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孩打針誇護士姐姐,反被調侃,護士: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孩子出生之後,備受家裡人的寵愛,父母24小時全天候服務,還有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圍著逗樂,可以說這樣的日子是無比的舒服了。

但是,當孩子也有當孩子的苦惱,那就是——打針。

5歲女孩打針誇護士姐姐,反被調侃,護士: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孩子生下來後,因為體內沒有豐富的抗病毒抗體,所以孩子會接受疫苗的接種;

當孩子成長過程中又難免會有個大病小災的,也會需要打針。

打針這件事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是“噩夢”一般的存在,因為太疼了!

5歲女孩打針誇護士姐姐,反被調侃,護士: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給孩子打針有時候需要一家人齊齊上陣來按著孩子,因為孩子在抗拒打針時所爆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

所以當發現孩子抗拒打針的時候,家長不應該只在旁邊撿樂,更多的是想辦法減輕孩子抗拒的情緒和疼痛的感覺。

5歲女孩打針誇護士姐姐,反被調侃,護士: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給孩子一個正確且合理的心理預期

  • “打針一點都不疼!”
  • “我們不去醫院,去見漂亮的小姐姐!”
  • “再哭就不是男子漢了,男子漢都不害怕打針。”

以上的話家長們有沒有“騙”過孩子?

雖說是出於好心,但是當孩子發現真相跟家長說的出入很大,這個時候孩子不僅會因為疼而哭,也會因為事實不符合心理預期感覺到被騙而哭。

所以,家長在帶孩子去打針的時候,要給孩子一個正確且合理的心理預期。

5歲女孩打針誇護士姐姐,反被調侃,護士: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今天我們去打針,會有一點疼,但是疼的感覺就一會兒,需要寶寶忍一忍。”

這樣孩子對於將要發生的事情有了心理準備,心理就不會有很大的落差了。

醫院裡一個5歲的小女孩,明顯就知道打針會很疼,自己開始吹彩虹屁跟護士姐姐套近乎,求“輕虐”,“你是我見過最漂亮的護士阿姨啦~”,護士姐姐也是調皮,回答道:“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合理的心理預期,能夠讓孩子把控住自己的小情緒。

5歲女孩打針誇護士姐姐,反被調侃,護士: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們經常身上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傷口,當我們發現的時候才會感覺到疼,這就是心理的作用。所以,當人的注意力從傷口處轉移的時候,就可以有效地減少疼痛的感覺。

當孩子因為看見要打針而嚇哭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看窗外的風景:“你看,天上飛過了什麼?”

當孩子注意力被轉移的時候,一針下去,孩子反應過來,針也就打完了。

孩子因為疼而哭泣的時候,家長同理,拿個玩具給孩子玩,轉移注意力就能很好的減輕孩子的痛苦。

5歲女孩打針誇護士姐姐,反被調侃,護士: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家長不要總是埋怨孩子怕打針,也要幫助孩子克服這個難關,做一個不怕打針的乖寶寶。

今日互動:家長們的孩子打針哭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關注【瀟小說育兒】,您想知道的育兒知識都會在這裡找到答案!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者分享給身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