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從時間安排上看,課表反映教書時間,可育人的時間在哪裡?

從容一點兒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三者都是一致的,不可分割。

01

剛才我還看到了一個問題,回答也相當激烈。提問者說的是,當老師挺難的,很忙,忙於備課,忙於批試卷,忙於教研。下面的回答,很多都是批判的,老師,休息日很多,除了備課,講課,批試卷,難道要回家睡覺嗎?其實我並不贊同他們這樣去說。這個提問者據說很累很忙,也只是在發洩,也只是在說出事實。生而為人,我們都要互相體諒。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到他們休息,也要看到老師的辛勞,不要一句話把他們的功勞全部掩埋掉。

02

其次在課堂當中,或者說在班級裡。這不僅是授課,還要關注孩子們的心理變化,是所謂的教書育人吧。我僅僅是教書,孩子們成績有高有低,但這決定不了他們以後的人生。所以老師的職責不僅僅是讓他們成為高分者。首先讓他們成為一個品質優秀的人。我想,這才是大部分家長所期望的吧。

總結:所以老師的責任很重大,希望老師在課堂上不僅僅是關注孩子們的成績,也要關注孩子們的身心發展。





齊跡語文


什麼教師的問題呀!根本不在老師,現在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都是家長慣壞的,自己先慣壞再扔給老師,真是可笑小,我直接送給老師一把戒尺,不用忌憚,放開手教孩子,說的再難聽我從來都不生氣,孩子的老師就是我的老師,你當父母的可以吵孩子,當老師的教書育人為何吵不得。還讓人怎麼教。所以最開始就是父母的問題,


雞毛蒜皮12516821


本人小學三年級之前老師還抓平均成績,優秀率,及格率,鼓勵同學們互相幫助落後者,強調同學們是一個大集體,思想品德課上老師教學生要做好事學雷鋒,三年後忽然間感覺學校環境氣氛不一樣了,那時候小不明白是何因,只感覺老師只抓優秀和接近優秀的學生了,成績差的老師很少觀注了,品德課也沒了,書法課也不見了,也沒有老師講做好事學雷鋒了學張海迪了,感覺學習作業多了很多,放學也沒有時間和同學們去河邊沙灘玩了,童年至此結束,少年也不知快樂了,只知每天學習,晚上放學路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走時嚇的飛跑,害怕黑暗中出來個鬼吃了自己。早上天不亮到學校早讀,然後再回家吃早飯。那時非常向往初中的學生,認為他們比我們輕鬆,結果考上初中,離家十多里路,每星期和同學們走著上學回家。而學校更加只管前十五名的同學,唯成績論進入高峰,初三時班主任問了一個問題,紅軍與國民黨打內戰被迫向北轉移時走了一年時叫什麼說法,全班沒有人說出二萬五千里長徵,本人想出了長征但忘了是萬里了還是二萬五千裡,而其他的人則更差,這就是當時的情況,不講愛國只講成績,不講育人只講讀書,還好小時候有點愛國做好事的老底子還保留著,否則就會缺少了部分,當然現在教育自己的小孩了,就讓老師教書,自己則在課外補教他做人,外監督學習。學校和老師就不要抱太高期望,這已經不是講奉獻精神的時代了,要結合當今社會實情,老師能盡心教書你就燒高香了,還期望育你的孩子,你以為你是誰?當整個社會風氣都進步了再說吧呵呵現在不行。


山水之間劉


題主提的這個問題非常有趣,你實際上把當下學校裡的最大的弊端給指出來了,就是重文化課學習,而輕德育。但是你這個問題時,顯然又提偏了,拿課程表來強調育人時間,自然是體現不出來,因為育人是融合在課程裡面或隨機教育裡。

學校有思品課,這就是德育存在的體現啊,只是思品課一直不是主課。

若問現在中小學教育中育人時間從哪裡來,其實大部分都是通過思想品德課來體現的。學校有專門配發的思想品德課教材,還有專職教師,設置專門的課程。只是思品課在小學階段一直不是主課,也恰是沒成為主課,才使思品課成了雞肋。到了初中以後,思品課仍然沒有得到高度重視,這才使學校德育工作被排在主課以外。而目前這種現狀,實際上帶來很多問題,如學校德育需要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力爭做到相互補充,但是目前來看,根本做不到。

育人工作並不單純靠思想品德課來完成使命,育人還需要隨機教育做補充。

題主僅從課程表中去找育人時間,這種著眼點就是錯誤的,除了思品課外,育人還有一個典型的特點,那就是隨機教育,因時、因事、因人而定。如老師在教育違反紀律學生時,既可以對學生進行單獨的教育,也可以在班上進行主題教育。再拿校園欺凌現象來講,班主任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主題班會,讓同學們進行交流和討論,老師加以引導。類似的隨機教育有很多,不管是班主任還是任課老師,都可以視情況而定。

真正育人的主要場所應該在學生家庭裡,由父母承擔育人的主要責任。

當我們看到學校德育工作出現很多薄弱環節時,除了著急外,可能真沒辦法改變現狀,因為以分數為主導的應試教育,沒辦法去拿分數去衡量與評價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情況,這才導致思品課成不了主課。那麼育人工作主要責任人在哪呢?答案就是在每個學生的家庭裡,其父母是第一教育責任人。可以說,懂家庭教育或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基本上可以很好地完成育人的使命,但如果家長不懂那恰好相反,會讓一個孩子呈現教育缺失狀態,如此說來,有很多問題孩子恰是家庭教育缺失,學校德育又不能個性化,才會不斷出現問題的。

結束語:正如題主所講的困惑,其實在學校裡如果真正本著對學生德育負責的態度,是能及時對個別學生進行正面管教的,如心理危機干預,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違紀後的教育和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社交觀,以及好的習慣。但這些並不是學校育人的全部責任,最多也不過佔到四成,而六成以上則由家庭教育來完成育人的責任。


寒石冷月


教師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早在唐代,文學家韓愈就在《師者》一文中指出了教師的責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傳道”放在了首位。那麼,只通過簡單的一張工作時間安排表,我們如何知道教師在教學中,是怎麼抽出時間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呢?

首先,先來看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和課程安排表吧。(下圖所示)作息時間表只是簡單地反映教師和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上的時間安排,而課程安排表才是學生具體的上課內容安排。

其次,除了在課程安排上,我們有思想政治課,安全教育課之外,教師一般會見縫插針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比如,利用課間休息,利用晚自習的時間。凡是上過學,讀過書的人,應該都會承認這個事實,沒有教師會對學生不管不顧。社會上那些批評老師不教育學生的,一般是寧願忽略事實,人云亦云,又或者是故意挑起事端,製造不滿而實行譁眾取寵的人。對於這種人,我要送一句話給他們:“沒有經過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此外,學校還設有政教處,團委會,心理諮詢室等部門,而這些部門的職責就是專為教育學生而設置的。我相信,政教處主任和團支部書記是很多人心中最為印象深刻的記憶。

所以,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而教師們一定會恪職盡守的,就算有些教師不能全心全意,但對於工作,我們絕大多數教師還是尊重的。

最後,我請求:大家多多理解和體諒老師!





一笑談教育


從容一點兒,你還是語文一級教師呢,提這樣的問題不怕被人笑掉大牙。試問你一下,語文課講到屈原的時候,你是不是把屈原的愛國情懷、報國之志跟課文內容割裂開來講,比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你怎麼給學生解析?

什麼是管教管導?你沒搞清楚既負責傳授知識又負責引導學生做人。教師授課應寓情、寓理、寓德、寓“道”於教,不是乾巴巴在說教課文吧?

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如果要在課表上體現,當然首推“政治”課,如“公民課”、“法律常識課”等,直接的功能課是班會,班會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每週一節,此外還有各種教育活動,如升旗、校會、講座、文體藝術節,之外有廣播、板報、專題展覽等等,大量的育人教育並不見於課表吧。

拿出某一天的課表說,你的育人教育在哪裡,引得諸多外行狂噴教育,這是你一個“一級教師”的本意嗎?這個一級是怎麼評上的?

沒有提問的水平,回家抱孩子去吧!我經常說,行內的不一定是內行,好像就指題主一類人。


五穀堂108837131


題主的這個提問非常的有意思,把教書和育人分裂開來,這是不對的!

教書的過程就是育人的過程,育人的同時,也要傳授知識。不能將教書和育人分裂來看。


其實,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處理好教書和育人的關係。如何能夠做到寓教於學,才是老師教學的最高境界!

在這裡逼著給各位老師提出幾個簡單的建議:

一是要豐富課堂的內容。只有豐富教學的內容,才能夠適應不同同學的個性要求,才能豐富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真正做到在教學的過程中,教育學生~

第二,寓思想教育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除了課堂講課之外,還有輔導答疑、考試考查、批改作業、課外活動等環節,我們都應當把它作為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機會和有力手段。


第三,寓思想教育於師生的交往之中。師生關係除了表現在教學環節之外,更多的表現在師生平等的交往之中,以個別談心作為主要交往方式。通過談心,可以研究學生心理健康,交流思想觀點,增進師生感情。

因此,教書和育人是不能分離開來的,也不能分割。


說文寫作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沒錯。古人就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就已經說明了教師的職責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惑的。

提問者:“從時間安排上看,課表反映教書時間,可育人時間在哪裡?”並配發了一張學校的作息時間表。從作息時間表來看,應該是中學住宿制學生一天的作息安排。的確,從早晨6:00起到晚上9:00,排得滿滿的,似乎沒有育人時間。其實不然,可能你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是如何有機結合,協調並舉不太瞭解。下面就說說我所在學校是如何開展育人活動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安全教育

1.每學期開學第一課,全校各班都統一由班主任上安全教育課,學校進行巡查。

2.班主任每天早晨和下午上課前,必須清點學生人數,發現缺席者,及時與家長聯繫並上報學校。

3.班主任每天都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醒。學校的要求是“安全第一,安全工作必須期期講,週週講,天天講。”

4.班主任根據班務計劃,開展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校園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居家安全,出遊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遇險安全……

5.學校邀請有關專家學者或部門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比如我校就請消防官兵為全校師生進行消防安全教育,並進行實況演練。

二、愛國主義教育

1.每週一上午,全校師生舉行莊嚴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2.舉行愛國主義歌詠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徵文比賽等。

3.邀請有關人士到校對全校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法制教育

學校與政法部門警校共育共建,每年都要邀請公檢法有關人士到學校進行法制教育,用生動的真實案例教育師生遵紀守法。

四、常規教育

班主任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並結合學生實際進行解讀和教育。平時工作中,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

五、禁毒教育

除了平時教育,每年“禁毒日”都要邀請有關人士對全校師生進行禁毒教育,讓學生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六、心理健康教育

根據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這一特點,學校每年都邀請校內外老師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學校專門有心理老師,隨時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七、感恩教育

邀請有關人士來校對全校師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感恩父母,回報社會。

八、每年元旦舉辦“藝術節”

每年元旦節前,全校師生都要登臺表演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

九、舉辦學生運動會

每年,學校都要舉辦學生運動會。

還有其它教育活動等等。這些教育活動,都不可能列入課表,但都是舉行了的,開展這些活動時,全校統一停課集會,有時因天氣原因就在教室內舉行廣播校會。

看了這些後,希望提問者能解惑了吧!


特生


又一個不懂教育的人來對教育指指點點了。很明顯,題主是一個完全不懂教育的人。我先來告訴你教書育人,這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講法而已,在老師的群體裡面從來都沒有一個評價,說這個老師沒有做到育人的責任,要扣他的工資。你現在還相信素質教育嗎?你相信快樂教育嗎?這個傻的程度,就好像你質疑老師只是教書沒有育人一樣子。

用一張圖,一天的作息時間就可以斷定一個學校和裡面的老師沒有對學生進行育人,這個題主的腦殘程度基本上都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了。現在就算直接告訴你一個學校只管教書沒有育人,你能拿他們怎麼辦?你要拿著刀去學校鬧嗎?

好,我們言歸正傳吧。教書是實在的東西,育人卻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你連到課室去聽課的機會都沒有,你怎麼斷定人家在上課的時候,在教書的時候就沒有滲入育人的環節呢?我告訴你老師育人的機會是非常的多的,先不要說每一個科目上課的時候都可以滲入育人的環節, 你真的當人家的班主任是廢的嗎?班主任每個星期一節的班會課就是專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指出他們平時相處的問題,教會他們怎麼做人,勞動課和各種的文娛活動也是育人的一部分,還有學校組織的各種內宿生的會議,還有各種的《開學第一課》,開學典禮,散學典禮,可以說學校無時無刻都在進行教書育人,你真的不會荒唐到學校專門安排一節育人課,每一句話,每一個環節都要先至聲明告訴學生,同學們下面的半個小時的說話就是育人的環節,請你們回去告訴你們的父母,等一下我們會把這個育人的環節拍成錄像發給你們帶回家給父母看,證明我們做了育人的工作吧。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你,育人從來都不只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家長必須承擔一半以上的責任。嚴格來講,就算學校和老師沒有對你的孩子進行任何的育人教育,你自己家庭教育那部分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現在很多的孩子都墮落了,完全是因為缺乏家庭教育。表面上是他們送到學校去沒有什麼好轉,而且會越來越差。但是實際上,家庭教育第一步就已經缺失了,缺失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患了絕症的病人,只有一直壞下去直到死亡。這樣說可能比較誇張一點,不是所有人缺乏家庭教育都會走向死亡,要看他的運氣。所以不要再怪學校和老師,沒有對你的孩子進行玄月人的養育了,先檢討一下自己有沒有從小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教你孩子學英語


大家好,我是曉行致良知,專注於基礎教育與學生成長,很高興與您共論教育話題。

從題主所提的問題來看,確實讓人心裡一驚,對啊,作息時間表上怎麼沒有育人時間呢?

如果是外行人,可能又要噴一下現在的教育了:功利主義,只抓成績,不重育人。

其實,仔細想想,這還真不叫個問題。

育人這種事,哪有定時間定標準的呢?

估計提問者把育人想象成了政治課、開大會,我想說,那反而是形式主義了。

我就來給大家說說學校的育人到底在哪裡。

第一種是固定時間的顯性育人。

比如班會課、晨會課、團課。這些課有主題,有形式,長期堅持能起到傳播理念、精神的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明顯的。比如,討論追星問題,可以正本清源的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偶像觀;比如,聽清華師哥的一次演講,可以幫助很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種是制度紀律育人。

比如學生行為儀表規範、語言行為規範、就餐規範、就寢規範、參加會議規範等等。這些紀律和制度最後會滲透到學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去,成為學生一生受用的良好習慣。你說,一個知道打飯排隊、待人接物落落大方的學生不是老師教育出來的嗎?


第三種是學校文化育人。

每個學校都有校風校訓,每個班級也有班風班規,這些文化的滲透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是極其深刻的育人了。比如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北京大學的“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精神,都會在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每一位校友身上散發出來,這種育人是隱性的,也是根本的。

第四種是學科育人。

現在我們強調在學科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要做到立德樹人,這是務實的。拿物理來說,我們講到伽利略對落體問題的研究,就必然會講到伽利略的反抗權威精神、科學實驗論證求實精神,會給學生滲透“提出問題-理論猜想-邏輯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推廣延伸”的科學思維,這本身就是在育人。

第五種是隨時育人。

育人不僅是開一個會,談一次心,育人還體現在老師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則上。當老師撿起地上的一張廢紙把它扔到垃圾桶裡的時候,就已經是一次非常好的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育人過程了;當老師起早貪黑為學生服務給學生備課批作業的時候,就已經是一次非常好的關於勤奮、拼搏精神的育人了。所以,更好的育人不在課表作息時間表上,而在學校裡的每一個人身上,在每一分鐘裡。

曉行總結:教書育人,教書的同時就在育人,在學校的一言一行都在育人,學校歷史形成的文化、制度隨時都在育人。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言傳身教,無一不是育人的過程。寫到作息表上的,反倒是形式主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