婚生子了,古代早的30歲當奶奶。67歲當祖奶奶的一大群。


其實67生孩子除了給國家留一個數據:最高年齡的產婦,別切計入歷史外,其他一切都是0。

世界上最自私的父母就是管生不管養不管養的父母。生完後,孩子的一切教育,發展全不管,或者只給錢,結果孩子走上歧途。

這對老夫妻。本來就一兒一女,不是沒有孩子。這樣生子女,從小的教育陪伴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個年齡生孩子的人只能是非富即貴的二代。比如澳門賭王,大陸王思聰等。

一般人生完了,爽了。然後都老傢伙了。別說一個月一萬多的退休金。你就是一個月十萬的退休金又能如何?

人到六七十一身病,連自己的照顧不過來,還生孩子。這真是大荒謬。

最慘的應該是他的子女,現在單位人都知道他爹媽給他們生了一個小妹妹。而且他們斷絕父母關係了。這做子女的的也左右不是人了。

小孩子10歲時候上小學三年級,他們已經77了(假如能活到那個歲數),這該多慘阿。

對小孩教育完全沒有精力,又天天去醫院,完全是害了社會。我個人建議對這對67老夫妻進行道德問責,而且違反計劃生育,抓起來判個三年五年的。

小女孩送給沒有生育能力的年輕有錢夫婦。

全國必須嚴厲打擊60歲以上生孩子的人。雖然國家人口在減少,但是也不能胡生亂生。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67歲生女是人家的自由,但孩子10歲,父母已經77歲,即將步入80歲的老人,還在撐著嘮什麼要活到百歲,不是無知,便是愚蠢。他們自己沒有辦法負起的責任,要兒女代行,這樣的父母只顧自己快活,是變相自私自利!是沒正形,更是沒正事,四六不上線!!不值得子女尊重,能生不能養,造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