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子閩:打造現代化國際海港樞紐,譜寫港航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福建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子閩:打造現代化國際海港樞紐,譜寫港航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人民網記者專訪福建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子閩(左) 政東攝

福建省背山面海,港口岸線資源豐富,大陸海岸線長3752公里,沿海港灣125處,其中有7個優良深水港灣可大規模開發建設10萬噸級以上泊位,有40多公里岸線可建設20-30萬噸級大型深水泊位,深水港口岸線資源居全國前列。港口既是福建連接水陸域的重要樞紐、物流發展的重要平臺和臨港產業佈局的重要依託,更是推動海西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福建港航發展始終與國家戰略同脈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港航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牢牢把握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沿海港口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港口經濟總量和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福建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子閩說。

港口互動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為促進港口協調發展,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福建省交通運輸廳持續深化沿海港口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打破行政區劃,整合成四個港口,有效增強了統籌發展力度,保證了全省港口發展“一盤棋”的理念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張子閩介紹,目前廈門港海滄和福州港江陰以集裝箱運輸為主,羅源灣可門和湄洲灣北岸以大宗幹散貨運輸為主,湄洲灣南岸、漳州古雷以臨港工業為依託、液體化工運輸為主,並相應配套建設重點港灣的大型深水航道。

如今,福建沿海港口已形成科學分工、錯位發展、良性競爭的發展格局。截至2018年底,福建沿海港口已建成生產性泊位482個,實際年通過能力達7億噸,集裝箱年通過能力超1800萬標箱;萬噸級以上泊位181個,配套建成了25萬噸級湄洲灣航道、20萬噸級廈門港主航道等一批大型深水航道,具備停靠世界集裝箱船、郵輪和散貨船最大主力船型條件。

2018年,福建全省沿海貨物吞吐量完成5.58億噸,其中集裝箱1647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7.3%、5.3%。全省港口開通集裝箱航線約280條,通達近60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個港口,開通廈門到布達佩斯、漢堡、杜伊斯堡、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莫斯科等6條國際班列,通達12個國家的30多個城市。福建率先提出和實踐的“絲路海運”品牌,自2018年12月20日開航至今,得到超過100家港航物流企業響應,50條航線通達東南亞、印巴、西非、中東等地區,並在不斷增加和拓展。

在港口生產迅速發展的同時,福建的航運實力也在快速增長,至2019年8月,全省船舶總運力已達1145萬載重噸,運力規模10萬載重噸以上的企業達到21家,2家航運企業在全國船隊規模排名前20位、沿海船隊規模排名前10位,1家(泉州安盛)在全國內貿集裝箱運力規模排名第2,在全球班輪公司排名第16。

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加速崛起

9月27日,可容納1800名客人的7萬噸豪華郵輪“鼓浪嶼號”開啟首航之旅,以廈門港為首發母港,前往香港。“這是我國郵輪行業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張子閩表示,“‘鼓浪嶼號’是我國第一艘自主運營的豪華郵輪,落戶廈門的星旅遠洋國際郵輪公司是我國第一家國資大型豪華郵輪公司。”

廈門港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開始接待郵輪,隨著港口設施和服務不斷完善,廈門郵輪相關產業發展迅速,推動郵輪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今,廈門郵輪母港成為我國四個郵輪運輸示範試點之一,2018年接待郵輪96艘次,完成郵輪旅客吞吐量32.48萬人次,同比大幅增長10.74%。截至10月15日,廈門港接待郵輪已達100艘次,旅客吞吐量超過29萬人次,預計全年接待郵輪數量和旅客吞吐量將分別超過130艘次、40萬人次。

軟硬件設施不斷提升,港口營商環境更加優化,為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崛起給足了底氣:廈門港遠海碼頭、嵩嶼碼頭均可同時接待兩艘全球最大集裝箱船舶靠泊作業,廈門國際郵輪母港可接待世界最大的22.5萬總噸郵輪靠泊;廈門港免除政府收取的貨物港務費,實施集裝箱發展扶持政策;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動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監管互認,提供“一站式”通關服務;上線國內首創的廈門港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口岸通關時間縮短40%,報關率達98%,報檢率達到100%……

作為我國四大國際航運中心之一,廈門國際航運中心正在以全新的姿態,加速崛起。廈門港集裝箱運輸於1983年起步,2017年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標箱,超過臺灣主要港口高雄港,位居全球第14位。2018年,廈門港已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143條,完成貨物吞吐量2.17億噸,其中集裝箱1070萬標箱。

閩臺海上直航成為兩岸往來重要通道

2001 年 1 月 2 日,福建省正式啟動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地區直接往來客運,目前從事客運班輪航線的船舶達到17艘、4146客位,每天運營52個班航,日均運量超過5000人次,已成為兩岸間最經濟最便捷的黃金通道。2009年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地區直接往來客運量為137.8萬次,2018年增至197.2萬人次,增幅達43.11%。

2008年12月兩岸實現直接、雙向、全面“三通”後,福建省充分發揮對臺優勢,率先實現兩岸客貨滾裝運輸。2009年11月23日,廈門遠洋運輸公司“中遠之星”號客貨滾裝船從廈門海峽郵輪中心出發直航臺中。這是兩岸客滾船首次同時搭載貨物和旅客從廈門直航臺灣,也標誌著兩岸客滾運輸正式實現常態化。2011年11月,平潭海峽高速客滾航運有限公司“海峽號”高速客滾船開通平潭至臺中、臺北高速客滾航線,進一步促進了兩岸客貨滾裝運輸的發展。此外,從2014年開始,閩臺車輛互通行駛取得個案突破,4月臺灣新竹市媽祖鑾轎金身的藝閣貨車搭乘“海峽號”客滾輪入閩,並行駛到福州、莆田、泉州、廈門等地。

目前,福建省沿海港口(港區)已全部對臺開放,先後開通了4條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地區海上客運班輪航線,4條對臺客滾航線,9條閩臺海上集裝箱班輪航線,31條閩臺海上不定期散雜貨運輸航線,福建省成為已形成兩岸海上直航,福建沿海地區與臺灣金、馬、澎地區海上客貨直航,兩岸客貨滾裝直航三種海上直航模式兼具的唯一省份。福建對臺灣地區海上客運量佔大陸地區的99%,集裝箱運量佔三分之一,主通道作用日益凸顯,閩臺海上通道成為連接兩岸人員往來、經貿合作的重要通道。

綠色智慧港航建設成效初顯

在廈門國際航運科創中心,工作人員微調搖桿,碼頭前沿集裝箱橋吊正按指令有條不紊地運行。電腦屏幕上顯示是廈門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橋吊遠程控制系統。

在距離不遠的遠海自動化碼頭,數平方公里的鋼鐵矩陣上,巨型吊車正沿著滾軸,往來於集裝箱區和岸邊,無人運輸車踩著精準的節奏,安全有序地進行裝卸搬運作業。這是我國第一個全智能、安全、環保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也是全球首個堆場與碼頭岸線平行佈置的自動化碼頭。

“融合了新一代信息革命成果的智慧港口工程,有效彌補傳統港口管理的不足,使港口碼頭更具成本優勢、效率優勢和性能優勢。”張子閩介紹,廈門國際航運中心港口智慧物流平臺通過構建“一中心、四平臺”的智慧物流服務體系(一個大數據中心、港口智能集疏運協同平臺、多式聯運服務平臺、對臺海運快件服務平臺、一站式網上服務大廳),實現港口物流鏈各方之間資源的無縫連接與協調聯動,創新港口發展新業態;福州港務集團智慧港APP將船舶服務、集裝箱服務以及綜合查詢等業務從PC端延伸到移動端,進一步提升業務響應速度和貨物週轉效率。

與此同時,為了推進綠色港航發展,福建港航大力推進集疏港鐵路建設,推進水路運輸系統升級,積極發展海鐵聯運和水水中轉,進一步推動集疏港運輸向鐵路和水運轉移。2019年上半年,通過海鐵聯運方式進出福建省港口的集裝箱完成3.8萬標箱,同比增長36.0%。同時,福建省持續加快閩江內河航運開發,開展福建省內河水域劃分研究、閩江干流通航環境研究、閩江江海直達運輸及船型研究,力爭2020年實現閩江干流航道恢復通航,初步形成以閩江干流高等級航道為骨架的江海聯運通道,發揮閩江航運連接閩西南和閩東北兩個協調發展區的動脈作用,服務山海聯動發展。

港口營商環境更加優化

多年來,福建港航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行政服務全過程,推進新時期改革創新,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2016年,福建港航管理部門會同平潭海事局、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與建設局共同推出船舶證書並聯辦理機制,大幅縮短了海船證書辦理時限。縮減的辦證時間成本,成為沿海船舶企業看得見的效益增長點。在總結平潭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海事、水路運政、船檢三部門繼續在福建全省複製推廣這一措施,使更多的沿海船舶企業感受到改革的實惠。2018年5月,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的通知》,“海事、交通、船檢三部門聯合辦理船舶證書機制”被納入“對標國際先進規則,深入推進各領域改革創新”的措施之一。

2018年10月,福建港航管理部門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泰寧大金湖試點開展內河船舶“多證合一”,並於2019年起在全省推廣,進一步為內河航運企業節省管理成本、船舶燃油費、停運損失等各類費用。

近三年來,福建通過港航船檢“放管服”改革措施,累計已為船舶航運企業節省各項費用超過1億元,有力推動全省航運業、造船業發展。在全球航運業低迷的大環境下,福建船舶運力實現逆勢增長,至2019年8月底,福建船舶運力較2015年底增長250多萬載重噸,增幅達28.1%。

“放管服”改革為行業發展注入活力,福建省、市兩級相繼推出的港航扶持政策則為福建港航企業釋放了更多政策紅利。2012年以來,福建省級設立了促進航運業發展專項資金、省級港航發展專項資金等一系列行業扶持資金,對提升全省航運企業運力規模、優化運力結構、拓展港口腹地等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此外,福建省還加快實施港口合規收費減免,全面規範降低企業經營性收費,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

勁風鼓帆正當時,奮蹄疾馳譜新篇。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等多區疊加的優勢,為福建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注入了強大活力,也為福建港航發展裝上了新引擎。“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海港樞紐’,‘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這為福建省港航發展指明瞭方向。”張子閩表示,“港航發展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港航將著力補齊港航基礎設施短板,加快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全力打造‘絲路海運’品牌,拓展港口物流新業態,推動行業治理現代化,全力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國際海港樞紐,加快構建‘能力充分、服務高效、開放融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水運體系,加強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和地區航運交流合作,為建設新福建,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作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