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秋水寒,夢裡蘆花白!

幾度秋水寒,夢裡蘆花白!

有人說,鄉愁是從秋天開始蔓延的。在清冷的晚風中,夕陽慢慢墜落於蘆葦叢中的畫面,總是那麼唯美壯觀。這一場景,在天下所有遊子的腦海裡,回放了千萬遍。

是啊!鄉愁伴隨著人的一生,離家越遠,思念越稠。在喧囂繁華的世俗之外,故鄉是遊子心中永遠的伊甸園。

冬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了,天地萬物開始變換著妝容。蘆葦逐漸褪去蔥綠的衣裳,周身上下開始泛黃,而灰色的蘆花,逐漸有了雪花的色彩。這是風雨、陽光、時間的印記,也是季節留下的徽章。

誰能說得清,在人與植物之間,是否會有情感的呼應與交流?又有誰能猜透一株蘆葦的心思?它年復一年,綠了又黃,黃了又綠,榮枯轉換之間,演繹著自然界生生不息的亙古規律。

幾度秋水寒,夢裡蘆花白!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在每一個早晨和黃昏,蘆葦依然故我,堅守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你是不是覺得,它們生來就該是守望在那裡的,這一切早已習以為常。

靜下心來想一想,也許,這一切沒有那麼簡單。蘆葦能做到如此篤定,其間一定有著某種無法釋懷的信念在支撐。它即使青蔥不再,仍然頂著一頭白髮,在一片蕭然寂冷裡翹首以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詩經裡起起伏伏的蘆葦,它是在等待著見證,見證撐篙採蓮的男子、與在水一方的伊人,一見鍾情情定終身嗎?

幾度秋水寒,夢裡蘆花白!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細數光陰如水,一切安之若素——這是蘆葦展示給塵世間最美的姿態。它臨水而居隨遇而安,它質樸無華無慾無求,它不管不顧,在瑟瑟秋風裡,逐漸顯露出屬於自己生命的燦爛,把自由和詩情揮灑到了極致。

這多麼像一個人經過漫長的修行,終於功德圓滿。一身滄桑的顏色,見證了所有的風雨兼程;滿頭如雪的銀絲,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這種極富禪意的心態和情懷,映照出我們的前世和今生。像一個人歷盡千帆,看慣了雲捲雲舒,在溫厚內斂的外表下,安放著一顆堅韌而執著的心。

幾度秋水寒,夢裡蘆花白!

此時,夕陽西下暮色四合,佇立於秋水之湄,遠處是水天一色,耳畔有秋蟲唧唧,頭頂是深邃遼遠的天空,在天空之上,一行行大雁引吭高歌振翅飛翔,它們飛過瑰麗的雲霞,飛過這片水氣氤氳的葦塘,將要飛到我們視線所不能及的地方。

十月秋風,一夜白頭。一叢叢蘆葦,正頂著一朵朵蘆花,在夕陽的光暈裡隨風搖曳,不由得讓人思緒飛揚,想起詩和遠方,想起魂牽夢縈的故鄉。

幾度秋水寒,夢裡蘆花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