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若跳過“菊花”一指禪,患了癌症都不知道

健康體檢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棄檢項目,非直腸指檢莫屬,39%的體檢者會主動放棄。

在醫學界,直腸指檢也叫肛診,被戲稱為“一指禪功”,是一種無需任何器械,僅憑醫生一根手指,就能令常見肛腸疾病和生殖系統疾病“原形畢露”的檢查方法。

小到息肉、痔瘡,大到直腸癌、前列腺癌、宮頸癌、肛管癌等,都可以通過醫生的一根手指摸出來。在延誤治療的病例中,有八成以上的患者都是未作此項檢查造成的。

還在猶豫做不做這項令人害羞的直腸指檢?不妨先來看一個肛腸疾病的案例。

王女士在單位的例行體檢中,常常像大多數女性一樣,跳過直腸指檢。2018年,發現肛門附近腫脹,原以為是痔瘡,自行買過一些藥物來緩解症狀。但擦過藥膏後,肛門腫塊仍舊反覆發作,一年後才到醫院正式就診。經直腸指檢、病理活檢、腸鏡、盆腔MRI等檢查,確診是肛管癌,目前屬於中期。

體檢若跳過“菊花”一指禪,患了癌症都不知道

(肛管癌顧名思義是發生在肛管部位的癌,包括解剖肛管和外科肛管。外科肛管是從肛門到肛管直腸,距離大概約5-6cm,解剖肛管實際上是從齒線到肛門緣這一段大概3cm的肛管,所以肛管癌從狹義上只是發生於在齒線到肛緣3cm的癌症。)

體檢若跳過“菊花”一指禪,患了癌症都不知道

紅圈處為肛管癌

王女士及家屬希望通過國際多學科會診,尋求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一起來看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們會給出怎樣的治療建議?

體檢若跳過“菊花”一指禪,患了癌症都不知道

會診紀實

國際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個性化的診療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同時避免多處問診、重複檢查帶來的費用和負擔。

會診開始,與會專家全面、完整地瞭解了患者的病歷、影像等資料,仔細傾聽了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及訴求,隨後,針對患者病情及訴求,來自中、外的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物理師、技師、護理人員等幾十人的醫療隊伍,開啟了此次的多學科會診。

患者病歷

診斷

肛管癌,cT2N0M0,IIA期

病情介紹

患者,女性,52歲

2018年9月起發現肛門腫塊反覆發作,2019年9月9日於外院就診,活檢病理:(肛門皮膚)鱗狀細胞癌。

2019年9月,直腸指檢截石位3點捫及直徑2cm的硬塊,皮膚疤痕樣改變,指套無血跡。

2019年9月29日,腸鏡:升結腸腫物。病理:(升結腸)管狀絨毛狀腺瘤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

2019年9月30日,盆腔MRI增強:肛管內彌散受限改變,惡性腫瘤待排,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後,附見左側股骨頸周圍軟組織輕度腫脹。胸部CT:無轉移;上腹部增強CT:肝臟乏血管結節灶,考慮小囊腫可能。

外院建議行術前新輔助放化療。

現外院2019年10月1日起已予以化療。

現患者一般情況可,肛門口排便時疼痛,一天3-5次排便,稀便,無血,無腹痛,小便正常,近半年體重穩定。

目前,身體狀況尚可,ECOG 1. 腹軟,無疼痛。

既往病史:高血壓10年;糖尿病10年;系統紅斑狼瘡25年;十年前患者因子宮出血行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青黴素過敏。

討論時刻

肛管癌可否採用化療?

該患者未遠處轉移,處於T2期。根據《NCCN 肛管癌和肛周癌臨床實踐指南2019.1版》, 對於未遠處轉移的肛管癌,建議用絲裂黴素為主的化療方案,並考慮若出現耐藥性問題,可採用順鉑為主的治療。

體檢若跳過“菊花”一指禪,患了癌症都不知道

該患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否影響治療?

紅斑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多為女性,主要症狀是面部出現蝶形淡紅色斑點,發熱,疲倦,關節痠痛,以皮膚損害為主,隨著病程的延長,病情的加深,紅斑狼瘡患者的其他內臟器官也很可能會出現受累的情況。並且該患者口服具有抑制免疫系統超敏反應作用的強的松,對後續治療用藥有影響。

在化療過程中,要注意紅斑狼瘡影響下心臟、肝、腎等重要臟器的耐受性。如果耐受性出現問題,需要及時調整化療方案。

在化療的同時,可採用同步放療。對於肛管癌的放射治療,調強放療(IMRT)優於3-D適形放療。但調強放療需要進行專業和仔細的靶區設計,以避免因“邊緣遺漏”效應,導致局控率下降。

在模擬放療時,患者可以採取仰臥位或俯臥位。採取俯臥位(使用固定托架[假桌面]),可改善小腸的避開,並且可能對一些大血管和盆腔淋巴結受累的個體有用。採取仰臥位,則通常更具可重複性,擺位變異較小,可能可以減小PTV外擴邊距和縮小靶區範圍。肛門癌患者的IMRT計劃,我們通常讓患者在模擬時採用仰臥位,雙腿略微外展(蛙腿),用真空袋或α支架進行半剛性固定。注意患者在模擬和治療時保持膀胱處於充盈狀態。

體檢若跳過“菊花”一指禪,患了癌症都不知道

由於肛管癌通常不採取手術治療,因此最佳治療和預後取決於準確的分期。該患者處於IIA期,放療前應行婦科檢查以排除同時發生的宮頸惡性腫瘤。

建議有條件的話,做一次PET-CT檢查。PET-CT對淋巴結檢出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4%和76%。薈萃分析顯示,當PET-CT用於協助初始分期時,淋巴結陽性檢出率上升21%(95% CI,13-30),41%的患者TNM分期發生改變。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推薦行PET-CT檢查,以協助腫瘤定位。MRI彌散成像有助於顯示原發灶和淋巴結的受累情況,與T2加權像相比可提供更多信息。

會診結論

經過詳細討論,會診專家給出如下意見:

行同期放化療;建議做PET-CT檢查。

有研究表明,人乳頭瘤病毒(HPV)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吸菸、肛交、免疫抑制是肛管癌的高危因素。肛管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進展後的典型症狀是肛門疼痛,裡急後重,排便不盡感,大便變細形似鉛筆,黏液便等,所以平時體檢最好不要跳過“神通廣大”的直腸指檢。對付癌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最為重要。

文章審較:王斌醫生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團隊

體檢若跳過“菊花”一指禪,患了癌症都不知道

傅深 教授

國際多學科會診組長

上海專家組:

體檢若跳過“菊花”一指禪,患了癌症都不知道

廣州專家組:

體檢若跳過“菊花”一指禪,患了癌症都不知道

新加坡專家組:

體檢若跳過“菊花”一指禪,患了癌症都不知道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

多學科會診(簡稱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是由多個學科的專家通過討論,共同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的一種方法,尤其適用於腫瘤等複雜疾病的診療。是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首次倡導並推廣,對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行之有效的診療方式。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集合了上海美中嘉和腫瘤門診部、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等的專家資源,致力於為腫瘤患者提供專業、嚴謹、高質量的個性化診療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