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动漫推荐:《编舟记》

《编舟记》的原作者是《强风吹拂》原作者三浦紫苑。她用“长跑的目标不是更快,而是更强”,让长跑这个慢吞吞的运动充满了别样的燃;

之后她将词典比作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让大家领略词典编撰背后不为人知的“热血”故事。

动画和电影的改编都比较完全,阅读原作的过程更像老友重逢。三浦紫苑的个人风格鲜明,仍是喜欢着眼一小撮不在舞台中央的寻常人们,在静水流深的缓慢叙述中传达出沉静却坚韧的力量,最适合在寂静的夜里慢慢品尝。

《强风吹拂》如是,《编舟记》同样如此。在创作序列上,获得书店大奖的《编舟记》犹在《强风吹拂》之后,内里传达的对于某件事情始终如一的坚持正是一脉相承。只不过主人公由大学生变成了职业编辑,事件从箱根驿传变成了辞典编纂。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如果将《强风吹拂》视为成人后踏入社会前的一种隐喻,那么《编舟记》则是步入社会后直面职业选择与人生道路的正面交锋。前者更具浪漫色彩,而后者则更坚实,因而,《编舟记》中的坚持,具备令人肃然起敬的现实感。

不止于热爱,不止于职业

在大陆第一版的编辑推荐语中有这么一句:究竟要燃烧什么,才能激发出真正的热情?动画中是西冈见到马缔对于编纂《大渡海》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后问自己的话,在他看来,能找到一件真正热爱并全情投入的事是幸福的,当然如此。

辞典编纂是毫无疑问的冷门职业,所以故事开头松本老师就开宗明义地表达了他的独特性:

“编纂词典的工作和一般的书籍或杂志都不同,是个非常特殊的世界。需要有耐心、不厌倦繁琐的工作;专注于词汇的世界,又不至于迷失其中,同事具备广阔的视野。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有这种年轻人吗?”

其实,《编舟记》是很简单的单线故事,既可以理解成一群人为了编纂《大渡海》前赴后继燃烧青春乃至生命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从松本老师到荒木编辑到主人公马缔光也再到新晋女编辑岸边绿的单线传承。

在故事中,职业精神与真心热爱是时刻交织在一起的,很难说是始于热爱终于职业或者反过来,不止于热爱,也不止于职业。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松本老师当然是始于热爱的典型,本是执掌教鞭的大学教授,以远不到退休年龄的时候选择退休而全力投入到辞典的编纂中,一直是推动《大渡海》前进的精神领袖,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挂念。

所以,没有赶上正式出版就去世才会让人感到格外伤心,有些事为之付出了一辈子却没有等到开花结果的时刻,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坚守中,平凡的生命因而伟大起来。

荒木编辑与松本老师类似,也是因热爱而直接投入到辞典编辑的职业生涯之中,即使中途不得不退出奋斗一生的前线,也要在离去之前找到合适的继承人,他和松本老师是一个类型的人,注定也将为之奉献一生。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编舟记》优秀的地方其实在于马缔和西冈两人的刻画,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相反的一类人。

不仅从性格上,马缔是不善与人交际的“宅男”,西冈则是公关水准一流的外向派;在对待编纂辞典本身,被荒木发掘的马缔传承了松本老师和荒木编辑的精神,是天生适合编辞典的人,而西冈所在的五年不过是出于职业精神在对待一份养活自己的职业而已,对于辞典本身并无特殊的信仰与热爱。

只不过在编纂和相处的过程中,二人发生了互补的变化,马缔的热情打动激发了西冈的干劲,使得他也开始由职业转向兴趣直至热爱;而西冈在待人接物上的游刃有余也多少打开了马缔过于内向的心扉,正如松本老师说的,二者成了一对好搭档。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尽管西冈最终离开了辞典编辑部,然而他身上没来得及展开的“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在没有像马缔他们心底热爱加持的情况下,似乎更加值得思考。这是一个成年人面对职业的端正态度——不论是否喜欢,做好应该做的。

这即是最简单的“职业精神”的内涵,所谓“职人精神”或“工匠精神”,更多情况下都不是出于喜欢开始的,而是长期坚持把工作做好的事实造就出来的。

这一点,在后来调入的女编辑岸边绿的身上也有体现。从事三年时尚编辑工作的岸边被调到辞典编辑部,自认是被“发配”到了边缘部门,自己既不喜欢这个工作也不喜欢这个部门,然而却还是硬着头皮干了起来。

没有因为不喜欢就逃避,也没有因为不合心意就消极怠工,拿出最起码的对待共工作的认真态度,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打扫与整理工作,职业、利落。甚至还会怀疑自己能否胜任辞典编纂的工作,都是出于对职业本身的思考。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在岸边身上,其实有着马缔和西冈的双重影子。对待辞典的态度转变和西冈是同样的路径,都是从职业本身生发而出的热爱,但她身为辞典编纂的资质却是和马缔如出一辙。

无论是马缔告知她的原上司“工作能力优秀,对语言文字很敏感”的评价,还是有如传承一般在面对怎么解释“右”这个词的时候,给出了和马缔同样的答案。马缔与西冈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在岸边身上合流,也预示着这项事业的后继有人与无限希望。

《编舟记》中的每一位都有令人敬佩的职业精神,他们或者出于热爱,或者出于对职业本身的认真态度,都表现出了对所从事职业的足够的尊敬与责任感。

这是这部作品的底色与基石,踏踏实实的现实感铸就的具有说服力的故事。

“舟”与“海”:语言的比喻

“舟”与“海”的比喻实在精彩,且不去探讨背后的语言工具论思维是否合理与先进,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纠缠。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将无垠的思维世界与语言表达比作同样广袤无边的海洋,把承载感情与语义的词汇比作渡海的小舟,在巨大的无力感与自身的渺小感之间搭起一座浪漫化的中继处,然后再用“编”这个极富动感的词来统摄,映射出辞典编辑们的决心与扎实的工作。

一个“编”字,恰好呼应着松本老师的“编辑的条件”——需要有耐心、不厌倦繁琐的工作;专注于词汇的世界,又不至于迷失其中,同时具备广阔的视野。

马缔光也正是以身作舟的典型,出身于语言学专业的他积累的只是有关“语言”的知识,而本身却是拙于表达、不善言辞的人,所以才会在追求香具矢的过程中写下了有如天书般的15页情书。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尽管有堪称宏富的海量知识,却还是难逃“言不尽意”的罗网,或者说词不达意。只因在“语言”这个浩瀚无垠的海洋中,受限于过往经验与表达的束缚,要找到能令彼此瞬间相通的方式是很难的。

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所谓“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没有规律可言的”。

在语言学发生转向之前,我们信心满满地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我们能够用语言来描述一切,语言是最完美的工具,它的边界足以囊括我们思维的边界。

然而事实始终如此吗?且不说自古以来就有“言不尽意”的说法,《文心雕龙》中“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既乎成篇,半折心始”之类的句子,这种盲目的乐观本身不正是一种傲慢吗?

这里无意做过多学术上的探讨,语言学转向之后世界或许更加谦卑与自省,或许一如往常般傲慢,无论如何,我们仍旧始终在这座海洋中徜徉与迷失。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正如马缔的情书尽管没有被香具矢全部读懂,但其中传递出的真诚拙朴的感情与郑重其事的态度,绕过了语言这个工具本身直达对方的心灵。这种处理方式,或许正遥相呼应了《庄子》中“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寓言。

“你来啦。”马缔指尖碰到的物体和猫毛截然不同,几乎与此同时,传来了香具矢的声音。“嗯,我来了。”马缔惊呼一声,急忙想要做起来,却没起得来。这时,香具矢正好压在了他的肚子。她匍匐在马缔身上,将脸靠了过来。刚刚出浴还湿漉漉的头发垂落在马缔的指尖,她的小脸绽放在黑暗中。“收到那么真诚那么深情款款的信,我怎么可能不来。”

“舟”与“海”的比喻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巨大的孤独感。正因我们每个人都是孤身流浪在这片无边无际的海洋之中,始终伴随有无法言说的孤独,所以当一颗心因另一个人而悸动之时,美好的恋情开始的时候,对于“舟”的渴求才愈发强烈。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处于恋爱状态中的人是创作欲望最强烈的,即使平时毫无文学爱好的人也能天然就写出肉麻的情书与情诗。或许正是由于这片海洋的存在吧,好不容易找到了可以暂时排解孤独的方式,自然就走到了这个地方。

《编舟记》其实并未有太多篇幅着眼于爱情的描写,无论是马缔与香具矢,西冈与丽美还是岸边和宫本,更多地都是在写恋情开始的那一刻,至于之后如何相处、感情如何发展都是一笔带过。

正如刻意忽略了编纂过程中的十多年一样,只写了最初的开始,这种留白方式显然也是作者的刻意设计。一方面是不让爱情喧宾夺主干扰主线“编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无不想沉溺于语言之海的意味。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由此再看最初荒木将编纂《大渡海》的任务交到马缔手中时对他说的那句“要做出一艘可以让人安心乘坐的好船”的重量,无疑是郑重的托付和衷心的嘱托。这些认真想要“编舟”的人们,在面对无垠的语言之海时展露出的勇气与决心,才更加令人肃然起敬。

对于投入编纂辞典这件事的初衷,《编舟记》给出了自己朴实而有力的答案:

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连,为了在语言的海洋中能找到彼此,有一群人毅然决然地开始了编舟的工程,静穆而伟大。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时间的魔法于细微之处发光

十五年,绝对称得上是漫长的时间,而支撑着马缔他们坚持下来的,也许不仅仅是一句“职业精神”便能概括。

忘了是在哪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大概我们的精神结构要求我们注定不能为了仅仅是养活自己而从事某种职业”,这话说得或许绝对了些,但放在《编舟记》的语境之下,刚好合适。

《编舟记》刻意营造了一种克制而沉静的叙述氛围,大多数情况下都描写编辑们与编纂辞典这件事搏斗的过程,对于时间的流逝则没有大肆渲染,反而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了十多年的时间。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只是在此之前,通过种种事件的渲染已经预示了这十五年注定是横拢地拉车一步一个坎的十五年。

无论是最早面临夭折的境遇之时,西冈挺身而出利用舆论手段倒逼公司不得不将之坚持下去从而牺牲自己被调入宣传部(其实客观上以西冈的能力和性格来说宣传部更合适),还是公司高层刁难编辑部自筹资金推进项目。

在具体做事的过程中,除了事情本身,还要面临内部、外部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种种争取、妥协、让步、等待,各种琐碎的事务都会成为牵扯精力的源头,在这种一想可知的情形下,隐去的叙述自然不是那般轻松。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留白给人的想象反而更突出了编纂辞典这项事业的艰难和马缔他们付出心血的可贵。

马缔他们用职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与编辑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于各种细不可见的微小之处长期坚持,绝不辜负过去的每一个日子,甚至将之变成血液里流淌的东西。所以我们也才看到动画中面对曙光造纸的宫本,马缔一次次地苛求纸张的质地。

从缺乏“顺滑感”到满足了顺滑感之后却缺乏韧性,一次次地对辞典用纸提出精益求精的要求,而令我们感到震撼却是以宫本为代表的造纸厂职人们用同样精益求精的态度一次次地回应马缔的要求。

动画中就表现了三易其稿的过程,而可想而知在十五年的漫长时间中,类似的事情又发生过多少。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就连马缔与香具矢的结合都有着“天命”般的安排,原作中有提到正因为都是潜心于一种目标的投入,所以马缔才是会理解香具矢与更适合她的人。

最初,香具矢来到东京成为“梅之实”的学徒工,就曾说过“无论多少年,我都要成为厨师”这样意志坚定又掷地有声的话。十五年后,她已经是“月之隐”的店长兼主厨,完成了当年的梦想。

香具矢又何尝不是最理解马缔的那一个呢?一边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一边默默支持理解着同样向着目标前进的马缔,即使只是简单的一餐,端给马缔的都是无声的鼓励。不仅仅出于夫妻之间爱,更出于处在同样立场之下的战友般的情谊。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来自外部的困境总会想尽办法去克服,最难的还是攀登所从事的事业本身这件事,编纂辞典是极复杂和细致的体力活,必须全情投人,而人难免疏漏与犯错,以致于在长期的工作中,一个细小的差错都有可能毁掉之前的一切。

一个词条没有收录这种操作性错误在四校才被岸边发现,这令极度认真负责的马缔产生了近乎怀疑人生的错觉,所以不惜再将已经完成的校对从头来一次,以近乎偏执的态度。

细节之处见人品,同样决定成败。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从小当家开始,美食动画中绕不过去的一个梗就是所谓“会发光的料理”,每当一道尽心尽力完成的料理被揭开品尝的时刻,总伴随着耀眼的光芒。这光芒象征着一位厨师的用心与高超的手艺。

其实,这个光芒是在向着一个目标持续前进、不断坚持的过程中,被时间本身所赋予的。《编舟记》同样如此,来自于松本、荒木、马缔他们日复一日于细微之处的长期坚持,再用一个长达十五年的时间刻度打磨之后,时间的魔法便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编舟记》——置身于语言之海

所以,当故事最后不善言辞的马缔面对公司高层要削减发行量的时候,他才会据理力争“不可能卖不出去”。当然不可能,这是来自十五年持续坚持、克服了无数内外困难最终诞生的杰作,这是每一秒认真对待的时间赋予他的底气。没有理由卖不出去!

《编舟记》,没有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与豪情壮志,只有一群活在现实中的职人,以年为单位做着一件在常人看来有些无法理解的工作,再平凡不过的日常。

诞生于平凡日常的坚持,看似不对等的付出与略显傻气的不知变通,在漫长时光的浇灌下,会开出名为“伟大”的花,多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