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初到黃州偶遇海棠花事,一首詠物詩寫出了花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這是詩名)

宋代 蘇軾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豔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蘇軾初到黃州偶遇海棠花事,一首詠物詩寫出了花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這首詩作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春季。這年二月初一,東坡與長子蘇邁到達黃州開始貶謫生涯,他的妻子和兩個小兒子與弟弟子由一同走水路,五月底才到黃州。在等候家眷到來的這一時期,他就與長子寓居在定惠院中。因這首詩作於貶謫最最開始的時候,所以頗能代表東坡對待人生理想遭遇巨大打擊時的心態,並且就詠物詩來說,這首詠海棠有見識、有思想、有神韻、有格調,並最終在賦予其人格的同時與作者本身的人格完美契合,於是這首詩便成為東坡此一時期的佳作,清代查慎行評此詩為“千古絕作”,紀曉嵐同樣評價道“此種真非東坡不能,東坡非一時興到亦不能”,東坡自己也認為這是他的“平生得意詩”。詩寫的是某一日東坡居士酒足飯飽,拄杖閒行,偶遇海棠一支,被棄山谷卻仍然明豔高貴,悠然獨立富貴天出,鄉野衰雜的環境更加襯托出這朵海棠的明媚與不群,東坡被這場與海棠的不期而遇所打動,作此詩以記之。

蘇軾初到黃州偶遇海棠花事,一首詠物詩寫出了花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這首詩整體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七聯,重點描摹這支海棠的氣質、姿態和品格,她的明豔高貴,不在於金盤華屋的襯托,而是內在生髮的,無論在何種境地下她都能安然自適,開出美豔動人的花朵。第二部分是後七聯,寫東坡偶遇海棠的這場花事,這是一場不期而遇,只有有閒情逸致並且有發現細微美好的詩人心眼,才能有這樣“乍交之歡”似的、令人怦然心動的邂逅,詩的最後寫花與人身世際遇的相似,以及兩“人”都不與汙泥濁水同流合汙的相知。相識、相似、相知,便為我們呈現了這一場絕美的海棠花事。

蘇軾初到黃州偶遇海棠花事,一首詠物詩寫出了花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開篇首先描摹江南瘴癘的氣候條件,按理說這樣的環境是不能生長出高貴花朵的,那些牡丹菊花玫瑰芙蓉等名花,也不願意在這樣的地方開放,於是詩人並沒有抱著尋訪名花的心態,卻不期遇到竹籬間嫣然一笑的海棠,令人驚訝,令人欣喜,也使得這場偶遇有了怦然心動的意思。“嫣然”句進一步描述海棠的貴氣與安然自適,這種貴氣不是外界附加於她的,而是天生自帶的,(好像與近代一些作家挺像的,尤其是那幾位女性作家),這種貴氣以及能安於周遭鄙陋環境的獨絕氣質,使那些漫山遍野的桃李都顯得鄙陋粗俗了。“也知”兩句化用杜甫《佳人》中“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開始將海棠人格化,竹籬間的海棠與空谷中的佳人,兩相對比,兩相襯托,兩相擢拔,優雅獨絕、怡然自適的氣質更加凸顯。“自然”句寫海棠的內在品格,她是自身高貴,她無所謂周圍是竹籬山谷還是金盤華屋,這些外在的修飾不會增加她的氣質分毫,也不會減少她吸引人們駐足觀看的魅力,都不需要,“幽逕無人獨自芳,著意訪時不肯香,恰有幽人謫到此,花人相照兩悠揚”。這兩句也像是東坡在描述自己,君子由內而生的高貴,不是以是否身居廟堂之上來定奪的,也不需要何種身份來判定,就算謫居於山谷之間,怡然的心境,發自內心的純善,不打擾他人的自適,胸懷天下,也有小家,這些看似平常卻非常難得的品格,才是定義高貴的條件。

蘇軾初到黃州偶遇海棠花事,一首詠物詩寫出了花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朱唇”以下六句,分別用不同的情態、不同的自然環境來書寫海棠的優雅嫵媚。海棠花明豔的形態,像是美女喝了幾杯酒後紅暈的臉頰。白裡透紅的花瓣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紅潤光澤、嬌豔欲滴,粉紅的是嬌態,雪白的是肌膚,紅白相間,嫵媚動人。破曉時分,山林空谷還被霧靄繚繞,陽光無法滲透進來的時候,海棠便像是在綠樹紅花間酣睡的美人。偶有風雨飄來,海棠就像悽然含淚的佳人,淚珠兒在海棠花瓣上託著,像是美人眼中泛淚楚楚動人的樣子。而朗月當空,林間靜謐無人之時,她就顯得更加清秀可人了。

蘇軾初到黃州偶遇海棠花事,一首詠物詩寫出了花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這六句單從“狀物作文”的角度來看都是相當成功的,讀完這些句子,你都忘了他在寫海棠,就好像他一直是在寫你心裡的那個姑娘,寫出了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怎麼看、怎麼愛、怎麼欣賞都不夠,想把她捧起來,想把她擁在懷,愛愛愛不完呢。

蘇軾初到黃州偶遇海棠花事,一首詠物詩寫出了花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先生”兩句著意描寫東坡此時的狀態,透著一個“閒”字,為下文不期而遇的邂逅作鋪墊。東坡在那篇《臨皋閒題》中寫道“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的確,只有擁有閒情逸趣的詩人、閒人,才能捕捉到那些細微的小美好,也才能在心裡萌生出這樣的詩篇。試想,如果讓那些陷害東坡的廟堂之上的宵小之徒到此一遊,那麼即便這支海棠開的再豔麗,恐怕也會被他們熟視無睹吧。“不問”以下四句著意描寫這場海棠花事的偶然、驚豔和怦然心動。東坡酒足飯飽,拍著自己的肚皮逍遙閒行,他本是去尋訪竹林的,於是繞過了僧舍和民居,突然地,他看到了這朵開放在竹籬間的海棠,這豔絕的海棠映照著衰朽的自己,使他連連驚歎。明媚?憂傷?該怎樣形容海棠的美呢,他都詞窮了,於是把自己的眼睛擦拭著看了又看。這是一場邂逅,有詩心的人最能感到美好的事情就是不期而遇的小確幸,也最是這種偶然,才使美好的事物更加令人心動。或者邂逅一位美麗的姑娘,或者突然遇上一件溫暖的小事,或者就是東坡這樣偶值花開,只是這份不期而遇,便令人心動不已。所有準備好了的“美好之事”在詩人眼裡都是“打折”的。

蘇軾初到黃州偶遇海棠花事,一首詠物詩寫出了花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陋邦”以下四句寫作者對黃州有此名貴海棠的詫異,這應當是好事者從四川移植來的吧,但是這等名貴纖細的海棠根莖是經不起路途折騰的,一定是鴻鵠銜了她的種子來到了這裡。“天涯流落”兩句抒發詩人自己的憂愁幽思,花與人俱從西蜀而來,又都流落於此,同是天涯傷淪落,詩人想到這裡甚至有一點傷感,還是喝一杯吧,作篇詩歌記下這些。最後兩句,詩人既然有今次偶然邂逅海棠的幸事,就像真的邂逅了一位美人一樣,希望能將這樣的美好延續下去,只是樂極生悲,恐怕明天再來訪尋時,海棠花瓣都已經如雪花飄落那般紛飛逝去了。

蘇軾初到黃州偶遇海棠花事,一首詠物詩寫出了花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