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汶上“黃金塔”,地宮冒香氣,埋著佛門至寶和936顆舍利。

在山東省汶上縣有一座寶相寺,根據史料記載,寶相寺修建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因此也被讚譽為“北朝最初名勝,東土第一道場”。在寶相寺中,有一座高高的佛塔,因為塔頂全部是金黃色琉璃瓦覆蓋,遠遠望去金光閃閃,所以被當地百姓稱為黃金塔。

這座佛塔雖然是文物保護單位,但查閱眾多史料,也找不到它的建造年代,就連真正的名字都沒有記載。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寶相寺在對佛塔進行維修的時候,工人卻在塔下無意間打開了一座寶庫的大門……

山東汶上“黃金塔”,地宮冒香氣,埋著佛門至寶和936顆舍利。

據當年參與發掘工作的考古隊員回憶,1994年的春天,寶相寺在徵求了文物部門的同意之後,決定對黃金塔進行維修。工人在清理塔基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扇隱蔽的石門,當時負責現場監督的文保員查看之後,懷疑是佛塔地宮的大門,就立刻叫停了施工,並且上報了山東省考古隊。

第二天,臨時組建的考古隊就趕到現場,對地宮進行搶救性發掘。當考古隊員清理掉石門周圍的泥土之後,發現地宮大門密封完整,並沒有被破壞的痕跡,這讓現場的工作人員激動不已。

山東汶上“黃金塔”,地宮冒香氣,埋著佛門至寶和936顆舍利。

當一切準備工作完成之後,考古隊將密封的地宮大門推開了一條縫隙,沒想到地宮中竟然冒出了大量的香氣,這一現象讓考古隊員目瞪口呆,現場很多考古專家表示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況,他們認為香氣應該與地宮封閉千年,裡面隨葬珍寶的揮發有關。

地宮面積不大,長寬都只有1.5米左右,在地面正中央是一口圓井,上面用一塊石板蓋著。北面的牆壁上有一個小型壁龕,裡面放著一個石匣。就在考古隊員準備打開石匣時,有人在牆壁上發現了一行文字:“任城左榮義、榮世,中都束德孺同迎佛牙歸葬。時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

這一發現非同小可,政和二年是北宋徽宗的年號,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文字的意思是說,北宋徽宗年間,左榮義、左榮世、束德孺三個人一起將佛牙舍利帶回,並葬入佛塔地宮。難道石匣中保存的竟然是佛教聖物——佛骨舍利?

山東汶上“黃金塔”,地宮冒香氣,埋著佛門至寶和936顆舍利。

為了保險起見,考古隊將整個石匣打包運回到了實驗室,等到一切條件允許之後,才開始著手打開石匣。在清理掉外部泥土之後,在石匣的蓋上顯露出了大量的銘文,考古專家進行解讀之後發現,銘文的內容詳細記載了石匣中佛牙舍利的來歷,和佛塔地宮的修建時間。

按照銘文記載,石匣中佛牙舍利是北宋熙寧六年,一位名叫趙世昌的人從都城求來的,並於元豐四年(1081年)埋葬在寶相寺。銘文中還記載寶相寺的黃金塔原名太子靈蹤塔,就是專為埋葬佛牙舍利修建的。

山東汶上“黃金塔”,地宮冒香氣,埋著佛門至寶和936顆舍利。

現在考古隊掌握的信息已經非常明確了,這個不大的石匣中應該存放有釋迦摩尼的佛牙舍利。按照佛教經文記載,釋迦摩尼在八十歲時圓寂,他的遺體在火化之後有很多結晶體和未被燒化的遺骨保存了下來,被稱為佛骨舍利。在之後的漫長歲月中,這些舍利流傳到世界各地。

當考古隊員打開石匣之後,一件金棺釋放出耀眼的光芒,是眾多珍寶中最吸引眼球的。這座金棺由純金打造,長26釐米,高28釐米,寬8.4釐米。棺體頭大尾小,棺蓋為五稜體。打開金棺之後,裡面是一個更小的銀棺,打開銀棺露出了一件黃色綢緞,裡面包裹的正是一個佛牙舍利。

山東汶上“黃金塔”,地宮冒香氣,埋著佛門至寶和936顆舍利。

仔細觀看這件佛牙稍微有些彎曲,白色中略帶微黃,長約5釐米。除了佛牙舍利,在銀棺中還放有其他舍利300多顆,這些舍利都是普通佛教高僧圓寂後火化產生的。

發掘完成之後,經過清理,地宮中一共出土文物141件,其中金棺銀槨、水晶瓶、水晶串珠之類都被定為國寶級文物。其中最珍貴的還是佛牙舍利,以及936顆普通舍利。專家表示,一次性發掘如此眾多的佛教文物,特別是出土那麼多的舍利子,這在佛教文物發現史上還是罕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