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昂揚的一首詩作,也是他一生的寫照,給人大徹大悟之感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蘇軾最昂揚的一首詩作,也是他一生的寫照,給人大徹大悟之感

作為宋代文壇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詞人之一,蘇軾才華橫溢,魅力四射,不僅讓同時代的人深深折服,還讓很多後人傾慕不已。從他的詩詞作品中,我們欣賞的不僅僅是它的文字之美,更多的是詩人投射在字裡行間的人格魅力。

在蘇軾的詩詞中,我們總能感覺到一種充滿力量的、散發溫暖的人格精神。他一生幾歷生死,宦海沉浮,活脫脫一部最真實的人間悲劇。然而,在他所有的詩文中,我們很少看到怨天尤人的不平和憤恨,看到更多的是樂觀昂揚、幽默曠達,越挫越勇的精神氣。

蘇軾最昂揚的一首詩作,也是他一生的寫照,給人大徹大悟之感

更為可貴的是,他還將這種樂觀昂揚的心態傳輸給他的親友,給他們以心靈安慰。其中,有一位叫劉景文的朋友年近60了卻仍然失意困頓,潦倒不堪為了安慰這位朋友,蘇軾隨手寫下了一首最昂揚的詩作,誰知竟成千古絕唱!它就是《贈劉景文》。全詩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最昂揚的一首詩作,也是他一生的寫照,給人大徹大悟之感

寫這首詩時,蘇軾已經是一個50多歲的老人了。和劉景文一樣,他的人生也已進入了遲暮之年。對於未來,詩人當然一無所知。事實上,寫完此詩後不久,他就被貶到了遙遠的海南島,幾同走入了死路。

然而,令人敬佩的是,蘇軾用自己曠達樂觀的天性,很快就適應了外界的變化。他並沒有因為年老遭貶而變的頹唐消沉。相反,越挫越勇,始終昂揚!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這首詩也可以看作是詩人自己的一生寫照,給人以大徹大悟之感。

蘇軾最昂揚的一首詩作,也是他一生的寫照,給人大徹大悟之感

詩的前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是寫景,意思是說:此時已是秋末初冬了,荷花早已經凋謝了,就連那像高舉的雨傘一樣的荷葉也枯萎了,真是萬物凋零,一片肅殺。然而,你看那菊花雖然開敗了,但是它的花枝卻還依然在傲寒鬥霜。

這兩句抓住了“荷盡”、“菊殘”兩個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繪出了秋末冬初的蕭瑟之景;此外,通過“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以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它雖然是寫景,實際上卻處處是在寫人,用菊花的傲霜鬥雪來讚揚朋友的高尚品格和節操。

蘇軾最昂揚的一首詩作,也是他一生的寫照,給人大徹大悟之感

後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是全詩靈魂所在,最是昂揚溫暖。詩人告訴朋友:“你一定要記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其實就是現在。因為此時正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在古人眼中,橘樹和松柏一樣,最能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節操。

這兩句由寫景轉入議論,揭示詩人寫此詩的目的。從古至今,在很多文人的作品中,秋冬都是蕭瑟悲涼寒冷,令人憂愁的。然而,蘇軾的這首詩卻一反常態,給人以昂揚積極樂觀的色彩。在詞人眼中,冬景雖然蕭瑟,但卻碩果累累,令人喜悅,這一點是其他季節所無法相比的。

蘇軾最昂揚的一首詩作,也是他一生的寫照,給人大徹大悟之感

詩人這樣寫表面上是在抒發個人對季節的感受,實際上是借秋冬的“橙紅橘綠”來比喻人到壯年,雖然青春不再,但卻是人生最成熟,依然可以大有作為的時候。詩人希望朋友珍惜時光,樂觀昂揚,不要意志消沉、自暴自棄。

蘇軾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波折和苦難,這首詩表面上是贈給朋友的一首勸勉詩作,其實它又何嘗不是詩人自己一生的寫照呢?詩作沒有一字涉及朋友,卻處處充滿對朋友的勉勵之意,昂揚樂觀,浸透了人生的大徹大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