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要招这4类人才——牛、驴、猴、羊

古时候一州之长称为“州牧”,这一个“牧”字,道出了我们先人的管理智慧。

在一个企业中,至少需要4种类型的人,即牛型、驴型、猴型和羊型。

〔牛型〕

做企业,要招这4类人才——牛、驴、猴、羊

想研究清楚企业中“牛”型的人,可以以较为典型的车间主任、生产厂长为原型,大多数白领阶层也有这种特性。因为他们是企业中的主导力量,所以也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课题。

管理“牛”型的人,关键要记住,只可牵牛鼻子,不可抓牛蹄子。同时别忘了公牛天性需要统治一个牛群(不当个管一群人的小头头就不舒服,管少了还不过瘾),从不乐于成为独行客,对属于他的任何人和任何东西都有拥有欲和保护欲;天性追求令人满意的甜蜜生活,明显的崇尚物质享受,却又慷慨大方、比较好客;耐心、顺从、坚定,一般不愿诉诸武力,但是万一被迫用武,那也会把敌人踩在脚下,用角撞伤他们,或把他们挑起抛向空中。

“牛”型的人,都是凭着顽强的决心,不紧不忙的达到他们的既定目标,但在需要接受新的观念,或者立即做出决断的情况下,他们就不会成为赢家。因此他们特别感到伤心的是那些思维敏捷、富于革新精神的对手战胜了他们。

“牛”型的人工作兢兢业业,乐此不疲,不能容忍懒汉在他身边。

因此,他们特别适合从事需要信任和责任感的工作。并且能强烈的意识到金钱与物品的价值,经常会努力工作,以获取优厚的报酬。

〔驴型〕

做企业,要招这4类人才——牛、驴、猴、羊

这种人数量最多,但在企业中永远不会成为主导力量。他们是一群智慧偏低、能量偏小、无独立开拓事业能力的人。但他们中间各种各样的“驴”脾气也特别多。由于对这部分人历来缺乏精细研究,所以古来都是一个办法,即愚民政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蒙上眼睛,驱赶它拉磨。不过驱赶要用鞭子,不能用棍子,并且还必须多喊少落鞭子,否则打急了撩起驴蹄子来也不是好玩的。

比较聪明的办法是钱钟书在《围城》中写的:“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但利用这种技巧也要适度,不然驴子对这胡萝卜“眼睛也看饱了,嘴忽然不馋了”,就没效果了。

〔猴型〕

做企业,要招这4类人才——牛、驴、猴、羊

猴子在动物中是最聪明的,现代企业也最需要这样的人。他们的工作多为推销员、销售经理之类。但是,猴子也是最难管理的。

怎样管理猴子,还是写《西游记》的吴承恩最有研究。你看,他先让南海观音给“泼猴”提供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和事业平台,让他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的妖魔鬼怪足够他发挥才能,足够他满足自尊心、虚荣心的需要,也就是让他有足够的成就感,有充分的施展才能的自由度。再为他展示一个鼓舞人心的发展前景,完成取经大业就能成仙成佛,让他有足够的精神动力。然后再给他套上一个紧箍咒(紧箍咒可是藏在一顶花帽子里的)。更妙的是将紧箍咒的咒语交给唐僧,南海观音就省得时时监督检查,只在发生争执时再出面调解,你看这管理方法多有效率,既不让人时时感到被管着,还降低了管理成本。

至于紧箍咒怎么设计,怎么给“泼猴”们带上,就看你的悟性(其实我也没有现成的办法可写,只好用这种不痛不痒的话来擦滑梯,这也够“猴”的了)。不过要管理好“泼猴”们,最重的是要有如来佛的大手,不管猴子一蹦十万八千里,还是没跳出他的手心。

〔羊型〕

做企业,要招这4类人才——牛、驴、猴、羊

“羊”型是绝大多数管理者理解的最少的一个类型,他们误认为羊的特性就是温和、顺从,其实这是对羊的本性不了解的一种表现。

《史记》中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犟不可使者,……”的句子,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司马迁要说“狠如羊”,不理解是因为不知道羊的来历,不理解是因为头脑中有“羊都是弱者”这一印象。

《周易》中解释牧羊要诀说,放羊时要跟在羊的后面,让羊自由自在的走,只在头羊领错了大方向时,才挥挥鞭子,喊上两声。千万不要在前面拖拽,你越是使劲拖拉,羊就越不肯走,因为他们必须自己确定目标。

“羊”型的人,往往是一个企业中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的始作蛹者。这类人多的企业,是充满活力的企业,同时也是显得有些混乱的企业,爱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经理人常常不能容忍他们的“我行我素”,要把他们赶的不见踪影才睡得着觉。“有为”的领导者也不欢迎他们,因为管理“羊”型的人需要“君道无为,臣道有为”。

以上四种人,都是企业所需要的,也各有各的管理方法。唯有一种“猪”型的人,又懒又馋,光吃不干,任你使什么方法也不会见效,所以有人告诫:千万别跟猪打架,你只会弄得一身脏,而且让猪很快乐。对付“猪”型的人,只有“杀猪卖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