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些高考低分被錄取上大學,在校期間雖很努力,但仍有掛科,將被學校勸退你怎麼看?

馬萬富


不知道這裡講的低分被錄取上大學是什麼意思。

01 大學裡因掛科被勸退的學生都是不努力的學生

第一、如果低分錄取大學指的是高職,錄取線大多在200左右。根據高考成績可以大致判斷,進入高職的學生一方面是文化知識非常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習能力比較欠缺。這樣看來考試是很容易掛科的。但是,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實用技術型人才,對文化知識要求並不是很高。因此一般情況下不會因學生掛科勸退學生。

如果低分錄取大學指的是本科。一本錄取線通常在530左右,二本錄取線通常在400左右。如果是正常錄取的,無論是一本還是本科,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是具備的。在學校只要不是整天遊戲、完全不學習,一般都不會掛科。掛科的學生要麼是違紀,要麼是無視學習。

第二、無論什麼樣的學校,考試目的都不是為了為難學生。而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做一個基礎的檢測。考試內容幾乎全是專業基礎知識,難度並不大。即便平時不怎麼學習的學生,考前半個月只要認真看看課本,也基本上能過。

另外,很多學科是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計算最終成績。

所以,掛科被勸退的學生通常是沒有學習意識、學習態度低下的學生。在校期間很努力卻還掛科,導致面臨被勸退的學生是不存在的。

02 大學混日子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尤其是普通本科和職高院校

經過高中的緊張學習之後,很多學生在大學就鬆懈了。開始打遊戲、睡大覺,完全不能自制。

第一、這種現象反映了中學教育階段的膚淺,讓學生喪失了人生目標,眼光只能看到大學。此外,我國的中小學階段的教育雖然說文化教育的質量很高,但卻都是高壓環境壓迫式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長期的高壓讓學生逐漸喪失了主動性。而進入大學後,突然沒有了高壓環境,學生就茫然了。不知該如何學習,甚至都不再想學習。

第二、這也反映了我國大學教育的空泛。大學生面臨的是社會,大學教育應該與社會更接近才對。但現在的本科大學大多是以理論知識為主,並且這些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相差太遠。彷彿大學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去做研究一樣,偏偏絕大多數學生都是普通學生,只想大學出來找個工作而已。

03 勸退是應該的,但根源還是要靠國家宏觀的教育政策的改變

<strong>2019年我國高考錄取比例為79.53%,錄取學生有820萬人。往年也差不多。但每年被大學退學的學生非常少。與龐大的錄取學生數量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斷定,被學校勸退的學生肯定是違紀特別嚴重或者學習特別差的學生。因此,對於這些被勸退的學生,從他們個人因素來看,是不值得同情的。勸退對於這些學生而言,正是罪有應得。

大學畢竟是學習知識技能的地方。雖然學習枯燥無聊,但也不能把大好光陰拿來揮霍掉。終究是對個人的發展不利的。

再從根源上分析,大學生混日子總是環境允許他們混日子,每年都有很多大學生是混畢業的。終歸是我國的教育體系還不完善。所以,我們在為大學生混日子感到悲哀時,國家也要努力去改善當前的教育以及就業各種環境。


小屋聽雪


高考低分卻進入與成績不匹配的大學被成為滑檔,雖然滑檔幾率非常小,但是每年高考也都有學校滑檔。被勸退也和你低分上的學校以及你自身是否真的努力有關。

(一)超一本線36分的河南考生滑檔進北大

2019年河南考生考了538分報的北大的貧困專項,但是北大以成績過低易退學為由被北大連續3次退檔,當這個時候被爆料出來後,北大迫於輿論的壓力錄取了該名學生。有人替他歡喜,但是有人又替他擔心,這名學生真的能夠從北大順利畢業嗎?我不太看好!

1.從高考成績來看,他在河南考了538分超了一本線30多分,上個好的211大學都還是比較困難的,這也是後來被北大退檔之後,他復讀的目標希望考一個211大學,這大概就是他的基礎,而他的同學都是高考全省前五十名或者國際競賽金獎獲得者。我認為他就算拼盡全力也是跟不上北大的課程壓力和進度的。

2.智商不夠,當見識到頂尖學霸是怎麼樣的之後你才知道真的智商不夠。這個考生也是正常水平,但是要和北大學生相比還是智商不夠的,這也是我不看好的一個原因。

因此如果你滑檔的學校層次遠非你想象的話,這真的不是你光努力就可以保證不掛科的。

(二)平時211水平卻進985高校,跨越層次不太多

這種的話如果掛科太多被勸退我認為還是和你自身有一定的關係:

1.假裝努力並非真正的努力,掛科也就容易理解。

你一天學習15個小時,但是一問你收穫的知識卻沒有,那你還不如學習2個小時玩13個小時呢,所以一定不要看著外表天天出去很早,回來很晚,就覺得他成績一定很好,因為學習的效率比時間重要。

2.學習方法出現了問題,沒有學習到點上面導致掛科。

大學學習和高中學習還是不一樣的,高中的話要求你把每個知識點都弄懂並且能夠做題,大學的學習要求的是你有針對性的學習一些知識點而不是要你把整本書都弄懂。因為大學上課具有課時短、知識點多並且難等特點,如果你學習不到點上面,不清楚考試的知識點,那麼你可能花很多時間去學習但是最後成績反而不好甚至掛科。

3.沒有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掛科。

大多數人都知道如何去學習,畢竟是通過高考考上大學的,但是很多人卻不能夠保持!高中因為周圍的人都在學習,這股巨大的環境力量推著你不斷的向高考進發,但是大學不同,大學相對是非常自由的,這就會導致很多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學一個小時,後天再學一個小時,喝了一碗雞湯苦學一整天,雞湯喝完了頹廢一整天!

4.該刷題的科目沒有認真刷題導致掛科。

很多人認為大學就不用刷題了,其實大學也是需要你刷題來鞏固知識點的,因為你不做題真的很難快速的理解知識點。比如每個人都要學的高數,你想拿個高分你不刷題可能嗎?不刷題意味著你很可能就要掛科;比如工科的結構力學等力學課程,你不刷題可能嗎?不刷題老師改一個結構類型,你就完全不會了!這些科目都是必須刷題的啊,所以你看看你掛科科目是不是沒有認真刷題!

(三)針對第二類類情況如何解決呢?

針對大學學習上課特點,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僅僅要學會掌握知識也要學會針對性的複習。關於大學如何提高績點,我這裡說幾點技巧,你掌握了至少不會掛科而被退學。

  • 和學習成績好的一起學習,學霸看什麼你就看什麼,這樣你就能清楚的知道重點在哪裡!

  • 學會做思維導圖,大學知識點多並且雜,思維導圖不僅助你理解並且能夠幫助你背誦。

  • 學會打聽考試的消息,比如考試題型分佈、考試需要考試的知識點、有沒有相關的重點等知識點。

  • 課堂上最好坐第一排,這樣不僅僅可以提高你的平時分而且你能夠和老師近距離交流,有問題可以及時問老師。


高校研究生


現在的高考,錄取率已經很高了,要說高考低分被錄取上了大學,要看上的是什麼大學了。如果是進的一本大學,說明該同學的智商在學習方面絕對沒有問題,如果是二本以下就不好說嘍。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有些大學生在校期間看似很努力,仍有掛科現象呢?原因無非有幾點。

一是大學和高中時代的學習模式完全不一樣了,大學不玩題海戰術了。

但是凡事無絕對,按常理講,進入大學後,老師在教學與考試這塊,完全不像高中階段那樣,給學生拼題海戰術。大學老師只是教一些基礎性的東西,更多東西需要學生自己去研學和提高。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大學的考試難度絕不會太高,目的其實也是防止過難讓過多學生掛科。

二是掛科的同學假裝在努力,付出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效率成反比。

確實有一些大學生,離開高中時代的題海戰術後,不知道如何自學了,因為老師不可能經常給你做大量的練習題和頻繁考試測驗。最多也就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在沒有標準化習題的大量訓練之下,有一部分大學生還真就不會學習了,只是在假裝努力,實際上並沒有在學習方法上下功夫,更沒有把基礎搞紮實,答題也偏離正常解題思維路徑。

三是被勸退的大學生,從綜合素質方面確實不具備繼續讀大學的要求。

有些大學生自以為考上大學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我舉一個例子,我當年讀軍校的時候,班上有一名同學,軍事素質相當優秀,但就是在學習能力方面不開竅,不管怎麼點燈熬夜地學,就是學不會。最後連續幾科不及格就被退學了,他走時感嘆道,看來我真不是學習那塊料,其實這就是綜合學習素質差的表現。

四是即將被勸退的同學也不要怨天憂人,其實你就是應試教育的不合格產品。

在應試教育體系下,大量的學生只會做標準化答案的試題,最缺乏就是思維能力,進入大學後,則開始考驗一個大學生的學習新知識的領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光靠死記硬背,恐怕真理解不了有些學科知識。如我當年上大學時學材料物理,班上有幾個同學,死活學不會,老師私下也給輔導,怎奈理解能力太差了,最後只好靠補考勉強過了關。細想起來,即將被勸退的同學你也不要怨天憂,你其實就是應試教育的不合格產品,不淘汰你淘汰誰啊。

結束語:退而求其次,退學之後想辦法復讀,不妨考高職高專去吧,至少你能學點職業技術,這樣對將來就業會有很大幫助。否則,光剩下自哀自嘆,甚至在挫折和打擊面前一蹶不振,恐怕對你今後的人生路會有很大的影響。最後,我要說的是,人一輩子可以選擇很多條路,但最終只能走一條,而這條路就是適合你自己能力的,可以讓你安身立命,養家餬口的路。


寒石冷月


首先,你被大學錄取了,而且是低分錄取,說明你很幸運,你應該更加去珍惜著來之不容易的機會,好好利用大學這個教育平臺,付出比別人更多努力,好好學習,好好表現,要知道每年有多少考生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都與大學失之交臂,失去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和他們比起來,這類考生屬於幸運兒。

但是果真如題目所說,學生努力了,依然掛科,有這樣的現象嗎?可以說有,但這種現象很少,大學錄取你,說明你的成績也並不是很差,你的智商並不低,你是個很正常的人,既然這樣,那麼我們不得不考慮另外一個方面的原因了——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1,對於大學正常而言,只有學生努力,一般掛科情況較少,即使出現掛科,學校也會再給你機會去補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校一般都不會過分為難學生,一般補考的學生都會通過,除非在在大學裡根本沒有學習,如果是這樣學生,根本不值得去同情,可以說是自作自受,大學的做法完全符合社會發展的優勝劣汰的規律,它既是對學生未來的負責,同時也是對維護自己學校名聲的負責。

2,本人在985大學學習4年,對大學生情況有所瞭解,部分大學生在大學裡沒有學到真正本領。大學大多注重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少,加上大學生自律能力不強,玩遊戲,曠課與逃課,打架,談戀愛者,睡覺不上課者等不在少數,有些學生根本就沒有去上課,或者是很少上課,上公共課請人代替等等,由於這些原因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就業,現在國家也認識到這種在大學裡面混日子行為的嚴重性,教育部陸續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大學生“嚴進嚴出”的管理,成績不達標堅決不予畢業,甚至被學校勸退或被降級的危險,在大學裡面混文憑機會可以說一去不復還了,相關大學做法值得我們點贊。人民日報曾經發文,“你不失業誰失業”的文章,狠批這類學生,可見國家的重視,現在就連社會輿論都看不下去了,愈來愈多的大學對這些經過補考還是不達標的學生予以勸退,就已經對還在繼續混日子的這部分大學生敲響警鐘,大學這樣做既是對學校名聲與教學秩序的維護,也是其他學生未來、對社會未來的負責一種具體表現。

3,大學的做法對於淨化學術風氣大有裨益。

現在學術界普遍存在急於求成,弄虛作假等事件屢屢發生,大學校園教育本應該是一方淨土,是培養社會人才的搖籃,隨著部分社會不良風氣已經滲入校園學校,學校也開始對部分學生混日子的做法已經是“零容允”,我們對著一部分被勸退的學生既可憐,又可恨,真是“哀其不幸,幸而不爭”,但是我們要對學校這一做法予以更多支持,因為它不僅關心為了學生的未來,也是關心國家的未來,是對大學生一種極其負責的表現,同時學校的做法對於淨化學校風氣大有好處。

4,部分大學生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但是學校培養的畢業生根本滿足不了適應社會需求,造成企業招不到人,而大學生又找不到工作,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實際上反應了當代供需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實際需求上的脫節,根本上滿足不了社會企業需要,說到底,就是部分學生因為某些原因荒廢了自己的學業,並沒有學到到社會真正需要東西。所以我們對大學做法予以更多理解與支持,學生考上大學絕不是最終目標,更不是萬事大吉了,學生將會面對更大的社會考驗,所以學生在大學裡學到實在東西才是目的。我們對於大學那些還在打遊戲、睡大覺,談戀愛,曠課等做法的同學而被辭退的學生不予過多的同情,同時對那些還在繼續“混日子”學生的更多地警示,要好好利用大學的教育平臺,踏踏實實學習,學到真本事,才能為社會認可,否則虛度年華,終究一事無成,無以回報學校的培養和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更對不起自己。


常德石頭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到了被美國名校勸退的中國學霸。據美國常春藤盟校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學霸進入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14所名牌大學後,退學率為25%,儘管他們都是曾經的高分考生。

所以我想,不管曾經是不是優等生,不管是不是以低分考上的大學,如果出現了在校期間雖然很努力,但是仍有掛科的情況,就需要好好反省一下。

1.大學不同於高中,沒老師沒父母的監督,看看自學能力是否出了問題。

高中和大學是不同的學習階段,所需要用到的學習方法也不同。高中時學到的東西,完全就是為了應對考試。學生只要按照老師教的去練習,即使不額外給自己安排學習任務,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而且如果考試沒考好,或者是出現了退步,老師也會找著談話,分析是不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幫助提高。如果老師不出手,還有家長出手相助。

但是大學就不一樣了,大學老師只負責在課堂上講述基礎內容,更多的練習需要學生自己課後去鑽研。對於學生學得還不好,中間是沒有任何檢查和測試的。

而且即使出現了考試不及格的情況,老師也很少會去關注,更別提給學生一些好的建議了。另外上了大學,也很少會有父母指導孩子的學業了。

可以說,大學裡考察的就是學生的自學能力。捫心自問,大學裡的考試並不太難,如果不斷掛科,自學能力確實堪憂。

2.偶爾努力一次就認為自己很努力,其實和真正的努力還相差很遠。

在大學總有這樣一批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偶爾因為自己拖延,需要熬夜補個作業,還要發個朋友圈,顯示自己有多努力。

等到快考試了,才想起來要突擊學習一下。熬了幾個晚上,就覺得自己超級努力了,忘了自己在別人學習的時候,是怎麼只顧著玩了。

其實,這是因為每個人對努力的判斷標準不一樣。有人可能一天翻了一頁書,就認為自己很努力了;有人可能天天泡圖書館,還覺得自己離努力還差得很遠。

3.不適應大學的教育體制,自己的學習能力可能在別處。

必須承認,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素,有些人偏科就是比較厲害。我大學認識一個學姐,各科學習成績都很好,就是英語,總是考不及格,更別提英語四六級考試了。

可是由於大學畢業證和英語四級掛鉤,就是說,不考過英語四級,就沒有辦法畢業。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她只好花錢作弊,最後被抓,差點被學校開除。

這個學姐最後有沒有拿到畢業證,我不得而知。但是通過她我瞭解到,真的有人即使去努力了,還是總掛科,說一句,不是讀書的料,雖然傷人,但也是事實。

如果要被學校勸退,怎麼辦?

1.分析一下自己掛科的原因,能爭取就進行爭取。

如果是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有問題,並且自己也願意吸取教訓,在下一步改變學習方法和態度,那麼就有必要為自己爭取一次。

雖然學歷不代表一切,但它畢竟是一塊敲門磚。如果以後因為學歷問題,自己的發展受到限制,那才真的是後悔莫及。

如果有信心短期補上,就可以和老師做出約定,把自己的決心告訴老師,請老師出面幫忙求情,給自己一次機會。

如果覺得落下的功課太多,彌補不上,建議休學,並且在休學期間好好學習。雖然這樣會失去一些大學同學,甚至會晚一年畢業,但是總比無法畢業要好。

2.如果學習已經到了自身侷限,就努力接受,找其他事情做。

學歷並不代表一切,上中專技校的,未必會輸給大學畢業的。我想在我們周圍,肯定也不缺少這樣的例子。

比如我的初中同學,有初中一畢業就去上技校的,技校畢業之後就開始工作的。現在不管是金錢收入,還是社會地位,都不比同齡人差。

如果記憶東西、做題目不擅長,那就去找一些自己擅長的事情。每個人總有一些優於其他人的專長,仔細去發掘,也一定能找到。

結束語:被大學退學不是一件光榮的事,但也不意味著自己罪該萬死。條條大路通羅馬,每個人的成長有不同的道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小燦親子教育


對於那些高考時分數不太高,勉強進入大學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如果努力學習,是完全可以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的,掛科被勸退,那是另有原因。

大學也分各個層次,適合各個層次的學生

我們有清華、北大,也有眾多的普通高校,還有二本、三本大學,還有專科,分別適合各個層次的學生。

譬如很多比較一般的普通高校,錄取不了太好的學生,很多學生都是壓著本科分數線上的大學,有些學校甚至被戲稱為“壓本科線遇難者收容所”。

如果僅僅是因為高考時的分數不高,就認定這些學生進入大學之後,不論如何努力都會掛科,那顯然是說不過去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這類學校的學生基本要全軍覆沒了,但實際情況是多數學生並沒有。

和好學生的差距在哪?

不得不說,這些“壓本科線遇難者”和考上優秀大學的學生相比,最重要的差距就在於,學生本人是否自律。

進入了大學,比起高中來說,父母、老師、學校都不在強制要求學生,也不會盯著學生學習了,一切全靠自覺,本來在高中那麼多人盯著,都學的一般,在更自由的環境中,是否能夠通過自覺、自律、自主地去學習,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有些學生也可能會很“努力”,但實際上相當多的人,都是“假努力”、“欺騙自己、感動自己式”的努力,他們這些所謂的努力,可能是信誓旦旦結伴去自習室,結果玩了一晚上手機,高聲叫囂“明早去上課”,結果睡到了中午,直接去吃午飯。

“天道酬勤”,有付出才會有回報,沒有實際的努力,只是裝裝樣子,到最後當然避免不了掛科、勸退。

所以, 不是高考分高低的問題,也不是努力沒有用的問題,而是根本沒有努力的問題。


超人爸爸說教育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校大學生在什麼情況下可能被開除或者被勸退。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第54條規定: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1.違反憲法,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破壞安定團結、擾亂社會秩序的;2.觸犯國家法律,構成刑事犯罪的;3.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受到處罰,性質惡劣的;4.由他人代替考試,替他人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作弊及其它作弊行為嚴重的;5.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6.違反學校規定,嚴重影響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場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個人、組織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的;7.屢次違反學校規定受到紀律處分,經教育不改的。



很顯然,如果某所大學對相應的掛科、或者學分方面有具體的規定,而在校學生沒有達到這個規定,學校是可以對該學生執行勸退的。

目前,無論是什麼省份,在高考錄取時,都會設定相應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因此,一般情況下什麼樣的高考總分就會對應什麼樣層次的大學,低分考生很難被高於自己考分對應層次的大學錄取。這樣,同一年級的同一個系的同一專業的考生,高考分基本都在一個分數層次上,不會有非常大的落差。



而高等院校每一屆學生的畢業率雖然沒有具體的規定,但絕對不能太低,否則肯定會影響學校的聲譽。基於上面的理論,學校每次考試的考題難度當然會根據本屆學生的相應水平來定,一般不會超越學生的現有水平。

也就是說,如果考試沒有通過、掛了科(不及格),可以基本認定是學生自身存在問題導致,而不是學校刻意出難題、怪題為難學生才導致學生掛科。

因此,只要在校學生真的努力了,花了時間去認真學習,是極難掛科的!除非學生刻意自己要去掛科。而縱使學生掛了科,只要沒有達到需要被勸退的程度,學校也只會提醒或警告該學生注意,只要學生改變學習態度,往後不再掛科,仍然不會被勸退。



在這裡,我想對那些已經有掛科、或尚未有掛科而可能會掛科的大學生們說,上大學並不是進了保險箱,仍然需要努力學習;如果以為上了大學就可以躺著畢業、躺著等工作上門找你、躺著等人家給你發工資,那就大錯特錯了!

奮鬥的人生才不會後悔,得過且過的人生總會有後悔的一天!掛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了努力下去的恆心與毅力。


感動時代


在報志願時,大家為什麼感到難,因為每個考生都想以最低分錄進最好的學校,分數超了覺得不合算,低了又怕錄不上,所以能以最低分被心儀的大學錄取真是萬幸。很多人認為學生掛科被學校勸退是因為錄取時的分數低的原因,我到不這樣認為,因為:

1、每個院校的錄取都有最低控制線,同一省份一般錄進去的分數也差不了多少。

以高考總分差30分為例,平均到各科也就差個五六分,水平也不會差到那去,學習大學的課程是完全可以應對的。大學在招生時肯定也會想到這一層的,有的大學入學後還會再考試分A、B班的(如上海理工大學),各班的要求和進度也不一樣,以適應各層次的學生。

2、由於地域及考題的差異各大學在各省錄取的分數線也有差異。

現在全國卷有三套,再加上個別省份的自主名題和地域之間的差異導致各省的錄取分數線是不一樣的,但高考是按位次錄取的,各大學在各省市的招生人數也是嚴格控制的,所以錄取的學生差距不會很大。

3、大學的課程和高中知識聯繫並不是非常大,它更貼近專業,更注重的思維的培養。

高中的知識以基礎為主,而大學除了公共課外更多的是專業知識,所以影響不會很大。三本考上名牌大學研究生的也不在少數,同樣重點大學也有不努力學習被降為專科的或勸退的。如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將18名學習不努力,學分不達標的學生轉為了專科。

所以大學裡掛科不掛科關鍵看自己在大學裡的學習情況,同一個班的學生錄取的分線是各不相同的,但掛科的並不是錄取分數低的學生而是學習不用功和不適應大學生活的學生。

題主所說的那種被低分錄取,學習努力仍有掛科被勸退的畢竟是少數,應該是學習方法不當,不適應大學生活的情況。


教育黃金眼


高考低分被錄取上大學,存在幾種情況:

一、某些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這些專業收費高,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

二、通過單招進入大專院校的學生。每年四五月份,大專院校都有單招,單招考試的內容比較簡單,一般也就語數外三門,外加技能考試。學生通過單招進入大學後,和統招生享受同樣的待遇。


因此,一些基礎不太好,感覺考大學無望的考生會選擇單招。因為基礎差,再加上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不太好,到了大學掛科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工科,難度相對較大。

下面說說掛科:

一般而言,只要大學努力學習,掛科是不可能的。一些同學之所以掛科,主要原因在於自己,而不在老師。這些學生平常機不離手,心思就沒在學習上,只在考試前突擊一下。這種學習方法,對於記憶性的科目是可以的,但是對於理工科,難度就比較大了。


題主所說的,因為掛科即將被勸退的學生,要麼是基礎太差,理工科基礎太薄弱,一點聽不懂。要麼就是努力了但是方法不對,所謂的努力只是假努力,是表面現象,並沒有深入到學習中去。老師講的,壓根就沒有弄懂。

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從自身找原因。現在學習的方式很多,不行的話,網上下載些課件自己學。也可以積極向老師、同學求教。

只要努力,應該是不會掛科的。現在大學取消了清考制度,考試不及格,有的學校可以重修,有的學校不行。


因此,無論如何不能掛科,再怎麼也要把大學讀完,拿到畢業證,否則以考生原有的基礎,再次復讀考學還是不容易。與其從頭再來,不如珍惜現在,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靜靜助學


高考的時候成績不是太高,但是降費錄取之後,在校期間認真學習,但是各方面條件限制,如有掛科危險,將被學校勸退,這樣的一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一位朋友涉及到的另一個問題。

它的問題涉及到高考的時候,是寬進嚴出好,還是嚴進嚴出好?

很多人甚至包括在閱讀這篇的朋友也會認為第1種方式更好一些,其實我當時也是這種思維,但事後有一位朋友給我留言說出了一個風格迥異的觀點。

他說的觀點就是這樣,嚴進嚴出,其實是對於大多數學生的負責。

因為對於有些學科有些專業來講,學生的高考成績雖然不能決定孩子的學習能力,但是在普遍狀態下可以認為,一些分數較低的學生的確不適合於某些專業和某些大學,如果這樣子進入大學那麼後面就有掛科的危險,就有完不成學習任務的危險,其實是對於孩子的一種傷害。

他的觀點表明了,什麼樣的能力就學習什麼樣的內容,這是對於知識的最大尊重,我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仍然有能力有餘力的話,再接著向更高一級進發,但是高考成績來確定一個普通的標準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從社會整個效益上來講,他的觀點應當是最為正確的,因為分工合作根據智商,根據能力根據學習能力,都是最經濟最效益的一種社會分配方式。

事後我也在反思這樣的一個問題。也慢慢的認可了他的這樣的觀點,這是一個。看似不通人情,近乎機械的觀點,但實際上他是最合乎邏輯的觀點。

通過這樣的一個反思,我們就可以理解,那些因為降分而被錄取到高一級,大學的同學在學習上,如果不付出足夠多的努力,真的是有可能會掛科,甚至完不成學習任務,對於這部分學生來講,其實加分錄取並不是愛他們,而是害了他們。

往往我們慶幸的時候,其實也就是悲劇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