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洪削峰“殺手鐗”,綠色電能覆蓋大半個中國——三峽工程 百年夢圓

攔洪削峰“殺手鐧”,綠色電能覆蓋大半個中國——三峽工程 百年夢圓

10月1日上午,新中國七十華誕群眾遊行環節,當“湖北”彩車緩緩駛過天安門廣場時,車頭那氣勢磅礴的三峽大壩造型,連同車尾的光谷未來城馬蹄蓮,共同簇擁著長江漢水匯成的一顆“芯”,兩側各有一隻五彩斑斕的“楚鳳”展翅欲飛……

拦洪削峰“杀手锏”,绿色电能覆盖大半个中国——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

回溯中國百年近現代史,從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實業計劃》中提出在三峽建造水電站的設想,到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寫下“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豪邁詩篇,再到2012年最後一臺機組併網發電,巍然矗立於中華大地的三峽工程,不僅僅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顯著的水電工程,更是中國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的縮影,一項圓了中華民族百年夢想的世紀工程!

來自三峽集團的消息稱,自2010年以來,三峽工程已連續9年成功試驗性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航運、發電、補水、生態等巨大綜合效益全面發揮。

攔洪削峰的“殺手鐧”

最大削峰40%

三峽工程的首要任務是什麼?是許多人眼中的發電、航運嗎?

“都不是,最關鍵的任務是防洪。”原三峽總公司首任總經理陸佑楣院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三峽工程的防洪功能無可替代,發電可以有火電、太陽能、風電甚至核電等多種途徑,然而長江上游221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還有什麼其他措施能攔蓄這麼多的水量呢?

拦洪削峰“杀手锏”,绿色电能覆盖大半个中国——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

應對洪水威脅,過去常用兩種辦法:其一是建立分洪區,1952年,全國30萬建設大軍雲集荊江,花了75天時間建成荊江分洪工程。大洪水超過保證水位時,可開閘放水,將洪水分流到分洪區內,通過淹沒大量耕地來確保武漢等大中城市的安全度汛,但每啟用一次就要毀壞良田、惡化環境、誘發疫情,還要安置幾十萬老百姓,如1998年特大洪水時,僅公安縣就連夜轉移了33萬人,最後關頭,中央還是決定不分洪,避免了一次重大損失。

其二是加高加固堤防,但荊江九曲迴腸、險段眾多,長達180多公里的荊江大堤加高加固不僅代價巨大,技術上也很困難。1954年長江大洪災,共奪去了3萬多人的生命,1800多萬人受災,4800萬畝耕地淪為澤國。

幾經論證,新中國領導人認識到,修建三峽工程,才是根治千年長江水患的治本之策。

“三峽工程使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陸佑楣介紹,三峽工程能控制荊江河段洪水來量的95%以上,控制武漢以上洪水來量的2/3左右,特別是能有效地控制上游各支流水庫以下至壩址約30萬平方公里暴雨區產生的洪水。

截至今年8月底,三峽水庫汛期攔洪削峰,累計攔洪運用50次,其中超5萬立方米每秒的洪峰14次,最高蓄洪水位達163.11米,最大削峰達40%,幹流堤防未發生一處重大險情。

中國工程院估算,三峽工程多年平均防洪效益達88億元/年,僅2008年至2013年期間,累計產生的防洪經濟效益就近千億元。

拦洪削峰“杀手锏”,绿色电能覆盖大半个中国——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

年發電超千億度

綠色電能覆蓋大半個中國

三峽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電能晝夜不息送往華中、華東、廣東等地。

“三峽電站輸電範圍覆蓋大半個中國”,陸佑楣自豪地說,三峽電站裝機容量約佔全國水電裝機比重的6.8%,在優化能源結構、維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實現全國電網互聯互通、促進節能減排等方面作用巨大。

三峽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1.23萬億千瓦時,其中2018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000億千瓦時,創造國內單座水電站年發電最高紀錄。其歷年累計發電量相當於替代燃燒原煤約4億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分別約為11億噸、1180萬噸和437萬噸。

拦洪削峰“杀手锏”,绿色电能覆盖大半个中国——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

三峽電站2018年累計生產綠色電能

突破1000億千瓦時

航運方面,過去,川江峽谷河窄水急,險灘礁石密佈,夜間很難航行,且貨船噸位很小。三峽水庫建成以後,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航道可晝夜通航,船閘通航能力突破1億噸,是建壩前的五六倍。

三峽水庫蓄水後,庫區幹流航道等級由建庫前的III級航道提高為I級航道,庫區航道年通過能力由1800萬噸提高到1億噸以上。蓄水後年均事故件數、死亡人數、沉船數分別下降了72%、81%和65%,宜昌到重慶航線單位運輸成本下降37%左右。

2016年9月18日,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建設難度最高的三峽升船機進入試通航階段,使三峽工程多了一個近千萬噸的快速過壩通道。截至今年8月底,三峽船閘16年來累計通過船舶83.96萬艘次,旅客1221.93萬人次,貨運量13.50億噸;2018年過閘貨運量達到創紀錄的1.42億噸。

拦洪削峰“杀手锏”,绿色电能覆盖大半个中国——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

2019年8月,盛夏時節,在藍天白雲和一江碧水的擁抱下,一艘船舶“乘坐”三峽升船機,從上游面下降到下游面後,平穩駛出下游引航道。 攝影:湯偉

今年國慶黃金週,已免費開放5年的三峽大壩5A景區依然火爆,成為中外遊客打卡熱門地,累計接待遊客逾20萬人。

拦洪削峰“杀手锏”,绿色电能覆盖大半个中国——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

今年國慶期間的三峽大壩旅遊區罈子嶺

攝影:韓伶娟

真正的大國重器

支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大江東去,全長2309米、海拔185米的三峽大壩巍然橫鎖,上游的高峽平湖與下游的滔滔江水相得益彰,峽江兩岸鬱鬱蔥蔥。國慶前夕,記者再次來到三峽壩區,感受這項世紀工程的壯美。

“我幹了很多工程,到現在最睡得著覺的還是三峽工程。”幾十年來對工程質量嚴苛把關,讓三峽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鄭守仁院士每每底氣十足。國慶前夕,79歲的他榮獲新中國成立70週年“最美奮鬥者”稱號。

鄭老告訴記者,三峽工程經過了連續9年試驗性蓄水、10年跟蹤,經受了汶川地震等各種考驗,各項指標完全正常,對環境沒有產生不利影響,已經取得良好效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雲認為,經過多年的監測分析,三峽工程運行情況“總體良好”。

拦洪削峰“杀手锏”,绿色电能覆盖大半个中国——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

“三峽工程的成功建成和運轉,使多少代中國人開發和利用三峽資源的夢想變為現實,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的重要標誌。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優越性的典範,是中國人民富於智慧和創造性的典範,是中華民族日益走向繁榮強盛的典範。”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三峽工程時給予高度評價,並強調“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拦洪削峰“杀手锏”,绿色电能覆盖大半个中国——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

三峽集團宜昌市猇亭區汙水廠網改擴建工程

隨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三峽工程正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支撐。去年以來,三峽集團組建長江生態環保集團,首次註冊資本金100億元,併發起設立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長江生態環保專項資金和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一批致力於長江生態保護的全產業鏈、全要素配置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

拦洪削峰“杀手锏”,绿色电能覆盖大半个中国——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

值總:唐東軍 責編:雷海超 美編:羅璐

來源:《湖北日報》2019年10月10日03版

拦洪削峰“杀手锏”,绿色电能覆盖大半个中国——三峡工程 百年梦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