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電線杆廣告上的“老軍醫”是一群什麼人?他們現在做什麼?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八九十年代,無論是大街小巷還是城郊的結合部的電線杆或公交站牌,隨時都可以看到一張張雷同得不能再雷同的“老軍醫,專治疑難雜症”的小廣告。市容清潔工不時地剷掉,可是過不了多久又一次貼滿,彷彿如牛皮癬一樣。這種現象一直持續了二三十年,在幾年前還時有看到。

當年電線杆廣告上的“老軍醫”是一群什麼人?他們現在做什麼?

如果仔細看這廣告的信息,會發現廣告單宣傳介紹的“老軍醫”技術精湛,幾乎無病不治,彷彿華佗再世一般。這“老軍醫”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如此厲害?

有些讀者也許會顧名思義,發揮聯想,認為“老軍醫”就是在部隊醫院工作幾十年的醫生,所以才能被稱為老軍醫。如果你真的認為小廣告上的老軍醫有如此來頭,實在大錯特錯了。當你知道這些“老軍醫”的真正身份,絕對讓你大吃一驚。

當年電線杆廣告上的“老軍醫”是一群什麼人?他們現在做什麼?

他們並不是醫生,也沒有接受過醫學教育。基本上全是沒有多少文化的福建莆田農民,祖上更沒有什麼行醫的經歷。自己昨天還在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為了擺脫貧困,這夥人不走正路,幹起了招搖撞騙的勾當。

他們購買和偽造了假證件,如“執業資格證明”、“個體開業醫生外出行醫許可證”、“藥品經營執照”等,冒著天下之大不違,精心選擇了“性病、皮膚病”作為突破口,流竄全國各地行騙。無論是繁華大都市北京、上海、廣州,還是中西部的二三四線小城市,都有他們的足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是他們常用手法。

當年電線杆廣告上的“老軍醫”是一群什麼人?他們現在做什麼?

如果你真的按照小廣告上留的地址去求醫問藥,多半是找不到“老軍醫”的診所。但是,當你在那附近徘徊不定時,會走來一個“熱心”人上前為你指點,帶你去找“老軍醫”的診所。這時出現在你面前的是一間簡陋的房子,中間有一道布簾阻隔,醫療垃圾隨處仍,帶血的醫藥棉球在地上也無人掃走。更奇葩的是,接待你的“著名老軍醫”居然只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

無論怎麼看,這樣的“老軍醫”都有點不靠譜,但是偏偏有人深信不疑,上了“老軍醫”之流的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無外乎以下三點。

當年電線杆廣告上的“老軍醫”是一群什麼人?他們現在做什麼?

據統計,有80%的“老軍醫”是專門治療性病的,而恰恰是大多數性病患者,因為隱私原因,他們不敢去國家公立醫院治療,怕被同事、朋友、親屬、領導知道,以後如何做人?“老軍醫”正是抓住患者怕曝光的心理,打出特效藥,一針除病根之類的口號,以此來忽悠患者。一旦患者來就診,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被坑去大筆錢財。

還有些患者,迷信民間偏方,認為偏方治大病,高手在民間,走上了急病亂投醫的道路。“老軍醫"之流就混跡其間,打出專看疑難雜症的旗號,引你上鉤。也許有人會問,看不好怎麼辦?這不要緊,後路早有了,因為國家醫院,正規專家教授也解決不了這些頑症,“老軍醫”之流治不好,當然屬於“正常”範圍。有了這塊擋箭牌保底,再加上如簧的巧舌,不愁沒人上當。

當年電線杆廣告上的“老軍醫”是一群什麼人?他們現在做什麼?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醫療資源緊張,遠遠滿足不了了老百姓看病需求。醫院裡掛個號比春運搶火車票還難,有些病種要等幾個月都未必能排上號。如果醫務人員的態度再差點,更讓許多人視看病為畏途。於是,某些人為貪圖方便,就去找無證開業醫生治療,同時,也給“老軍醫”之流有了可之機。

當年電線杆廣告上的“老軍醫”是一群什麼人?他們現在做什麼?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老軍醫”並無多少真才實學,病人久不見效,白白花了冤枉錢,自然降低了對他們的信任。加上國家加大力度打擊非法行醫、無證行醫,“老軍醫”的名聲越來越臭,不得不改變出路。有人靠著原始積累,開起了醫院門診,更有成氣候者,發展成醫院連鎖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