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國家元首會面,一般都聊什麼?

簡約即止


其實,兩國領導人見面最關鍵的,是之前的準備對接工作。上學的時候,多位老師都涉及過相關的對接活動,我導師還曾參與過1998年克林頓訪華時,有關演講方面的事前協調工作。

像談判性質的會晤,前期準備對接更是重要,比如今年2月的河內會談,高開低走。本來前面氣氛很和諧,就等著最後一天簽署“共同宣言”,一起握手合影了。結果呢,啥都沒簽成,金特不歡而散。

據我個人估計,除了跟特朗普一貫的“美國優先”,盲目自大的行事風格有關外,更多的可能是在會晤前,雙方工作人員都沒有摸清楚對方的底牌,準備工作做的不充分的緣故。

實際上,一般情形下,兩個國家元首會面,無論是沙發上座談,還是“圓桌會議”的形式,大部分時候,都不是兩個人自己,全程都有隨從,比如政商界代表等等。也允許記者在場,多數情況下,會主動邀請媒體,事先規劃好拍照和攝像的機位。大型活動時,還要設置媒體中心,給各路記者提供優質的播報和後勤服務。

大家可以從新聞中看出,正式的元首之間會談,都是有稿子的。這稿子都是由特定團隊操刀,幾經修改而成的。而且,通常情況下,兩國領導人各自稿子內容的梗概,在前期準備過程中也都會些許的透露給對方(當然只是部分內容,肯定不會啥都說了的),這樣,真到了見面的時候,才能保障有“共同話題”,避免冷場或者出現其他尷尬的情形。

(比如下面,2016年,在杭州G20峰會召開前,普京與埃爾多安會面的場景,可以看到,黑壓壓的坐了一屋老漢)

放大了可以看出,桌子上是有講稿的,但兩人貌似已經爛熟於心,並沒有直接照本宣科。

當然,也有私密會談,沒有記者在場,僅留著兩國領導人和雙方翻譯的情況,這也很常見。比如,去年的新加坡會談、今年的河內會談,都是既有公開談判,也有領導人私下磋商的形式。而今年6月30日下午的板門店會晤,就屬於全程私密會談,金特在長達53分鐘的雙邊會談中,具體討論了什麼,至今還沒有明確的說法。目前,媒體透露的信息就是氣氛還算可以的,繼河內會晤之後,他們還準備再接著談,並向對方發出了訪問邀請。之後,特朗普在私人推特上也證實了,自己希望朝方有機會來白宮坐一坐。

所以,一般情況下,兩國元首會晤談話基本都在前期充分的準備下,一起來同框合影、簽署文件、開新聞發佈會的。儀式感和象徵意味更濃一些,內容多類似於背書,都是場面上的那一套。比如,歷史傳統友誼,和平發展穩定,繼續深入協作、擴大共識等等。

實際上,跟著國家元首同來的那些議長、防長、商務部長等等,他們才是真正有實際行動的,這些政府高官之間的對接和談話,也更具實用價值。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今天早上飛機上吃了什麼?來這裡我這邊安排一下去以下幾個地方玩,中午我們吃工作餐,晚上我這邊在XX安排晚飯,大家一起坐下來聊聊,好長時間沒見了,中午吃完休息一下,下午2點半一起開個會探討一下下一步的合作,最好這次大家搞點生意做做,不談世界關係 只談生意,你們國家下一步發展哪些可以從我這裡採購的,或者需要幫助的說一下,也不是外人,好,這是我秘書,你們在這裡的行程安排由他負責,先合影吧


小鑽風孫悟空


你家今年收成咋樣?上次砸你家玻璃那小子收拾沒?我看你那鄰居不像好人呀!你家這電視不錯呀,哪兒買的?上次給你拿的茶葉喝著咋樣?你們村頭那二傻子上次還別我車,幫我收拾一下!過兩天讓我堂弟過來給你換個新鎖,指紋的特安全!


拯救大師


我們經常從電視畫面上,看到兩個國家的領導人會談時的場景,令我們感到很新奇。那麼兩個國家領導人見面到底聊些什麼呢?


其實,國家領導人見面具有象徵意義,並無多少實際內容,因為會面時,雙方團隊已經協調好了,只需要領導人簽字畫押就是了。當然,要是進行閉門磋商的話,那實際意義就不一樣了。

首先,兩個國家領導人會面前,需要雙方團隊密切協調配合的。比如,會見時間、地點、參加人、議題、需要達成的成果等等。這些都需要雙方團隊經過多次協商,報請本國領導人批准後才能得以實施。

其次,兩個國家領導人會面,需要簽署幾個文件,以體現會談成果。兩個國家領導人見面後,當然是相互寒暄,互致問候,回顧兩個國家的交往史,為未來兩國交往定個基調,把握兩個國家交往的大方向。還有一個就是對某個國際熱點或局勢發表看法。會見行程結束前,一般要共同會見記者,起草一個什麼聲明、條約、公報之類的具有約束力的文件,由領導人簽字背書,形成國家承諾,以體現會談的豐碩成果。當然,若兩國達不成一致意見,領導人一般也不會見面會談的。


當然,兩個國家領導人會面,看起來很隨意,其實需要精心準備的,不可任性而為,對素質要求極高。因為媒體喜歡扣字眼,稍有不慎就極有可能對兩個國家關係和世界局勢造成重大影響。


小甜嘟爸爸


國際關係紛繁複雜,各國利益縱橫捭闔,國家之間因友誼需要和解決一些重大實際問題,少不了要進行互訪。所以國家元首會面也分為好幾種類型,而會談的形式與內容也大有講究與學問。國家元首會面有以下十種類形:

一、虛位元首與實權元首

有許多國家的元首並無實權,如歐洲君主立憲制國家元首,如英女王、荷國王、泰國王、日本天皇、德國、意大利、印度等國的總統,這些國家的權力掌握在內閣政府領導人的手上,如約翰遜、安信首相、默克爾、莫迪總理等(他們手握這些國家的決策權,但不是國家元首)。實權元首指的是掌握國家真正權力的領導人,是一個國家的實際首腦。比如美國總統,法國總統等。

虛位元首與實權元首見面是禮儀的,是出於國家關係與友誼上禮節的需要。比本天皇會見特朗普,名義上是元首會見,實際上就像門聊天的“領居”,基本上沒有多少實際的東西。當然,這不是故意這樣的,而是虛位元首不掌權,不領導政府,不出政策,所以影響不到兩國的政治利益。



二、虛位元首與虛位元首

這些元首之間會面也只具有象徵意義,他們之間談的不外乎是回憶兩國的友誼,展望未來等話題。虛位元首獨立於政治,所以不會談論兩國間的政治問題,如不會簽定政府間的政治聲明、政治協議等。

三、實權元首與實權元首(或政府首腦)的會議

實權元首之間,基本上是有實質性意義的。比如他們會有政府各部門負責人、企業家、專家等。他們之間的會議有三個階段(但不全都這樣),一是我們常見的公開會談,公開會議允許各國媒體記者參加並公開報道相關內容。二是兩國元首閉門會談,只允許少數核心官員參加而且不會向外界或媒體透露會議內容。三是秘密會議,除了元首與翻譯人員外,誰都不知道他們談論什麼。



四、盟友國家元首會見

盟友國家的元首會議指的是實權領導人。他們間的會談基本有重要事情商量,他們的會談具體內容一般不會公開。如法國總統與德國總統會談,他們的會談細節內容不會對外公開,往往是他們決定做了什麼後外界才知道。比如德法兩國號召歐盟“建立歐洲軍”,比如他們量商不再對美國言聽計從。

五、一般關係國家元首會見

一般國家元首會議,主要目的是建立兩國的政治互信與加強友誼。當然也會談政治之外的經濟文化問題,比如經濟、文化間的合作。所以一般國家元首會談,主要是為了加強政治經濟的互信。

六、友好國家元首會見

友好國家元首們會談,各方面都會談到,比如兩國對國際政治,國際關係的看法觀點等。當然,加強經濟交流是友好的重要議題。友好國家的內部溝通渠道是非常暢通的,所以會議時不會有什麼難題,怪題出現,流程一般都是預先安排好的,比如元首的發言和會議結果早就擬好了。相反,一般國家或關係不融洽的國家,元首會見時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棘手問題出現,這就需要元首個人的外交能力和所帶團隊的外交能力來即時解決了,不然可能會產生不歡而散的結果,甚至導致與初衷相反的結局。

七、敵對雙方元首會見

敵對國家元首的會談一般會選擇在第三國進行,敵對雙方的會議一般氣氛非常緊張,比如新加坡“金特會”、“河內金特會”。敵對國家的會談一般情況不只是兩國促成的,地區力量與國際力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敵對國家元首間的會議一般都涉及軍事、領土、政體等。這種會見,由於國家力量對比的懸殊,就更加需要元首具備突出的政治外交駕馭能力。歷史上不是有著名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嗎,這就是典型的小國與大國外交個人能力的體現。



八、大國元首與附屬國元首會見

比如美國與日韓領導人的會議。比如大國迎接附屬國元首或領導人時,場面一般很小,不會搞隆重的接待儀式,比如日韓領導人訪美,有時連紅地毯都踩不上。也就是說,美國不會顧及附屬的感受。這種會見的主導方一般是大國,附屬國的要求很難得到滿足。


九、超級國家元首會見

超級大國元首見面深受世界關注,而且為了彰顯自己的強大和威儀,儀式場面會非常震撼,鳴響的禮炮一般都按最高規格。大國元首之間的會議一般也分三個階段,即公開會談、閉門會談、兩國領導人私人會談,而一般會進行兩三天的時間。超級國家元首的決策會影響到世界政治、經濟甚至軍事方面的局面,所以會舉世矚目。當然他們之間由於既是競爭關係又是合作關係,所以他們的會議比與一般國家的會議艱難得多。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會在一兩年之內互邀訪問。

大國之間的元首會見,一般都有實質性的內容要交流,也與兩國的重大利益有關,有時候會一招不慎會滿盤皆輸。所以大國之間元首的會見看似熱鬧,實則刀光劍影。


十、一般性會談與重要性會談。一般性會談時間最多一天,基本是採用迎接——會議——國宴——結束的模式。一般性會談因不涉及重大問題而顯得輕鬆、愉快。重要性會談很嚴肅了,因為兩國領導人也難得見一面,而且要解決實質性問題。如果兩國因存在某些利益摩擦而能夠實現元首互訪,說明這些問題可能會很快得到解決。

不管怎麼樣,國與國的關係永遠會遵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的原則,如果哪一國元首不懂得這個原則,駕馭不了這個原則,那麼這些國家的利益就難免受到傷害。


神碼人生大國觀察


兩國元首就像老百姓似的唄!

下面給大家看一段元首之間的對話!

日本元首:爸爸

美國元首:什麼事?說

日本元首:中國越來越強大,怎麼辦?

美國元首:兒子,爸爸也沒有好辦法制裁啊!

日本元首:那爸爸我們可以一起打他們嘛?

美國元首:沙雕兒子,爸爸離著遠,你這小體格不被人家打稀碎呀!

日本元首:那爸爸,我沒事了!

美國元首:狗兒子,消停的別給爸惹事哈!

大概就是這樣的…


落心無痕lxwh


世界各國的國家元首,其中不少人都是“大老粗”型。甚至有些乾脆就是“草包”一個。

國家元首什麼都不懂的,不在少數。很多事都是“臨時抱佛腳”。

出訪前夕,要由外交官手把手教會他簡單熟悉對方的風土人情,歷史典故,以及元首彼此見面時的那些特殊禮節,以避免國家元首出訪時懵懵懂懂盡出洋相。

至於會見場合,都有精心安排高級翻譯,給“大老粗”元首打圓場。



建築鑽孔專家水生


國家元首會面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一般國家元首會面之前都要先徵得各國外交部門的確認,並提前交換所需討論的議題,而這些議題也要在元首見面前經過雙方相關人員的充分協商和討論,一般都會先討論出個原則框架,實在達不成共識要不擱置要不就沒必要見了,最後形成一個共同聲明或條約公報之類的具有國際約束力的文件,等元首見面時簽字背書,以形成國家承諾。

也要搞突然襲擊偶遇外交的情況,比如安倍晉三就特別擅長走廊偶遇等,在這種情況下,出於禮貌,他國元首也不好直接拒絕,總會寒暄幾句身體天氣飲食之類的,但卻會給外界和媒體造成兩國關係改善或雙方關係牢固的印象來影響國際政治走向。

總之,雖然元首會面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因牽扯到國際政治風雲都是一起大事件,所以一國元首因肩負著國家的重任隨時都須小心謹慎,不能任性而為,就人的素質要求極高,不是什麼人都幹得了的!


九段格


雖然現在交通和通信方式已經非常便利了,但國際上兩國元首的見面仍是兩國關係的重要事件。相信很多人對兩國元首會面的談話內容相當感興趣。

兩國元首會面聊天內容會有什麼呢?這是個複雜的問題,會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具體情況在於:

1、 實位虛位:眾所周知,元首有分實權元首和虛位元首,實權元首大權在握,是國家實際的領導人。虛位元首沒有實權,更多是國家象徵,承擔程序性事務和外交禮儀事務。虛位元首在會見時自然不好對很多政策事務發表意見,否則有干預政府行政的嫌疑,只能空洞地談些兩國友好等話題,無法觸及核心關鍵事務,更無權決定。這種會見更多是象徵性的,或者說是一種外交對等安排和姿態。

(特朗普是實權元首,英女王是虛位元首)

2、 兩國關係:兩國關係也會嚴重影響兩國元首的談話內容。兩國關係友好,兩國元首談話就可以比較輕鬆,如果時間充裕的話,談話話題範圍也會比較大。但如果兩國關係很緊張,那麼兩國元首會談氣氛也自然會比較緊張,談話每個字眼都要非常仔細斟酌,有時甚至會出現照本宣科的狀況。

3、 實力地位:兩國實力地位相當,雙方更會互相尊重對方,談話語氣和用詞方面也會有所體現。但如果雙方實力地位完全不對等,尤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對弱小國家往往動輒指責甚至粗暴威脅。

4、 重要問題:兩國之間有緊急或重要問題需要解決時,如果會談時間比較短,那麼很可能在簡短寒暄之後,就會轉入雙方相應話題的討論,雙方交換彼此意見,爭取早日解決相關議題,維護和提升兩國關係。

5、 時間因素:時間因素也非常重要,兩國元首會面一般有三種情況,正式訪問、工作訪問和國際場合會面。正式訪問一般至少有兩三天的時間,至少要給以禮炮、閱兵和國宴的待遇,雙方時間充裕,見面機會多,甚至可以安排幾場會談(公開的和不公開的),自然談話話題就可以充分擴展出來,從兩國曆史淵源到兩國友好關係,從介紹本國內部情況到國際風雲變幻,會談題材的範圍和深度都會得到極大的擴展。工作訪問一般就一兩天時間,也沒那麼多禮節事務,一般都是兩國有重要事務要處理,談話內容也自然縮小很多,更多是事務性談判和交流。國際場合會見一般是聯合國大會或者其他國際會議場合,由於時間有限,一般只能挑重點來談話。

(特朗普正式訪問英國並閱兵)

6、 私人關係:兩國元首如果已經建立了比較密切的私人關係,自然談話內容不僅會比較輕鬆坦誠,甚至還會聊一些比較私密的個人問題,比如家庭情況等。有時還會相互間開開玩笑。畢竟元首再高貴,他也是個人,也一樣有七情六慾。

(特朗普當時和普京開玩笑:別干涉美國大選呀)

兩國元首的會見談話的確很神秘,由於分別代表兩國會談,談話內容當然主要是兩國間重要問題或者國際事務,但偶爾談談其他話題也並不奇怪。


四十五度軍報


來了?

來了!

來?

來!

來了嗎?

來了!

再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