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晉打卡聖地——1933老場坊,解鎖拍照新姿勢


#自拍我的故事# 1933老場坊坐落於上海市虹口區沙涇路29號。它得前身是老上海工部局得宰牲場,當時是遠東最大而且是最現代化的宰牲場,之所以被稱為1933老場坊。是因為該建築於1933年竣工。

雖然上海有著眾多百年老建築,當時的老場坊並不顯得特別出眾。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也只能默默無聞地埋沒在老舊街區內淪落為倉庫。但是隨著798模式的興起與遍地開花,一大批廢舊老廠房,倉庫和舊址都被改造成文化創意園,曾經被冷落的這座廢棄的宰牲場終於重見天日,並且從廉價倉庫搖身一變而成了網紅們爭相打卡的聖地,成了上海一處時尚地標。

老場坊是由英國建築設計大師巴爾弗斯擔當設計,古羅馬巴西里卡風格是其拿手的設計風格,巴爾弗斯的設計語言表現在其建築內部錯綜複雜的空間設計。建築高低錯落,廊道盤旋,設計精密宛如迷宮,層次分明


東南西北4棟建築圍成的四方形廠區與中間一座24邊形的主樓通過樓梯相連。超過三百根的寬大傘形柱均勻分佈在建築方形的外圍體量中,獨立支撐起雄偉的建築。八角形和四邊形的傘狀柱帽是該建築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八角形傘形柱帽主要分佈於建築外圍的西側,方形傘形柱帽主要分佈於建築外圍的其他部分。廊橋空間是該建築最具有特質的特徵之一,其獨具的魅力來自於建築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於變化的空間。

老場坊裡有許許多多這樣錯綜複雜的通道,連接著東西南北各個方位的版塊。

通道的壁壘的高度基本在1米5以上,有些能與人齊平,走在通道中時常會感覺置身於迷宮失去方向。

在老場坊中不停探險,總能發現不一樣的地方

對稱的建築風格給攝影帶來了無限的可能,在這裡能拍出很多不一樣的照片

老場坊裡有入駐了很多商家,遊玩之餘也可以適當小歇

老場坊的外圍,也多的是歐式建築,四處閒逛也能有不錯的體驗

結束一天的拍攝,整個人都有點飄 #自拍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