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兒節”為何會成為“購物節”,今年你還會瘋狂購物嗎?

這個節日的來歷,源自國人的想象力豐富。11月11日正好是4個“1”重合,而這個“1”阿拉伯數字形似一根棍兒,就把“1”比作了光棍兒,4個“1”合在一起,彷彿一群光棍兒走在了一起,熱熱鬧鬧的過起了自己獨特的節日。凡熱鬧的這天,人們總愛設立個節日,那麼這一天就成為了“光棍兒節”。

這個節日並非法定節日,是人們的團聚習慣自發形成的節日。最初這節日產生在校園,“光棍兒”們為了表現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幽默,把4個“1”重合的這天比作“光棍兒節”,在這天邀請好友們一起歡度。當然,也不會忘記邀請自己喜歡的女子一起熱鬧,乘機取悅人家。

“光棍兒節”為何會成為“購物節”,今年你還會瘋狂購物嗎?

也有很多人把認識女友的這一天,當做了結婚的日子,自然要預備很多家當和禮品。敏感的商家們發現了這個秘密,於是在每年這一天到來之際,就會瘋狂的熱炒這一天。起初重點是針對沒有結婚的男士,讓這些人為了心愛的人、為了未來的家,吸引他們大把的來消費。

只要有熱鬧自然就能吸引各種人,這一天的消費者當然就不只是“光棍兒”們了,在從眾心理趨勢下,很多人都在這一天購物。因為是為了促銷,很多物美價廉的產品都會在這一天打折出售,或者贈送禮品。人們買到心儀的產品,自然會奔走相告,這一天就演變成了“購物節”。當然,在電子商務時代,網購更是搶佔了風頭,僅阿里的天貓2018年這天,不到兩小時消費額就突破了1000億,真乃世界消費史上一大奇觀。

“光棍兒節”為何會成為“購物節”,今年你還會瘋狂購物嗎?

互聯網時代,品牌營銷不再只是圍繞自身產品的策劃,而是對用戶個性需求和價值體驗的精確定位和細化,使產品能表達某種社群文化和價值的特定符號。雙十一原本是單身族的節日,但商家們抓住了社群文化和價值的特定符號,成功的將男人們的光棍兒節打造成為全國人民的購物節。

這一天,對於刺激消費、拉動內需,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雙十一節商家們所利用的就是中國所特有的人口消費紅利,對商家國家都十分有利。但凡事都會有利和有弊兩面,這一天人們消費的產品並非都是需求,而是盲目的衝動、攀比和從眾心理所致。這一天本是單身族的節日,後來卻成為商家們大賺的商機。如果是正當經營也無可厚非,但很多商家卻動起了歪心眼,專營投機不說,很多產品(包括品牌)拿到消費者手中的,是偽劣假冒產品。往往在消費熱潮過後,緊跟著的又是退貨熱潮。

“光棍兒節”為何會成為“購物節”,今年你還會瘋狂購物嗎?

是盲目跟風、衝動消費,還是需要為主、理性消費?消不消費、消費多少不應為節日所左右,受他人所幹擾,陷入盲目跟風的消費漩渦,讓自己患上消費強迫症。正確的做法是要有自己的主見,將自己的剛性需求作為消費的依據和標準,做一個理性明智的務實消費者。這個節日所促動的消費活動,並非十全十美、完美無缺,也同樣存在各種不容忽視的消費陷阱。甚至與平常相比,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費者想實惠、求便宜的消費心理,在促銷宣傳上花樣百出,矇蔽性更大、欺騙性更強。

這一天也被稱作“狂歡節”、“剁手節”。自2009年購物節以來,人們的消費熱情未減反增,一些注意事項也必須牢記。消費沒錯,理性消費更沒錯,狂歡歸狂歡但不要被“剁手”,不要無腦消費。所需要警惕的是,不要被衝動衝昏了頭腦,警惕一些商家的誘騙,讓這樣一個所謂“瘋狂”的消費活動更能趨於理性,逐步走向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