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撕裂了韓國:淺析中韓女性成長“對比”與困境

《82年生的金智英》撕裂了韓國:淺析中韓女性成長“對比”與困境

2017年,一本《82年的金智英》在韓國橫空出世。

2019年,那個間接使"熔爐"法案誕生的演員孔侑,即將出演電影《82年的金智英》。

一本在五千萬人口中,居然被賣出100萬本的書;

一本只要是身為女性在公開場合,表示在看就會被無數口水淹沒的書;

(Red Velvet的隊長Irene,只因為公開在社交軟件上表達看法,就被極端"撕裂"相片,表示"不滿";)

《82年生的金智英》撕裂了韓國:淺析中韓女性成長“對比”與困境

一本同名電影才剛公佈男女主演之時,就被惡意"詛咒"演員的書;

(作為女主的鄭裕美一被公佈,網站立刻被"惡毒"言論屠版。)

《82年生的金智英》撕裂了韓國:淺析中韓女性成長“對比”與困境

也是一本,從誕生之初,就因為描述那些深藏在人性骨子裡的,重男輕女、社會對女性"不恥"行為的歧視、女性職場歧視以及爆發討伐般"媽蟲"問題的,深層社會話題,從而帶給韓國潛在"跛腳"男女社會,當做匕首去"撕裂"的書。

("媽蟲",就是指那些無法在公共場合,管教大聲喧譁吵鬧孩童的年輕母親的,帶有強烈侮辱和諷刺的韓國新造詞,可以類比中國的"熊媽"—無法管教熊孩子的媽媽,後續這個詞,也擴大到諷刺那些不上班,花丈夫錢的家庭主婦們。)


01 韓國式"跛腳"社會下的必然產物

在這個只有五千萬人口的小小半島上,他們在日據期間反抗過,在戰後崛起過,很快成為一個經濟超前的發達國家。

但也因為曾經深受著儒家文化的影響,封建王朝那套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被深深植入血脈,並帶到現在這個社會中。


給當代女性的"棒喝"

你我都是"金智英"

出生在1982年的金智英就是誕生在這麼一個社會中。

從上代,上上代一直傳承的觀念就是"男為天,頂天立地;女為地,甘願奉獻"的"規矩"。

金智英的奶奶是這麼做的,所以不管多艱難,拼命也要生下大舅舅、小舅舅;金智英的媽媽也是這麼做的,所以因為前面生了兩個女孩,第三個女孩只好含淚打掉,為下一個男孩的誕生做準備。

這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從骨子裡開始就相信,只有男性才能傳宗接代,女性的職責就是“繁殖工具”,生不出兒子,就要一直懷孕,就算生到子宮脫垂,也必須生下為止。(相信我,這個用詞已經很“文明”了。)

小男生故意"欺負"金智英是因為"喜歡"她,連老師都給金智英灌輸,男孩的所有"欺負"行為,是愛的表現。

也許大多的校園霸凌,從一開始或許都是"無意識"的,後來因為"意外"的"支持",就會被無限擴大。

然而可笑的是,這些年播出的偶像劇們,居然還在樂此不疲地演繹著,因為被男生"欺負",所以在過程中就產生了美好的愛情的故事,這是要告訴我們,

欺負你,是愛死你?!

補課晚歸,被尾隨的金智英,在爸爸眼中是因為"裙子太短"、"故意晚歸"所以,"活該"被男同學"看上"。

一切潛在施暴者,似乎都會被"責難女性"的說法,被諒解,其中有同樣性別的男性,也有"幫兇"女性們。

這就像是前幾年轟動印度的那個"公交輪X案"一樣,事後不但男性有各種"詭辯"的說辭,甚至夾雜在其中的,竟然還有女性們的"責難"。

這次事件中,最可怕的不是那些男性對於施暴者的"辯護",而是那些發聲的女性們,打心裡就覺得受害者是因為衣著"不端","好"女孩不應該深夜還在外面,所以"活該"被男人"教訓",男性就是高貴的,被"教訓"應該忍著。

下班後的被迫應酬,被迫灌酒,被迫接受成為,男上司因為要接女兒離席的替代品,接著被"騷擾"性的慫恿,因為在公司上班,所以,金智英必須習慣,且不能反抗,因為是職場"潛規則"。

借酒行兇,事後藉口"不清醒",不是"故意"的,已然成為騷擾者或者施暴者的常用託詞。

《82年生的金智英》撕裂了韓國:淺析中韓女性成長“對比”與困境

韓國酒桌“文化”

這種充斥在各種,金融界、娛樂界、公關界、廣告界等等,職場上默認的"規則"早已屢見不鮮,甚至還有"吃不到",還敢反抗後,被"曝光"後的某教授,在事後"咬牙切齒"地控訴、造謠著女性自身的不檢點、本來就隨便的荒唐事件。

作為女性,看到這一段剋制的"日常"描寫,就像是被"打醒"了一樣,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作為成長在90年代的女性,回憶過往,感受只會更加驚心,那些本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到頭來不過是被從小植入的"男權至上"。

是的,慶幸我是生在中國,生在有"獨生子女"政策的90年代,所以得以享受"兒子"的待遇,成為時代中獨有的產物—"女兒子"(Female son),至少我可以像兒子一樣"好好"的成長。

可是,長大後,就會發現,女兒就是女兒,就算被作為"女兒子"養大的我們,到現在依舊難以避免,在婚姻中,會被催生兒子,甚至二胎開放後,再次被催生第二個兒子的現狀,難道到了現代社會,還只認兒子?!

更不要說在學生時代,職場中和金智英一般的,使我們覺得"理所應當"的"潛規則",我們會質疑,或許會反抗一二,但是,現實是殘酷的。

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的你,或許可以和一個人抗爭,表達自我。

可是,當你要對抗的人,加到十個、百個的時候,我們真的還有勇氣抗爭嗎?

最後的結果,就是你我都被同化成那個"金智英",所有不滿都只能在心裡默默忍受,小心翼翼避開"陷阱",在風雨飄搖中艱難成長著,活著。

《82年生的金智英》撕裂了韓國:淺析中韓女性成長“對比”與困境


02 中國式"平等"社會下的"未來"

五千年來,自從孔子誕生,開始廣收門徒,著書立傳開始,儒家文化就一直深植在中國文化的內核中。

從封建王朝到新中國的成立,我們艱難崛起,從男女共同協作下的"最佳"力量,延續到現在,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


給中國女性的"警告"

我們都是高級版"金智英"

金智英好不容易熬過了大學,艱難找到了"好"工作,但,那又怎樣,只要到了"應該"結婚的年齡,還是要結婚的,所以嫁給了門當戶對的學長,然後按部就班地生下女兒,在和丈夫"商量"中,"瀟灑"放棄工作,成為兩家人,社會所期待的,"正確"的家庭主婦。

丈夫很"好",偶爾會"幫"金智英做家務,偶爾會"幫"她帶孩子,答應孩子長大一點,會"幫"她找工作。

在這個被"男主外,女主內"高度統一價值觀的社會里,這樣一個會"幫"妻子做家務,帶孩子的丈夫,不就是那個大家會羨慕的"好"男人嗎?這有什麼不對的?

是呀,那些"立"好爸爸、好丈夫人設的明星們,不就是因為社會都認可這個價值觀是"正確"的,所以爭相標榜自己嗎?立好了,他們會得到更多"迷妹"們的喜愛。這沒什麼不對的。

是嗎?真的嗎?

你看,在中國網上流行的那些關於男朋友,老公的"送命題"的盛行,那些男性作為另一半,不斷展現低眉順眼的"愛她就買包,愛她就給她買口紅","沒有什麼是一個包不能解決的,有的話,就買兩個"的,看著就"解氣","爽"的標語。

《82年生的金智英》撕裂了韓國:淺析中韓女性成長“對比”與困境

彷彿男性在"家中"的地位真的就是如此,但是,現實中,尤其是作為在婚姻當中的妻子們,真的如此嗎?

那些被粉飾地光鮮亮麗的"好"男人們,那些被捧上家庭地位"最高"的女性們,你們心裡真的這樣認為?

在我們這個社會絕大多數資源,還掌握在年長男性手中的中國,我們女性的地位真的有那麼高?

要是你覺得是,我恐怕難以認同

我想,我們也曾經,掙扎在原生家庭中,50、60年代的"男為天"根深蒂固的觀念裡;

我們也曾經,陷入入職之前被"按例"詢問,你是否決定在三年或五年內不結婚,不生孩子的"選擇題"裡,只有答是,你才會與被男性"平等"對待,委以重任,而不是"抱歉"通知你,不好意思,你可能不適合我們公司的預知結果裡;

《82年生的金智英》撕裂了韓國:淺析中韓女性成長“對比”與困境

我們也曾經在鼓起勇氣結婚後,在催生大軍的催促下,草草失去工作,生下孩子,此後不管是沉浸在,"等孩子大一點"你就可以去工作的"謊言"裡;

我們也曾經搖擺在"平衡在家庭和事業"的"偽命題"裡,只為等待著丈夫那一句"我養你呀!"的承諾里,沾沾自喜,覺得"老公真好"的幻想中。

那些被包裝地華麗的"男為天"的思想,就這樣開始侵蝕著我們的人生,不是嗎?

所以,很遺憾,沉浸在這些"蜜糖"裡面的我們。

或許都是"高級"版的金智英吧。


03 為了不成為下一個,下下個金智英

如果,你沒有像"金智英"一般,在毫無徵兆下在34歲,家庭幸福之時"發病",變成另一個人的話。

我想,至少,我們有可以不成為"金智英"的選擇。


為了不成為下一個,下下個金智英,我有三點想說的:

1. 審視自我,認識那些"不平等"的觀念

也許你現在正處於校園、職場或是家庭中,首先,我們應該開始審視自己本身,從牙牙學語到如今的模樣,認識到,我們究竟在那些方面受到這種潛在的"觀念"灌輸。

諸如,男孩欺負你就是愛你的表達

被家人教育女孩子不應該穿"花裙子",因為會有壞人會"看上"你;

你這個年紀該考慮結婚了,所以不適合這個職位;

你都結婚一年了,還不生孩子,生兒子比較好,因為老話說得好,養兒防老

當了人老婆,當了媽媽,就應該照顧好家庭,照顧好孩子,照顧好老公,讓在外辛苦賺錢的老公,沒有後顧之憂等等。

只有認識到這些或許帶有"落後"的觀念之後,你才能真正從思想上醒悟。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思想,所以,勇敢拋開自己認為"不對"的觀念,並從現在開始,擁抱"認為對"的觀念,為下一代言傳身教。

《82年生的金智英》撕裂了韓國:淺析中韓女性成長“對比”與困境

2. 加強自身"新"觀念的認識、提升:

我們都不希望成為下一個金智英,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學會拒絕,學會勇敢地"反抗",即將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平待遇。

而不是依舊去做,那個看起來有幾分懦弱的"金智英";

那個就算感受到自己正在遭受不公平對待,卻依舊只敢在心裡"叨唸"而不敢真正反抗的"金智英";

那個從未選擇勇敢去"出頭",那個只會選擇做沉默的大多數,只會"安心"地默默享受著社會或者周圍的女性們反抗的"成果";

那個用盡"聰明"在"固有觀念"的不公中權衡自身利益,從來不去爭取,只會"利己"的"幸運的金智英"。

只有先認識到種種加諸在我們身上的不公,才能有針對性地努力提升,然後"成長"起來。

要相信,所有的"權利",都是需要自己努力去爭取的,沒有任何的"成果"是可以不勞而獲的,我們為此付出的一點點"星光",最後遲早會燎原成一片燦爛的"星海"。

《82年生的金智英》撕裂了韓國:淺析中韓女性成長“對比”與困境


3.社會不是男權的,也不是女權的,男女應該相互幫助成長::

關於這一點,我一直堅信我們儒家文化中"優質"部分中的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也相信,我們信什麼,就會成為什麼

,所以最終我們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還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

那麼,如果希望女性在這個社會中,地位得到提高,得到尊重,得到應有的"平等",不會在各個方面,被不公平對待,那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

我們不希望在這個依舊偏男權的社會中被"歧視",那麼就不要讓這個社會成為女權社會,將心比心,你不希望被"歧視",那麼男性們也不希望被"歧視"。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男女相互幫助,共同成長

如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的分享,她與丈夫就是相互幫助,共同承擔家務,育兒的,你看,男女相互幫助,最能更好地成長。

或許,那個"完全"男女平等的社會,很難出現,但只要我們一直相信,遇到不公會發聲,會拒絕,會反抗,會爭取。

就像這句話:

所謂的平等,不是你該做什麼,我該做什麼,

而是我理解你和我不同,而你也認可我的不同。

《82年生的金智英》撕裂了韓國:淺析中韓女性成長“對比”與困境

最後:

在小說的末尾,金智英究竟治癒與否,結局是開放的。

所以,作者趙南柱留下一段話:

"女兒說她長大以後想要當太空人和科學家,我希望、我相信,也努力想辦法讓女兒的成長背景可以比我過去的成長環境更美好,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我想,直到最後,作者本人也是永遠帶著"愛"的希望。

是的,難以否認,因為還存在巨大不公平對待的,如《歡樂頌》的樊勝美,如《都挺好》的蘇明玉,但這些都一一被展現在我們眼前,看到她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爭取。

趙南柱希望即使現在我們或許是"金智英",但通過她的發聲,她點亮的一點星光開始,讓各位不想再成為"金智英"的女性們,積極地、勇敢地點亮屬於自己的星光,齊心協力把"不公平的烏雲"驅散,還大家一片閃耀的星空!

這個世界太“殘酷”。

願以後我們再不做那個82年生的金智英,

願每位女性都可以做自己,活出美麗精彩而自信的一生

願我們生而為女人,不必“抱歉”地生活。

文:長了鹿角的兔子(喜歡讀書也喜歡看電影,打破固有概念&站在對面,理性觀察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