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百億補貼”,為什麼說拼多多更甚一籌?

今年雙十一扮演攪局者角色的,毫無疑問是拼多多。

一方面,就在“二選一”話題持續發酵時,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在業績會上突然說到,“面對二選一,拼多多不該有壓力,有壓力的應該是友商”,劍指天貓;另一方面,黃崢還提到一個信息,即“拼多多的真實支付的GMV已經超越了京東,比預計提前了兩年”,讓曾經看不起它的京東不免壓力山大。

消息傳出後,拼多多的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累計大漲15%,再次超越京東成為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同樣是“百億補貼”,為什麼說拼多多更甚一籌?


如果說一年之前,趁著京東內外交困之際拼多多實現了市值的反超,顯得有些勝之不武;那麼這一次,想必讓京東也沒有太多的脾氣。

受拼多多強勢崛起的影響,阿里巴巴和京東先後推出聚划算和京喜大舉壓上下沉市場。不過,拼多多也沒有坐以待斃,繼618購物節之後再次推出“百億補貼”,將戰火燒到了天貓和京東的“後花園”。

可以說,今年的雙十一會是最慘烈的一次!

01

繼618購物節之後

拼多多再推“百億補貼”


相信很多人已經發現了,今年雙十一預熱時間不僅提前,而且就連補貼力度都堪稱“空前絕後”。

根據官方的消息,天貓官方旗艦店將集體推出史上最大折扣,為用戶節省至少500億元;京東也罕見推出百億補貼,並且號稱優惠幅度將超過千億。

同樣是“百億補貼”,為什麼說拼多多更甚一籌?


不過,儘管天貓和京東均表示諸多品牌的預售金額都創造了新高,但客觀的說,消費者對其補貼的套路卻越來越漠然。

為何?

以京東為例。

由於其補貼的發放形式主要以“類別”為單位,因此消費者為了達到使用優惠券的條件只能無奈湊單,到最後發現自己的實際開銷遠遠大於預算。

正因為此,儘管消費者獲得了優惠,但是心底裡總是有些怨言!

另外,同樣飽受詬病的還有“部分XX商品可用”和“整點搶券”的套路。前者讓消費者每次都會感到窩火,明明同一個菜單頁卻參加的活動各不相同,結果就是消費者永遠不能按照自己的偏好達到優惠券的使用條件;至於說後者,相信那些大額券,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永遠都只是擺設,從沒搶到過。

當然,作為一個成熟型品牌,我們完全能夠理解品牌的目的,就是為了刺激消費者瀏覽更多的商品,以創造更多的交易額。

但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樣的體驗並不好。

在此之前,消費者可能出於“貪便宜”的心理勉為其難的接受,但是如果有一個更方便、更簡單、更純粹的購物平臺出現,那麼很容易引起用戶叛變。

同樣是“百億補貼”,為什麼說拼多多更甚一籌?


再說拼多多。

繼今年618期間聯合品牌推出百億補貼之後,拼多多在即將到來的雙十一再次拋出“百億補貼”計劃。

還是熟悉的金額,還是熟悉的味道。

02

為什麼說拼多多的補貼“更甚一籌”?

在過去,拼多多一直被視為“假冒偽劣”產品的聚集地。儘管價格便宜,但產品的質量保守外界批評。

即便不被視為“山寨貨”,也難以摘掉“低質低價”的標籤!

因此,在用戶規模和活躍買家數超越了京東之後,拼多多的當務之急就是扭轉外界對其負面的看法,進而實現品牌的升級。

同樣是“百億補貼”,為什麼說拼多多更甚一籌?


究竟採取什麼措施呢?

最具代表性的方式就是,就是補貼蘋果手機!

打開拼多多APP,你會發現原本定價5499元的iphone11,在領取了平臺的補貼之後,只需要4999元;同樣,像iPhone11 pro和iphone11 pro Max的優惠幅度均為500元。

在鉅額的補貼下,效果也是極其顯著的。

數據顯示,就在公開銷售當天,iphone11系列手機的銷量同比增長20倍,同比去年翻了12倍。即便是平日,在拼多多平臺購買蘋果手機,也已經成為了眾多消費者的新潮流。

為什麼要選擇蘋果手機呢?

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蘋果品牌的形象賦能拼多多!

一方面,蘋果手機儘管被吐槽創新不夠,但是在6000元以上的價格區間依然擁有絕對的統治力;另一方面,蘋果品牌連續7年蟬聯“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的寶座,足以證明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知名度。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手機消費者都一大特點,那就是害怕買到翻新機或者二手機,因此如果平臺不值得信任的話,那麼消費者寧願選擇放棄。正因為此,通過銷售蘋果手機可以重新塑造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同樣是“百億補貼”,為什麼說拼多多更甚一籌?


回到雙十一的“百億補貼”上。

與天貓、京東的全面補貼不同,拼多多的補貼只集中在3C產品、家電美妝、母嬰百貨等幾個品類,而且每個品類下的商品並不多。也就是說,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全部花在了有限的產品類上。

一方面,有限的品類可以提高平臺對產品品質的掌控力;另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真真實實的享受到優惠,而不是覺得被套路。更重要的是,通過手機電腦數碼和大家電,可以洗刷過去消費者對拼多多“幾塊錢包郵”的低端形象。

不僅如此,在頁面的設計上,拼多多也是非常的“人性”。

首先,“百億補貼”的窗口就放在首頁的菜單欄,消費者只要一點進去,就能夠看到所有可以享受補貼的品類和商品。

其次,在進入某一商品頁之後,會顯示有“官方補貼品”的字眼,以打消消費者懷疑是假貨的心理;不僅如此,消費者還能夠看到“全網低價”的相關信息,讓消費者真真實實的瞭解相關平臺的價格信息;

再有,所有補貼商品都顯示有“中國人保財險承保”字眼,只要經鑑定是假貨就可以發起理賠;在支付頁面上,消費者還能夠看到“百億補貼已優惠XXX元”的字眼,以此滿足消費者“趨利避害”的心理。

可以說,拼多多的“百億補貼”相當的瞭解人性!

03

天貓、京東進逼下沉市場

拼多多則滲透進一二線城市

相信很多人已經發現了拼多多“百億補貼”背後的深層次思考。

一直以來,3C家電都是京東的競爭優勢所在,不僅為其提供了極高的品牌知名度,而且也獲得了相當的市場利潤。而“美妝”、“母嬰”和“百貨”則是天貓的競爭優勢所在。

也就是說,拼多多通過“百億補貼”計劃,強勢殺入到京東、天貓的後花園!

同樣是“百億補貼”,為什麼說拼多多更甚一籌?

正因為此,拼多多也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品牌入駐。

在APP首頁的“品牌特賣”區,消費可以清楚的看到“小天鵝”、“美的”、“海信”等品牌的旗艦店,也有像“華為”、“珀萊雅”、“蘋果、”、“飛利浦”這樣的非旗艦店。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以官方形式入駐的品牌旗艦店並不多,才會發生像去年的“格蘭仕被限流”和前不久的“三隻松鼠聲明”的事件。

最後,我想說的是,目前拼多多在輿論層面的形象已經大為好轉,也許再通過幾次“百億補貼”補貼,就可以徹底扭轉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固有形象。

到那時,不僅將徹底威脅京東的電商帝國,甚至還會在一二線城市與淘寶、天貓分庭抗禮。也就是所謂“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