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央督導組再次點名之後,呼蘭的“後半篇文章”該怎麼做?

被中央督導組再次點名之後,呼蘭的“後半篇文章”該怎麼做?

被中央督導組再次點名之後,呼蘭的“後半篇文章”該怎麼做?

今年夏天,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抵達黑龍江後,叱吒北疆小城呼蘭多年的“四大家族”以及原區委書記、區長等保護傘一一應聲倒下。當時我在文章中暗示,呼蘭的黑惡勢力如此猖獗,一定有來自更上層的力量垂顧。不出所料,此後哈爾濱市政法委書記任銳忱、哈市檢察院原檢察長王克倫、哈市原紀委書記、市政協主席姜國文等零落成塵。

雖然對他們的調查尚在進行中,但聯想起呼嘯至今的“呼蘭風暴”,仍不難想象掃黑除惡對哈爾濱及呼蘭區官場,尤其是政法系統觸及之深。但對於遼闊北境而言,凜冬剛剛開始。10月21日,中央掃黑除惡第14督導組進駐黑龍江省開展督導工作“回頭看”,於是黑龍江政法系統變得很忙。

先是18日佳木斯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呂偉東被查,接著是鶴崗市公安局原副局長張勝群、綏化市公安局副局長欒忠山、哈爾濱市公安局技術偵查支隊支隊長崔義、哈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副支隊長車福濱、黑河市公安局副局長劉修忠。這中間還夾雜著一個非政法系統、但同樣“涉黑”的省委網信辦副主任孫躍武。值得注意的是,同中央督導組6月份進駐黑龍江後落馬的那批人一樣,

車福濱、劉修忠的落馬通報裡,就直接指出其為黑社會性質組織充當“保護傘”,而較常見的做法是在“雙開”時裡通報。

數日之內多人接連落馬,但這可能並不是本輪迴頭看的全部故事。中央督導組組長姚增科在督導“回頭看”工作彙報會上對黑龍江方面表示,專項鬥爭在一些地方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任務依然艱鉅繁重,有些問題整改還不夠到位、不夠徹底。話外之音,不難明白。

這次落馬的幾人中,車福濱引起媒體的關注最多。他曾是公安系統的模範典型,剛被授予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個人稱號。榮耀加身後陡然跌落,別說車福濱自己,連吃瓜群眾都有點接受不了。一邊是“瘋狂破案”的警察,一邊是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唯其兩面都是真實的,更凸顯基層吏治的複雜性,以及掃黑除惡的艱鉅性。 而車福濱被查還有一個重要線索,他曾在呼蘭區公安分局擔任三年副局長,同呼蘭已落馬的那些保護傘的履歷多有時間重合之處。呼蘭真是一個傳奇的地方。

8月份,中央掃黑除惡第14督導組向黑龍江省反饋督導情況時,曾罕見地點名呼蘭區的問題。而此次督導“回頭看”,呼蘭區再次被點名。督導組組長姚增科強調,應該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呼蘭區“涉黑涉惡涉傘涉腐”問題,在現有“撕開口子”“揭開蓋子”,取得重大突破和成效的基礎上,加大深挖整治力度。

他同時還強調,深刻總結剖析,舉一反三,拿出治本之策,並提出了做好掃黑除惡“後半篇文章”這樣一個最新命題。

通過呼蘭,我們能總結出哪些深刻教訓?我覺得最終還是要落在基層政治生態上。和很多地方一樣,但比絕大部分地方都要嚴重的是,呼蘭的黑惡勢力對基層政權的滲透程度非常之深。經過多年深耕,當地的“四大家族”和市、區兩級好幾屆、好幾個部門的幹部都勾結一起,形成了一張縱橫交錯的巨大關係網。“四大家族”的楊光人稱“楊書記”,於文波被稱為“於區長”。當地的基層幹部想要晉升,還要走楊、於兩家的門路。

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呼蘭的黑惡勢力似乎形成一種“超穩定結構”,流水的領導幹部,鐵打的“四大家族”。他們不但控制了當地的經濟命脈,還得以干預地方人事安排。坦率地說,呼蘭的黑惡勢力大到這個程度,單靠本地的力量已經很難自我淨化了,只有在“垂直關注”之下才有可能剷除。如果你熟悉歷史,大概已經想到“地方豪強”這個詞。這無疑已經挑戰了法治社會下,社會治理的底線。從這個角度看,呼蘭究竟是個案,還是典型呢?

“後半篇文章”怎麼做?除了深挖線索,進一步增強“打傘破網”力度,保持凌厲攻勢之外,總結剖析,思考黑惡勢力產生的深層原因,探索治本之道或許正是其立意之一。姚增科在督導“回頭看”彙報會上還說了這樣一句話,要推動專項鬥爭為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凝聚正能量。呼蘭的黑惡勢力問題,根子還是出在基層吏治上。如何構建良好基層政治生態,應該成為掃黑除惡“後半篇文章”的重要段落。這是東北振興最根本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