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近幾年,雖然視頻市場的需求日益突出,但鮮有能用於普及型攝影機的優質/輕量電影鏡頭。

所以用戶幾乎都用單反/微單鏡頭代替。無可否認,原本根據圖片拍攝特性設計的單反/微單鏡頭,用在視頻拍攝時有諸多不足。在時間有限的視頻拍攝現場,需要辛苦琢磨、想盡各種辦法才能運用自如。

富士MK系列電影鏡頭的開發,消除了在單反/微單鏡頭使用中的煩惱,也算是開創了一個新的品類。今天就讓我們帶大家瞭解一下18-55mm T2.9、50-135mm T2.9。


01 外觀設計

首先,這兩款產品從整體手感,聚焦、變焦、光圈操作環順滑的扭力等都與其他電影鏡頭一般無二。

外觀上繼承了ZK和XK等富士電影鏡頭那種凜然的樣子(這裡提一下富士的ZK、XK、HK、MK系列電影鏡頭的鏡頭色彩都經過統一調校,所以在多鏡組配合時是不用擔心顏色匹配問題)。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該系統產品的聚焦、變焦、光圈採用三連環機械結構,全手動操作,工作穩定。和現有其他富士電影鏡頭一樣的0.8mm齒距。可以直接配合跟焦器使用。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在卡口與光圈調節環之間,是微距調節環。它進一步擴展了鏡頭功能。不過大家平時在使用中,要小心,不要出現誤操作。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兩隻鏡頭鍍膜都非常漂亮,絢麗而深邃。富士EBC鍍膜的性能在業界也是公認的優秀,所以在大逆光等場景,也不用擔心。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雖然鏡身不算重,但這兩支鏡頭除了必要的全金屬鏡頭卡口,還採用了4顆螺絲的固定,結實牢靠,在高強度使用中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兩支鏡頭基本參數: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02 畫質測試

MK電影系列攝影鏡頭的出現,某種意義上對於微單和中低端攝影機視頻拍攝,是具有巨大意義的。

以絕對小型輕量機身和優越性價比作為賣點的MK系列電影鏡頭實際表現究竟如何?下邊我們來看看性能測試!

001分辨率測試

首先來看 MK 18-55mm T2.9的分辨率測試圖(測試主機為索尼α6600)。我們分別對18mm、36mm、55mm三個焦段進行了分辨率測試。

分辨率測試 MK 18-55mm T2.9,18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在18mm焦段時,即使在最大光圈時,該鏡頭的中心分辨率都有著不錯的狀態,直到T22才會有明顯下降。邊緣部分,其最大光圈時畫質略微鬆散,T4時分辨率有明顯提升,到T5.6時,畫面變得非常紮實。當光圈收小至T22,整體又有所下滑。

分辨率測試 MK 18-55mm T2.9,36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在36mm焦段時,中心分辨率在一開始就保持住了良好狀態。邊緣分辨率由於焦段的變化會稍優於18mm焦段。總的來說,雖然其在T22時依然會整體下滑,但在中焦部分(相當於全畫幅50mm左右),畫質是非常不錯的。

分辨率測試 MK 18-55mm T2.9,55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55mm焦段時,該鏡頭的邊緣分辨率要優於15mm和36mm。雖然在最大光圈下和中心部分有差距,但光圈收縮到T22畫面質量也沒出現明顯下滑,總體而言畫質紮實,可見該鏡頭中長焦端比廣角更為優秀。

總體來說,MK 18-55mm T2.9在各個焦段中心分辨率表現優秀,同時邊緣分辨率的表現也不錯。在實際使用中,考慮到畫幅的裁剪,邊緣部分的畫質會更為出色,所以即使在最大光圈下,也可以放心的用於視頻創作。

分辨率測試 MK 50-135mm T2.9,50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MK 50-135mm T2.9在50mm焦段時,鏡頭的中心分辨率在最大光圈時也很銳利,T16之前都保持了不錯狀態。邊緣部分,其分辨率同中心相比,在在T5.6時達到最佳,隨後在最小光圈時,才出現明顯下滑。

分辨率測試 MK 50-135mm T2.9,85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85mm時,該鏡頭中心分辨率在全開時就不錯,T11後才會出現略微下滑。邊緣分辨率在T5.6後均有不錯發揮,相對而言,T8-T11表現最為優異。

分辨率測試 MK 50-135mm T2.9,135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135mm時,其中心分辨率和邊緣分辨率依舊在T5.6時到達峰值,但邊緣分辨率在T11之後出現明顯下滑,而中心分辨率則能保持在T16之後。

總體來說,MK 50-135mm T2.9的表現符合目前數碼時代鏡頭的特徵,中心分辨率在最大光圈下都能有上佳表現,邊緣分辨率則需要根據不同焦段控制T值。結合中長焦鏡頭的實際應用,MK 50-135mm T2.9邊緣分辨率稍弱的問題,我們稍加註意,就不會在實用中造成不良影響。

002 虛化效果

良好的虛化能讓觀眾更快將注意力放到畫面主體上,同時也能夠豐富畫面的層次感,提升視覺效果。接下來我們看看兩支鏡頭的虛化。

MK 18-55mm T2.9

在18mm焦段,由於廣角和不算太大的最大光圈,虛化不會特別明顯,不過還是足以讓主體從背景中“削脫”。其在T8時能出現明顯星芒,這對於想製造星芒效果的畫面拍攝,會比較佔便宜。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其在36mm焦段時虛化效果適中,主體變形不嚴重。最大光圈時的光斑圓潤,小光圈時星芒也漂亮,視覺效果始終比較舒服。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55mm焦段時能得到很漂亮的虛化效果(即使因為口徑蝕,邊緣部分會有明顯芒果狀光斑)。雖然只相當於全畫幅約80mm,但無論是大光圈還是小光圈時,其主體和背景都很分明乾淨,很適合特寫拍攝。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MK 50-135mm T2.9

50mm焦段的光斑虛化在畫面中間呈現出正圓效果,畫面邊緣的口徑蝕也不嚴重,相對而言,個人覺得比MK 18-55mm T2.9在類似焦段表現更為優秀。這對於一支輕型電影鏡頭來說,開局很不錯喲!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85mm時,其中心依然圓潤,收小光圈後,邊緣會出現明顯的半月形口徑蝕,但是因為畫幅裁剪的原因,在視頻拍攝中,不會被明顯的記錄。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135mm時,其最大光圈下的虛化很漂亮,拍攝中遠景時可以獲得良好的畫面。不過,與85mm時類似,該鏡頭的邊緣部分口徑蝕相對比較明顯。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003 暗角控制

照片中的輕微暗角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巧妙隱藏起來,而連續影像如果有暗角的話,畫面的物體進出暗角區域或是鏡頭搖移運動的時候,都會讓畫面突兀。

暗角測試 MK 18-55mm T2.9

18mm時,我們可以發現,在最大光圈下,該鏡頭雖然會出現暗角,但其並不明顯,在將光圈收小到T5.6,暗角就基本消失。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36mm時,其暗角的控制能力並沒有增強,雖然最大光圈時暗角不算嚴重,但依然到T5.6時才提升明顯,在T8時完全消失。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當焦距達到55mm時,鏡頭的暗角相對其他焦段,似乎更為嚴重了,在T11時才會徹底消失。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暗角測試 MK 50-135mm T2.9

50mm時,該鏡頭的暗角控制較上一款產品略好,在T5.6時畫面照度就基本相當,在T8時畫面均勻。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85mm時,該鏡頭的暗角範圍不大,但要在T8時才會徹底消失。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135mm同85mm類似,暗角在T5.6時會有明顯改善,直到T8後徹底消失。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從上面的暗角測試來看,因為焦段原因,中長焦的MK 50-135mm T2.9優於廣角的MK 18-55mm T2.9。

可能由於體積及成本上的限制,兩支鏡頭暗角都屬於可接受但不是最佳。我們在拍攝時應當注意暗角所帶來的影響(不過在畫幅裁剪後,實用中暗角應該不明顯)

004 畸變控制

電影鏡頭對於畸變控制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動態影像的畫面畸變往往比靜態照片看起來更明顯。枕形或桶形畸變一旦在畫面出現就會立刻現形,而攝影機主觀視角移動的時候會更嚴重。

如果視野範圍內出現太過明顯的畸變,那麼有可能導致運動眩暈症。

畸變測試 MK 18-55mm T2.9,18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畸變測試 MK 18-55mm T2.9,36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畸變測試 MK 18-55mm T2.9,55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MK 18-55mm T2.9 三個焦段的畸變控制都很完美。

值得一提的是在18mm的廣角端,測試時為了和135mm焦段保持構圖基本一致,不得不讓鏡頭非常貼近牆面,卻依然能得到如此優秀的測試圖片,我們真是忍不住要稱讚一下。

畸變測試 MK 50-135mm T2.9,50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畸變測試 MK 50-135mm T2.9,85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畸變測試 MK 50-135mm T2.9,135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MK 50-135mm T2.9屬於中長焦,整體畸變控制很優秀,特別是50mm和85mm的畸變控制真心完美,大家在實際拍攝中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005 色彩還原

對於部分人而言,數碼時代色彩也許可以通過萬能的後期輕易得到。但不可否認的是,前期正確的色彩還原對後期幫助非常巨大。

色彩還原測試 MK 18-55mm T2.9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色彩還原測試 MK 55-135mm T2.9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現在的鏡頭色彩還原越來越真實,富士MK系列兩支鏡頭也不例外,色彩方面非常接近人眼的效果。而且它們的色彩風格非常統一,在拍攝中更換鏡頭或者使用兩鏡拍攝的素材混剪,都不會出現色彩的不匹配。需要注意的是,這兩款產品在保持真實感的同時,還有

富士瓏鏡頭獨有的濃郁感。

006 紫邊測試

我們依然測試的是18mm、36mm、55mm、50mm、85mm、135mm這6個不同的焦段。

紫邊測試 MK 18-55mm T2.9,18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紫邊測試 MK 18-55mm T2.9,36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紫邊測試 MK 18-55mm T2.9,55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紫邊測試 MK 50-135mm T2.9,50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紫邊測試 MK 50-135mm T2.9,85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紫邊測試 MK 50-135mm T2.9,135mm焦段

原來這就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得益於17組22片的鏡片結構和富士優異的鍍膜工藝,MK 18-55mm T2.9和 MK 50-135mm T2.9都有效的控制了紫邊。在強光比的畫面中,放大到200%依然銳利無紫邊。

03 綜 述

富士MK系列電影鏡頭的發佈,對於小工作室真的是一種福音,輕巧好用,變焦組合覆蓋焦段全面,光圈夠用。在畫質上沒因產品定位和規格限制而過多妥協,電影頭該有的它都有。價格上對於有對應業務需求的攝影師,或小型製作團隊都能夠承受得起,或許這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優點:

1、焦段覆蓋全面。

2、鏡頭做工優秀,耐用性值得肯定。

3、鏡頭性能不錯,性價比優秀。

缺點:

1、呼吸效應還需進步。

2、期待兼容更多的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