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律師接受刑事案件的“四要素”

這是2019年2月25日在新浪博客發佈的一篇文章,也是與湖南“無罪律師”羅秋林電話閒談的感悟。我們都過了“缺案件”的年代,就需要“挑選”一些適合自己的案件。

資深律師接受刑事案件的“四要素”

資深律師不同於年青律師,他們早就過了生存期、發展期,已經進入穩定期甚至成熟期,或者說進入王思魯律師所言年入穩定在80萬以上“有尊嚴的新階段”。這些律師接受刑事案件比較“挑剔”,有他們的標準,簡言之就是“四要素”。

1、是否有辯護空間

資深律師不缺案件,早就過了青年律師“飢不擇食”的年代,反而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有食慾”才是第一要素。資深律師接受刑事案件的“食慾”就在於該案件是否有辯護空間。沒有辯護空間的案件,律師代理沒有實際辯護效果,有損自己的“光輝形象”。有辯護空間的案件,即使收費低一點,只要不是太離譜,都可以商量。羅秋林律師就說資深律師要愛惜羽毛,那些明顯沒有辯護空間的案件,再高的收費都沒意思。

資深律師接受刑事案件的“四要素”

2、是否信任辯護律師

資深律師接受刑事案件,解決了“辯護空間”問題,就要解決是否被“信任”的問題。委託人慕名而來的案件當然好說,他知道你有成功案例,知道你有“金剛鑽”可以攬“瓷器活”。委託人如果是熟人介紹過來,這位熟人很有地位當然可以保證委託人信任律師,但如果這位熟人地位不高甚至是員工推薦給老闆、下屬推薦給上司,這就需要在交流過程中展示一下自己的專業能力,獲取委託人信任。如果委託人一來就要求“保證”取保候審或者保證緩刑,這種案件還是不接為好。

3、是否有辦案時間

資深律師不應該辦案太多,象那些一年辦案四五十個甚至七八十個的律師,很難想象他能自己親自辦案,更遑論保證案件質量。很多知名律師都是“接單”後“轉包”給年青律師,收費是知名律師標準,服務是年青律師水準。資深律師每年辦案二十個左右足矣,這才能有時間親自辦理案件。資深律師應該是一線律師,不是在辦案就是在去辦案的路上,即使有參加論壇、講座、培訓那也是點綴。資深律師收費一般都不低,切不可沒有辦案時間卻接下案件誤了別人。曾有某知名律師讓執業不滿兩年的年青律師主辦某涉黑案件,這如何保證質量?

資深律師接受刑事案件的“四要素”

4、是否收費合理

資深律師收費一般比青年律師要高,畢竟是“熟手”具有專業價值。“南毒王”惠君琦就說自己在本地辦案20萬起,外地辦案翻兩番,這其實就是資深律師的“行業標準”。當然,如果遇上有辯護空間特別是無罪辯護空間的案件,資深律師可以考慮給個折扣。如果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案件,某些資深律師就會自帶乾糧滿世界蹭熱點。雖然我不贊同這種方式但不少資深律師也是把“廣告效應虛擬收入”計入律師費,這也是可以考慮的。

律師去外省辦案,應該把工作生活結合在一起。能夠在辦案之餘,美景美食美文都不辜負,甚至結交當地律師朋友或文人朋友,組織一些法律講座,也很有趣。律師不可辦案太多,否則如何保證辦案質量,如何有時間享受生活情趣?

資深律師接受刑事案件的“四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