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哪個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河南話?

圖記鄉土


我認為應該是鄭州話最能代表河南話,理由如下:

一、一般來說,語言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哪裡是政治文化中心,哪裡的話就有代表性。比如現在的普通話,就是以北京音為標準,以北方語言為基礎的。

二、河南話也一樣。河南省地處中原,是南宋以前中國曆朝歷代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所以“中原官話”就當時是通行全國的語言。如宋朝的陳鵠就說“鄉音是處不同,唯京都天朝得其正。”陸游也說過:中原惟洛陽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

三、現在鄭州是河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現在的河南話也應該是鄭州話最有代表性。

四、自國家推行普通話之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學習並經常使用普通話交流,日常使用河南各地不同特色方言的人數大為減少。時間久了,使得河南話語法和用詞越來越向普通話靠攏,喪失了原來河南話裡本所應具有的重要的詞彙語法特性。現在鄭州話讀音與普通話讀音除了聲調上的不同,字音基本是保持一致的,能聽懂普通話的人一定能完全聽懂正常語速的鄭州話,但卻不一定能完全聽懂正常語速的開封話和洛陽話。因此,鄭州話在全國範圍內更能被人接受。


醉眼朦朧看天下


拋開語言分類而言,河南各個地方的方言都是河南話的一部分,也都能代表河南話,並且最好聽的方言肯定是自己的家鄉話。

站在個人的角度,我認為開封話最能代表河南話。我老家平頂山,說著魯山東邊的方言,但在大學期間認識了很多開封的同學,感覺他們的方言比較有意思,特別是開封方言無論是信陽、焦作、濟源、安陽的都能聽懂。開封給我的感覺就是說話輕飄飄的,音調比較好聽,似有若無。

那時候經常聽室友講開封話,像“沒力兒、不孬、沒啥事兒”等等代表著濃濃的開封音。我們有時也開玩笑講,北宋時候皇上上朝會不會也說開封話,比如“今有啥事兒,這咋弄的啊”等等。

總之,至於哪個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河南話,這個不會有統一的標準,方言本身就是最接近風土人情的文化,也多如星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看法。

我是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持續更新更多本地問答,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strong>


河南這些事兒


幾個網友所言,基本上都主張開封方言能代表河南話,這種說法原則上是對的。不過說準確一點,從年代上說,應分為兩種情況:從現在說,應是開封話與鄭州話代表河南話。一是這兩個地方語言沒有太大區別。二是語言的代表性,往往跟政治、經濟、文化相一致,但是要只選一個地方,還應是開封話。這是因為:

一、開封是七朝古都,是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的話是國家的官方語言,更是河南的方言。特別是,河南省省會在1954年以前還在開封。

二是洛陽雖然是十幾朝古都,但隨著北魏政權的遷徙,洛陽話與鮮卑族等少數民族語言雜糅了,致使今天的洛陽話,好多字的發音,如:把:饃叫mu,把彎叫wo,與正宗河南方言格格不入,連河南人都聽不懂。

三是將開封話作為正宗河南話,河南的其他十幾個地市都會同意,就連鄭州人也不會不服氣。若將其他地市作河南正宗語言,都會多多少少提出不同意見。

四、其實,除過焦作、溫縣、濟源等地方言,與開封話區別很大外,區別明顯的還有信陽話,這裡的語言偏向於湖北方言。而其他地市都與開封話區別不大,只是音色與個別字詞,有細微差別。


齊聲喚賢


河南方言最典型的代表唯有開封,自宋朝以後近千年,元、明、清,開封均是河南地方首府,直至民國省會仍是開封。至於影響力 ,年輕人不太清楚,65歲以上的老人都知道,開封一直都是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新中國廣建立時,省會開封36萬人,洛陽8萬人,鄭州市剛由鄭縣升至縣級市20餘年,全市僅5萬人。1955年省會遷至鄭州,隨省遷至鄭州的開封人比鄭州的原居民都要多。至於焦作地區的方言,外地人一聽卽知是懷川。沒有人認為是河南話,河南省鄭、汴、洛三甲情況尚且如此,其餘地方方言是否有河南方言代表性?自知吧!


老頭2018


如果我們討論哪裡能代表河南話,你就要先設定代表什麼時候的河南?是以前的,還是現在的。如果是以前,那開封和洛陽都可能榜上有名。因為一個是7朝古都一個是9朝古都。都曾經代表一個時期的,政治文化中心,都曾經是當時最流行的“官話”。但是如果問誰能代表當代的河南話,那一定是鄭州啊!大家都知道河南地大人多,分為豫東、豫西、豫南、豫北,鄭州居中。鄭州作為河南省會,她包容了河南東西南北,不同地區人的習性。河南不同地區的人匯聚鄭州,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包括語言,都能在鄭州找到。所以我覺得鄭州能代表當代河南話。如果再分細一點,開封代表豫東,洛陽代表豫西,南陽代表豫南,安陽代表豫北。其實那個城市的語言都不可能代表整個河南,每個河南人心裡都有一種語言代表自己喜愛的家鄉。其實不管你是河南哪裡的人,我們大家心裡都有共同的一句話“我是河南人,河南是我根,我愛大河南”!


LIUGANG15


開封話自民國以來規定為河南官話。一是歷史原因,自宋千年來開封為河南政治、文化、經濟教育中心。自然語言特色影向乃至輻輳中原地區。二是地理位置,基本處於省中心偏北豫東大平原交通便利,水陸交匯,官道通衢,形成中心格局。三民風社俗涵蓋廣闊,影響深遠。上自皇家號令、廟堂香火,官方作派、達官好惡、書法繪畫刺繡,酒茶飲食休閒、民間說唱、勾欄瓦肆,莫不應興。作為省會猶如今京城區域帶動可謂大矣!語言由此大行全省,除豫西山阻、南部水鄉接近南方,其它與開封聯繫交通密切勿庸多說。至於說鄭州話,䎌 並講話是開封話新版本…是鄭南是開封旁小縣深受開封影響週五四年省會遷鄭,很多開封人她遷之,六七十年代鄭州人以說開封市#話為能者。其次、開封話說普通話沒有任何障礙,其它地區不麼於;例子次四、知、吃、識發音只是畸不同;則其他方大不行。倒洛陽這些音發不成因此開封話是河南官話通行語。開


園子69865036


東周到漢唐,洛陽話是河南話的正宗,更是全國的正宗,官方稱之為雅言,有千年之久;

五代至北宋,開封話是河南話的正宗,從雅言演變而來,且差別不大,同時也是全國的正宗,200餘年;

元、明、清、民國至建國後的1954年,開封為河南省會,河南話的正宗,一千餘年;

1954年至今,省會遷至鄭州,但同時實行專區制度,名為鄭州專區,後又改名為開封專區(至1961年),下轄兩市21縣,當時的地界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開封,鄭州,商丘,周口(部分)地區,基本還是開封話,因為當時鄭州本地僅3萬人左右,開封支援省會建設遷過去的有7萬人,融合而成了新的鄭州話。上世紀80年代起,中牟劃歸鄭州,至此,河南行政區劃大致定型。鄭州作為省會迅速崛起,加之媒體,影視作品等的不斷傳播,鄭州話成為河南話的代表,大概不到40年曆史。

從民眾的認同感上,年輕人和老一輩各有偏重,但總體上認同的是鄭州,開封,洛陽三地,最後,大家各抒己見。


圍城哨爺


應是禹州話。禹州乃大禹之州,中國第一個有史記載的世襲制國家夏建都於此,並在禹州北建鈞臺(乃世界中心的意思),召各地諸候在鈞臺之上會盟,這是中國第一次大融合,禹州話必然作為正宗官話傳播四方。禹州作為中國的中心、河南的中心歷經幾千年綿延繁榮依舊,其方言是有別於四周方言的,有著自己獨特的特色,其西方言近陝西話,其北近燕趙話,其東近齊魯音,其南乃近楚言。禹州話繼承和傳播也非其它地方方言可比,比如有些音節意思與粵語相同(如mou沒有的意思),還有與古音相同的(如ne贊同的意思,近期電視中用諾音表示),河南做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方言的特點不正是承自炎黃先祖,遠播四海嗎?


天涯1685


河南省哪裡的方言能夠代表正宗河南話!

當然是開封話了。

開封話能夠代表河南省方言最正宗,因為開封是宋朝古都。

河南省還有哪裡是,洛陽能夠代表嗎?

洛陽不在河南省中心位置,而開封是河南省中心。

鄭州是嗎?

鄭州沒有開封正宗,鄭州是京漢鐵路修起來的城市,沒有河南文化底蘊。

安陽是嗎?

安陽話有點像河北話,安陽人沒有這個體會,但是,其它地方人一聽就有一股河北味。

信陽是嗎?信陽湖北味重。

商丘是嗎?

商丘話山東味濃。

南陽是嗎,

南陽話和湖北省襄樊話接近。

只有開封最正宗。


寶樹白石


我是商丘的,最能代表河南話的我覺得是鄭州,開封,洛陽,還有商丘,為什麼說商丘呢,因為商丘也是有朝代的,也是古都,而且永城是劉邦斬蛇起義的地方,漢朝,所以官話應該很早,不然他起義別人都聽不明白怎麼行

劉邦說:老鄉們,咱們趕早吃點饃夾點將豆子,喝點壓井壓的水,趁著天矇矇亮,大夥拿上抓鉤子,鐮,翹掀,去幹他孃的秦朝,他秦始皇老子不服,老少爺們別肉雞了,趕緊的,烘晌還得回來呢。

剛出發有一個大長蟲攔住劉邦的路,劉邦生氣了,我滴個乖乖,這麼大的長蟲,劉老三拿我大保健,斬了這長蟲,真是老天爺顯靈啊我滴乖乖。老鄉,放盤炮意思意思。炮畢,揭竿而起。

哈哈哈,你們說對不對,商丘絕對算吧……

商丘永城,芒碭山旅遊景區,5A級,漢梁王墓葬群,出土金縷玉衣一件,中國總共才幾件,還有一個壁畫,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畫名別名叫敦煌前的敦煌,比敦煌早七百年。

商丘不接受任何反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