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蘇軍吃黑麵包,德軍餓肚子,為何美軍頓頓都有肉?

楊健


二戰期間蘇軍的主食是黑麵包這個沒錯,其實除了黑麵包之外,還有魚乾、蕎麥湯、白菜湯、咖啡粉等一些輔食,對了,還有伏特加,這個是必不可少的。而到了戰爭的後期,有了盟軍的物資援助之後,蘇聯軍隊的伙食相對來說比戰爭前期還要好一點。至於題目中說的德國軍隊餓肚子,不知道題主是哪裡看來的,如果特定指的是在戰爭後期,那麼已經是強弩之末的德軍伙食確實不咋地,已經到了只能啃土豆的地步了。
▲二戰期間蘇軍的黑麵包

但是在戰爭的初始階段,德軍的伙食其實也是不差的,那些僕從國的資源全部都掌握在德國的手裡,此時的德軍在軍隊的後勤補給上可以說還是非常豐富的。比如歐洲戰場上的本土德軍,他們的主食是黑麥麵包,輔食則是包括有黃油、紅酒、土豆、果醬等,甚至還有巧克力和糖果這種奢侈的小玩意,戰爭初期有著這種後勤供應能力的德軍怎麼可能會餓肚子?即使是在非洲戰場的德軍北非軍團,人家的主食也是幹豆和黑麵包,以及意大利提供的牛肉罐頭,不過意大利的這種罐頭被德軍士兵稱之為“墨索里尼的屁股”,就知道這玩意有多難吃了。

▲二戰時期正在殺雞的德軍

▲在前線和士兵吃飯的元首

但是呢,因為北非戰場上德軍的後勤補給主要是由友軍意大利負責的,而意大利的後勤能力跟他的戰鬥力一樣都不怎麼靠譜,所以導致他們在北非戰場的軍隊出現了“經常性營養不良”,比如由於缺少各種維生素而導致的免疫力下降,因此,糟糕的後勤補給其實也是德國和意大利的北非軍隊失敗的原因之一。

總之,在二戰的中前期,西方列強以及其他一些歐洲小國的軍隊伙食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差,各種肉罐頭、肉乾、麵包、奶油之類的東西人家在戰爭初期還是拿得出來的,即使是日本,人家靠著“三光政策”,在東南亞地區的軍隊伙食標準不比關東軍差,日本帝國海軍的伙食更是可以媲美英美的。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罐頭

當然,到了戰爭後期,一些國家也確實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就比如題目中說到的德國,1944年之後基本上也就只能啃啃土豆了,唯一影響沒那麼大的應該就是美國了,人家自從直接參戰後,除了要保證美軍自己的後勤補給之外,還要給整個盟軍到處奶,各種物資全世界到處送,比如大家熟知的“斯帕姆”午餐肉,這玩意之所以那麼出名,除了廣告打得好之外,就是因為當時被當成主要物資送往全世界,除此之外,可口可樂、香菸、巧克力、糖果、冰激凌等這些奢侈品可以說也就美國還能保證給自己的軍隊持續供應,英國從1941年開始就從美國尋求物資援助啦,還有蘇聯,美蘇則是在1942年的中期簽訂援助協議的,因此到了後面急缺副食的蘇聯紅軍也才有機會嚐嚐斯帕姆午餐肉的味道。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的一份午餐

▲正在統計物資分配的美國後勤部

為什麼美國的後勤補給能力那麼強?因為人家有錢啊,當時的美國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那時你們以為最強的還是英國?錯了,從1894年開始,美國就已經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工業大國了;在一戰前的1913年,美國的GDP就快逼近整個大英帝國了,沒錯,是整個大英帝國,而不是單英國本土,1913年美國的GDP為18.93%,大英帝國GDP為19.7%,至於英國本土,則是隻有8.22%,

而到了二戰時期,美國早就成為世界第一幾十年了好吧,不管是哪方面的實力,吊錘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使輕輕鬆鬆的,不管是造武器裝備,還是軍隊需要的吃穿用度,在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面前都不是個事,不但生產自己用的,還要生產整個盟軍用的,這個年代的美利堅工業文明才是最偉大的。

▲美國海軍專門買來生產冰激凌的船

▲抱著一大桶冰激凌的美軍飛行員

舉個例子,“美國自由輪”聽說過吧,這是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的一種貨運船,這玩意的生產速度可以說就完全體現了那個年代美國的工業奇蹟,人家直接是流水線生產,到了後期每艘船的平均建造速度是42天就能下水(剛開始時需要230多天),最快紀錄是4天15小時30分鐘,是的,最快的時候,只需要4天半的時間就能造一艘貨輪出來,50多萬個零件,在100多個小時內就被組裝成了一艘船。當然了,這種自由輪的設計使用壽命只有5年,甚至在後期直接當成是一次性消耗品,因為德國的U型潛艇就喜歡打擊這些貨運商船。

▲“美國自由輪”的建造港口

當然了,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雖然很變態,但是因為要奶全世界,所以美國本土的民用物資配備還是有一定管制的,比如美國缺少橡膠,所以在1941年12月開始全國禁止銷售輪胎,1942年1月開始對申請者進行定額髮放輪胎,與此同時,美國戰爭期間生產委員會在1942年的1月1日宣佈,除了神職人員和醫生之外,其他人禁止購買民用汽車,因為大部分汽車工廠被投入到生產飛機、大炮、坦克等軍用裝備去了,與此類似的還有不少,在1942年6月開始,部分民用企業轉為軍用,停止生產各種民用金屬製品,比如自行車、洗衣機、冰箱、吸塵器這些。甚至是連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糖類,也需要定量購買。<strong>

▲二戰期間處於物資管制期間的美國本土

因此,在整個二戰期間,美軍的後勤補給之所以有那麼強,除了本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工業生產能力之外,合理的國內物資調配製度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畢竟連日本這樣的彈丸小國,實行軍國主義之後都能爆發出那麼強的戰鬥力,就更不用說是美國這種綜合國力甩日本十幾個太平洋的超級大國了,美國作為工業文明最燦爛的國家,一旦全身心開始為戰爭服務時,爆發出來的實力是非常驚人的,二戰時間美國造船、造飛機、造坦克就跟造香腸一樣,這就是超級工業大國的生產力的體現。


哨兵ZH


美國背後的龐大的生產能力和後勤投放能力是吊打德軍的存在啊!

你就想,光是美國陸軍在1943年總兵力830萬,但其中只有275萬是作戰部隊,只有1/3。而後勤保障方面的人員幾乎和作戰人員是1比1的配置,德棍的在作戰和後勤人數大約在1:2左右。毛子數據我沒查到,但至少早期主場作戰中,後勤比例不會太大。

而且你也得看運輸能力,美軍幾乎打仗都先保障後勤補給線,比如瓜島上鬼子餓的連蒼蠅都吃,美軍則補給無虞。

歐洲那邊也一樣,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登陸歐洲之後,打的也是一路平推。即便是在艱苦的阿登反擊中,有大量制空權的美軍依舊能靠空投補給而不至於餓死。


另外美國本土無虞,而且戰時工業讓他們的食物產能也飈高。反觀毛子那邊烏克蘭這麼大個糧食主產地和牲畜主產地被佔,能吃上個加料黑麵包就很好了。

德棍的話本身這麼大點地方,產能肯定跟不上,雖然可以從挪威、丹麥之類的進貨。但運到東線的後勤是個問題。

到了後來,德棍本土整天挨炸,鐵路之類的補給線更是破壞的不要不要的。產能和運力雙不行,餓肚子也是理所當然。


瘋狗的輕武


德軍餓肚子要看在什麼時期了,二戰前期德國的伙食還是挺好的,雖然法國嘲笑德國人吃土豆,但是德國人的主食就是土豆。並且德國是一個不怎麼會吃的名族,但不代表吃得差,下面舉例德軍二戰早期的一日三餐

早餐:

200g 黑麥麵包 (含大麥和7種果仁,大麥,大麥仁,黑麥仁,葵花籽仁,南瓜子仁,花生仁,鷹嘴豆)。150g 玉米仁粥 (溫熱),150g 火腿 或 豬肉/牛肉香腸,150g 奶油青豆/菠菜/胡蘿蔔濃湯,80g 黃油,1只雞蛋 (兩種任選一種:煮熟或者煎荷包蛋),10g 白糖 (可以衝咖啡的糖塊),25g 糖塊 (3到4塊 水果糖 或者 煉乳奶糖),20g 咖啡 (脫脂) 或者 20g 鮮奶油或者 茶 (紅茶,黑茶),15g 巧克力,3到5支香菸。

午餐:

300g 黑麥/大麥麵包,120g 法式大麥麵包,黃油小麥吐司麵包,120g 奶油西紅柿豬肉餡燉意大利麵條,250g 土豆燒牛肉 或者 燻魚 (沙丁魚,鱈魚,三文魚),80g 火腿或 風味豬肉香腸,100g 蔬菜沙拉(胡蘿蔔,豌豆,甘藍,圓白菜),50g 巧克力醬/黃油/鮮奶油/巧克力糖塊,25g 咖啡/茶,一個雞蛋,3到5支香菸,1個蘋果。

晚餐:

300g 黑麥/大麥麵包/法式大麥麵包,200g 烤豬肉/烤牛排,120g 火腿/煎圖林根白豬肉香腸 (配菜:酸黃瓜色拉),120g 土豆豬肉糜燉酸菜,150g 奶油鱈魚燉蔬菜濃湯,25g 咖啡/茶, 25g 巧克力糖塊/煉乳奶糖塊,3到5支香菸。

由此可見德國早期的伙食還是很不錯的。

從入侵俄羅斯,開闢北非戰場後,伙食了就沒這麼好了。有幾點原因,一、戰線拉長,導致運輸成本更高,更容易遭到空襲!二、後期戰火燒到了本土,導致物資供給沒有前期這樣豐富。很多產業,農業都遭到破壞!三、擴充兵員,之前豐富的物資供給是給予前期兵員100多萬的情況下。1944年德國為了頂住北邊蘇聯,南邊美英聯軍瘋狂擴軍,最多的時候800多萬。四、國際上的封鎖導致石油,鋼鐵,糧食等好多物資禁運,德國本身也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國家,再加上在佔領區掠奪的資源並不足以維持軍隊的開銷!種種原因導致德國二戰後期的士兵只有吃土豆,黑麵包來維持每天的熱量。但是再怎麼餓肚子也比中國士兵強啊!

美國?美國什麼體量?石油?鋼鐵?糧食?工業?是整個世界的總和。三本五十六空襲美國的時候心中都知道日本惹怒了美國必敗無疑。北非現場,軍隊還沒有到,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先到。各種物資堆積如山,行軍都不用帶口糧,直接call空投。根本沒得比!

所以說戰爭是大國的遊戲,比的不是一場兩場的勝利。出拳再恨,遇見超級抗打的也是白搭!!




葡萄皮皮裡面是籽籽


為何美軍頓頓有肉吃?當然是國力強大的表現了,其實美軍不止是頓頓有肉吃,而且還有酒喝,像速溶咖啡,駱駝香菸,可口可樂,巧克力等等這些食品都是無限量供應的。

三國相比,差距其實在士兵的飲食方面就可以一目瞭然,這裡著重說一下美軍吧。

美軍的後勤不論是在二戰時期還是現在,都可以用“豪”無人性來形容,為什麼這麼說呢?一般的軍隊會每個月消耗三百萬瓶的可樂嗎?一般的軍隊會為了讓士兵吃上冰淇淋而專門建造一艘冰淇淋生產船嗎?肯定沒有,德國人連最基本的燃料在戰爭後期都沒有了,還能去想這些沒用的,而蘇聯人都快打沒了,有黑麵包吃就不錯了。

不過美軍可不一樣,一個是本土遠離戰場,自己的國內就是美軍最大的後勤保障工廠,各種資源物資源源不斷的生產,而且沒有任何的干擾,第二個就是在一戰和二戰時賺了很多很多的錢,打仗其實是最賺錢的一門生意,美國是世界上發戰爭財最多的國家,強大的經濟實力,完備的工業生產體系,可以生產任何想要的武器、裝備和物資,供養幾百萬的軍隊對於它來說分分鐘的事情,第三就是強悍的運輸能力,對於美軍甚至盟軍來說,運輸能力決定了戰場的延伸程度,美軍打到哪裡,物資供應就會延伸到哪裡,不存在德國那種自帶乾糧上戰場,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情況發生,美軍在保障士兵方面可以用變態來形容,據統計,戰時平均一名士兵的後勤由後方近十三人的團隊保障,這樣的數據士兵吃的能不好嗎。

美軍不僅是後勤跟的緊,跟的及時和豪華,就是在關鍵時刻使用的野戰口糧也可以用豐富多彩來形容,他們先後為士兵研製過A、B、C、D、K五種口糧,這裡除了D口糧只有巧克力以外,其他的口糧都是品種豐富,葷素搭配,有肉有菜,有飲品有牛奶,有布丁有果醬,有香腸有雞蛋,甚至連口香糖都裝入其中,你就可以想象一下這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了。

至於後勤保障的及時性,美軍一般戰時緊急運輸大多采用空運和空投的方式解決,有錢就是任性,其他國家還在人扛馬拉的時代,美軍已經進入空中快遞的時代了,不要問成本,能把吃的送到士兵手裡,任何代價都是值得的。


墨風蒜瓣


首先要說一下,德軍餓肚子已經是戰爭後期了,前期他們的伙食供應還是不錯的。至於美國人,那沒法比,在二戰里美國依靠著壓倒性的工業優勢、資源優勢和本土遠離戰火的優勢,在後勤上可以說完爆其他參戰國家一大截。

在戰爭初期,德國的伙食應該說還很不錯的,按照規定,野戰軍士兵每天的伙食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黑麥麵包700到750克;鮮肉200到300克,或者是香腸160克,有時候也會用魚或者奶酪代替;土豆320克,豆類80克,新鮮蔬菜或者水果250克;果醬、楓木或果仁麵糰15克,煉乳25克;油脂或者黃油60克;食鹽25克,調料15克;奶粉和速溶咖啡10克,糖粉10克;巧克力或者糖類40到50克;香菸7支或者是相應的菸絲和捲菸紙。

德軍的黑麵包

應該說,這個伙食標準在當時已經屬於不錯了。當然,在戰爭期間會根據運輸情況和就地徵調物資的情況有所波動。大體來說在西歐等發達地區的部隊伙食會好些,而在東線,特別是部分交通不便地區,那麼伙食會糟糕些,但是基本還能保證溫飽。

德軍炊事兵在用炊事車做飯

但是隨著戰局日益不利,那麼德國的後勤補給就日益糟糕了,基本上是有什麼吃什麼,畢竟此時德國本土在英美的戰略轟炸下都已經快吃不上飯了,更不要說一線的部隊。

至於蘇聯,因為戰爭初期丟失了烏克蘭等產糧區,蘇軍的伙食可以說非常糟糕,如果說黑麵包能管夠的話,這支部隊就已經算非常運氣了。不過隨著美國援助物資的抵達,那麼蘇軍的後勤情況改善了不少。一來大量的汽車使得物資的運輸方便了許多,二來,美國援助的肉罐頭、奶粉等物資對於前線士兵來說食用既方便營養又好。

蘇軍的黑麵包,雖然口感不好但是管飽

當然,有條件情況下蘇軍也會盡量做熱的伙食,畢竟在戰場上沒什麼比一頓熱飯菜更能恢復體力了。

然而這一切都沒法和美國人相比,美國以其龐大的工業能力,為前線士兵提供了數量驚人的食物。唯一讓那些大兵們覺得不滿的是,這些軍用食物在口感上無法和家中的美食相媲美,而且口味太單調。

美軍的五合一軍用口糧

但是光一個頓頓有肉,就足夠饞死其他國家的士兵了。兩個英軍軍官某次去美國軍營公幹,午餐時看到幾個美軍士兵抱怨吃厭了午餐肉。英軍軍官沒多說話,拿起兩片午餐肉扔地上然後撿起來吃了,表示這在英軍已經是屬於美味了。可想而知這些美軍大爺們在飲食方面有多享受。

讓美軍聞風喪膽的午餐肉對於英國人來說,堪稱是美味。撒切爾夫人曾經回憶一天因為有朋友來訪,所以特意打開一個午餐肉罐頭分享。

美國二戰軍用巧克力,這是應急用的高熱量食品,為了防止士兵當零食把它吃掉,所以口感特意做的極差,吃上去和土豆差不多。不過就算是這樣,美軍士兵還是在歐洲用巧克力換取了很多豔遇,畢竟此時整個歐洲差不多都陷入了饑荒。

對於德軍來說,俘虜美軍時的一大痛苦,就是看著無聊的俘虜會拿出隨身攜帶的軍用口糧挑三揀四的食用。美軍甚至開發了戰俘口糧包裹,通過紅十字會轉交給德國戰俘營裡的美軍戰俘。一度戰俘營的看守伙食還不如關在裡面的戰俘,這也算是一個奇聞了。

美軍的C口糧,包括三個穀物罐頭和三個肉罐頭,可以滿足一個士兵一天的需要。


不沉的經遠


美軍何止是頓頓有肉吃啊,而是過上了吃肉吃到吐,香菸巧克力不限量,1年喝掉10億瓶可口可樂的奢侈日子。

下面咱們看一看美軍到底都吃些啥好吃的,以二戰美軍士兵們吃的最多的陸軍C型戰鬥口糧為例

陸軍C型戰鬥口糧是美軍為士兵們特別設計的用於沒有餐廳的實戰條件下的口糧,C型戰鬥口糧重2千克,有11重餐可供士兵們選擇,包裝在6個鐵皮罐頭和1個附件包裡,6個罐頭中有3個是肉類(包括火腿、雞蛋和土豆、豆類、雞、蔬菜等)

▲二戰著名的斯帕母午餐肉罐頭

另外3個是麵包類,主要有餅乾、壓縮麥片、葡萄乾、速溶咖啡、糖、可可飲料粉以及牛奶糖。

▲速溶咖啡,美國軍需部絞盡腦汁的傑作

此外附件包裡還有9只高級香菸,淨化水藥片,火柴,衛生紙,口香糖和開罐頭器。

▲駱駝牌香菸

▲成噸的可口可樂敞開供應

美國人是如何保障如此奢侈的後勤供應呢?

(1)戰爭未波及本土,工農業生產未受影響

由於二戰美軍主要戰場位於歐洲大陸和西太平洋,可以說都遠離本土,美國的整個工農業經濟並沒有收到任何削弱,相反由於強勁的需求,反而大大提高了。

美國依託強大的國力和龐大的後勤保障系統,甚至提出了“無限後勤”的口號,即滿足戰士們的任何後勤需求,戰士開槍開到虛脫,子彈無限供應,前線有吃不完的新鮮食物。

▲美國肉罐頭

(2)制定強有力的戰時經濟管理機構

羅斯福專門在戰時成立經濟穩定局,負責協調競爭激烈的軍需和民用生產,大力向軍需方面傾斜,此外美國還成立了戰時勞工局,戰時航運局,戰時人力委員會,戰時海運屬等機構,以服務龐大的後勤保障系統。

(3)為了籌措戰爭費用,政府大量發行戰爭債券

軍需生產可以無限供應,但是錢可不是,況且一打起仗來,軍費就是無底洞,美國政府為了籌措戰爭費用,保障軍需,甚至發現了大量的戰爭公債,僅這一項,美國政府就募集了1569億美元用於投入生產。

除了為戰爭募集資金外,為了確保戰時生產,美國政府還向為戰時生產服務的新工廠提供貸款,有力帶動了全民就業,拉動戰時生產。

(4)建立龐大的運輸體系

美國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了堆積如山的物資,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運輸體系把物資運輸到前線,為此美國人建立了一支可以從美國本土為各大戰場運送武器、彈藥、人員、軍需物品的運輸體系。

▲茫茫多的運輸船就是最大的保障

(5)成立統一的後勤保障組織

美國人為了統配這條巨型後勤線,成立了強有力並且統一的盟軍後勤管理機構,並建立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運行方案,制定後勤保障路線。

▲美國後勤為全球330個港口運送了26億噸後勤物資

綜上所述,依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憑藉遠離戰場的工農業生產體系,在美國政府戰時經濟刺激下,美國人生產出了源源不斷的物資,再由美國強大運輸體系和全球最大的後勤保障系統,才能將肉罐頭源源不斷送到位於戰場最前線的美國大兵手中。


小油瓶侃歷史


二戰期間絕大多數時間德軍都沒有餓肚子,因為他們佔領了西歐國家,並且這些國家的工農業資源都被德國所利用,比如:法國、荷蘭...這樣的農業大國幾乎所有的糧食都被德國徵用,理論上來說德軍的野戰軍糧是可以滿足的,雖然沒有美軍那樣應有盡有,但是要比蘇軍好一些,圖片上是二戰期間德軍的“思嘉樂”牌高能量巧克力,品質不亞於美軍的“好時”巧克力。

德國進入軍事現代化的時間很早,對於後勤的重視程度極高!戰前的物質儲備也是盡力而為,要求農民播種高產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德國菜籽油產量很高,大量的人造奶油就是用它製造出來的)...不但要求農民改種高產作物,甚至要求城市居民有私人花園的也必須要種植可食用蔬菜或者馬鈴薯、花生一類的糧食作物...。


德軍戰場上的食品供給採用野戰炊事車,圖片上是“營級”炊事車,四輛這樣的炊事車可在2個小時內

為一個營的官兵提供熱菜熱飯和咖啡。

總體來說,戰爭初中期德軍的野戰食品供應還算讓人滿意,雖說吃的不算太好,但並不比英美軍隊有太大差距,當然到了戰爭後期德國佔領區的地盤縮小,德軍乃至德國居民的食品供應出現緊張。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二戰期間滯留在德國的哥根廷小城就受過“洋罪”!據他說:日常食品配給當中根本沒有真正的食用油,人造油放在湯裡還算那什麼回事兒,但是用它煎東西放到鍋裡一股青煙油就不見了...一次他去農村幫助收土豆,臨走的時候人家送給他幾斤土豆和幾個蘋果,季先生回到住所之後將幾斤土豆用水煮熟,蘸著鹽都吃了下去...季先生的遭遇說明德國在戰爭末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出現食品緊張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張可口可樂在前線的圖片證明了美軍在二戰期間後勤保障是非常充裕的!也是讓其他參戰國羨慕嫉妒恨的事情!

美國後勤保障的強大原因是諸多方面的,美國的領土面積是德國的30倍,大部分處在溫帶和亞熱帶,農業物種多樣化也大大高於德國,小麥、玉米、油料作物、畜牧業在當時世界處於最高水平!更甚的是,美國不單單是自己農業資源豐富,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也是他的勢力範圍!所以,基於農業的優勢美軍食品供應是極其充裕的。
美國在1920年代就出現了飛機播種、噴灑農藥...這樣的現代化耕作方式,電影《珍珠港》開始,兩兄弟孩童時代偷偷的駕駛老爸的農用飛機那個橋段是真實存在的。


美國農業生產地區分佈圖,領土面積遼闊,水源充沛,農作物和
畜牧業必然發達,軍隊野戰配給當中出現大量的肉蛋奶也就不足為奇了。
成排的“勝利輪”、“自由輪”穿梭在大西洋航線和太平洋戰區,是美軍勝利的保障!光有農業基礎是不夠的,更需要有強大的工業能力將海量的農產品深加工出來,更需要將這些農業製品運輸到前線戰士的飯盒裡...這一切都需要工業能力的支撐才行,沒有強大的食品加工能力和輪船、汽車這些交通工具就不能有美軍野戰食品供應的奢華!比如:二戰期間美國往前線供應了約40億盒SPAM午餐肉,這得屠宰幾千萬頭豬、生產幾十萬噸包裝用的馬口鐵、大量的食品加工機械、上千艘次的運輸船、幾萬輛汽車...維持罐頭從屠宰→加工→運輸鏈條上的幾十萬人,這在當時只有美國可以做到!

正在食用SPAM午餐肉罐頭的美軍士兵,還有:餅乾、巧克力、口香糖、香菸...都是從遙遠的美國通過輪船、飛機運過來的,“阿登戰役”初期,德軍打了美軍一個措手不及,在繳獲的給養車當中居然發現了奶油蛋糕,日期就是兩三天前的...這讓德軍普通士兵羨慕不以,但是德軍高級將領已經看出來德國必敗無疑了!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後勤,這個道理他們有深刻的認識。
一說蘇軍在二戰時期的野戰食品,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黑列巴”,這種全麥磨粉

還要加上:玉米粉、燕麥、大麥...食品供應嚴重緊張的時候甚至加鋸末子的粗劣食品伴隨著蘇軍紅軍一直打到了柏林。

蘇軍野戰食品配給不可能和美軍相比,“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每日的食品配給清單:麵包800~900克、二級小麥粉20克、肉製品140克、通心粉30克、肉150克、魚100克、油脂30克,糖茶和蔬菜另計...為何會出現20克二級小麥粉,30克通心粉?這其實不是當日就食用的,而是攢到一定數量後製做一次的食物,比如:白麵包或者煮通心麵。
蘇軍二戰時期也有野戰炊事車,由“大媽級”炊事兵做飯,蘇軍對於後勤保障工作也是非常重視的,


有專門的軍隊廚師培訓單位,培訓一段時間後需要考核才能上崗。

以蘇聯當時的國力,給幾百萬部隊提供較高質量的飯菜已經很不容易了,“蘇德戰爭”爆發之後,蘇聯主要的糧食產地烏克蘭迅速被德軍佔領,蘇聯國家整體性的出現了糧食短缺,軍隊吃不飽會嚴重的影響戰鬥力,美國為了讓蘇聯拖住500萬訓練有素的德軍,通過《租借法案》緊急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食品援助,這些食品包括:78萬噸肉罐頭、73萬噸馬口鐵包裝香腸和動物性油脂、36萬噸奶粉,雞蛋粉、67萬噸白糖、51萬噸植物油...這些食品極大的緩解了紅軍前線食品配給短缺問題。

拿破崙皇帝說過:軍隊是用胃來打仗的!這充分說明了後勤保障的重要性,但是保證前線戰士們吃的好需要強大的資源保證才行,二戰是人類第一次全面機械化戰爭,比拼的就是國力,誰的領土面積大、包括人力在內的各種資源豐富、工業能力強大...消耗得起,誰就能取得戰爭最後的勝利,美國由於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和遠離戰場,工農業生產沒有收到破壞,所以他們的士兵吃的奢華!而德國和蘇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了一定時間內的食品短缺,這些都是客觀因素形成的。


皇家橡樹1972


題目中的情形屬於過度概括化了,德軍很多時候的飲食保障也是可以的,並不至於餓肚子,而美軍同樣也有不少艱難時刻,並不是什麼時候都有可口可樂和牛肉等可供享用。

二戰中各國的後勤保障能力中,美國無疑是最強的。美國本土遠離二戰主要戰場,本土基本沒有受到攻擊,再加上美國本身的工業農業產能巨大,因此能夠為美軍以及盟友提供大量戰爭物資,小到罐頭子彈服裝大到飛機坦克軍艦,並能通過強大的運輸力量將這些物資運送到世界各地。

美國當時全面轉向戰爭需要,甚至停產民用汽車來保障軍用車輛的生產,儘可能保障作戰物資需要和士兵的生活需要。二戰期間,美國僅僅運往歐洲戰場的香菸和雪茄數量就高達4.3億支和2000萬支,這和日本羸弱的後勤能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要知道日本不少部隊甚至連飲食都沒法得到足夠的保障,更不用說香菸等非必需品了。 不過美軍也不是任何時候都有充足的後勤保障的,在戰局受挫等情況下,美國大兵也得過苦日子。比如瓜島戰役中,隨著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的失敗,美海軍短時間內失去了對周邊海域的控制,後勤補給工作中斷,因此島上美軍僅能依賴已經上岸的物資。在美劇太平洋戰爭中也有反映,瓜島之戰那集中的就餐處掛板上,寫的只有“白飯,白飯,白飯”。


戰爭之王


不止呢,美軍不但頓頓有肉,而且美國兵還在抱怨這肉難吃。

二戰美軍吃的肉,就是大名鼎鼎的“斯帕姆”,沒聽過?沒關係,它的中文名叫午餐肉。

這種由荷美爾公司發明的碎肉與澱粉的混合物,由於便攜性和高熱量,成為了美軍二戰時期主要後勤供應物品。

由於美軍的運力太過於強大,美軍士兵幾乎頓頓都有斯帕姆,早上,是斯帕姆切片,中午,是斯帕姆夾玉米餅,晚上是斯帕姆糊。

這種吃法讓美軍士兵對斯帕姆深惡痛絕,給它起了一堆名字,比如“靈肉”“假肉”“疑似肉”等等,還有的美軍士兵用成罐的斯帕姆建築共事,四處亂扔。

不過在美軍之外,斯帕姆完全是神一樣的美味,美軍的盟友通過租借法案獲得了大批斯帕姆,蘇聯人用自己的黑麵包夾著吃,英國人將斯帕姆午餐最豐盛的食品,在中國,斯帕姆甚至是敢死隊員的獎勵。

即使在二戰後的半島戰爭中,美軍丟棄在垃圾桶裡的斯帕姆也是韓國人難得的美味,他們將美軍垃圾桶的東西混成一鍋煮,鑄就了今天韓國國菜部隊鍋。

歸根結底,美軍士兵能夠頓頓有肉,是因為美國強大的國力建立的強大後勤能力。工業流水線生產的大批鐵皮罐頭可以輕鬆運送到前線,這一點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

德國沒有這麼優秀的運輸能力,蘇聯沒有這麼強大的工業生產力,法國已經投降,至於中國,連現代後勤都沒有,部分軍隊甚至吃過草根樹皮。

有這麼強大的後勤能力,美軍個個都是人民幣玩家,頓頓吃肉吃的他們生厭。


扣毛


我是貝勒爺,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說,我先來糾正下,在二戰期間,德軍在戰役的前期伙食相當好,甚至可能相比美軍伙食並不差,只是到戰爭後期,由於戰線過長,資源耗盡,德軍有餓肚子可能。美國佬軍隊頓頓吃肉,不緊天天吃,美國佬軍隊抱怨美軍罐頭肉太過於難吃,這一切都得益於老美強大的綜合國力支撐啊。

且聽貝勒爺細細道來,跟隨貝勒爺的眼睛穿越過去回到二戰時間、

首先,我們先來講講德軍吧,德軍在戰前在小鬍子的帶領下,經過短暫的幾年,工業上得以快速發展,經濟上也恢復世界的強國之列,當然,小鬍子一直在暗中擴軍備戰,當然也知道糧草,後勤保障這塊的重要性,所以,從德軍的軍服我們就看出,德國佬的嚴謹。小鬍子領導下的德國農業也快速發展起來。在佔領西歐平原之後,更是得到了廣大的農業區,畜牧業,這一塊為小鬍子旗下的小弟們提供了不少的物質保障。

當然,我們可以簡單看看當時小鬍子給他的小弟們配備的伙食:

早餐,黑麥麵包、玉米仁粥、肉類、奶油黃油、雞蛋、白糖、糖塊、咖啡、還有香菸。

午餐:黑麥麵包、大麥麵包、奶油麵條、土豆燒牛肉或者魚類、蔬菜、巧克力、咖啡、糖塊、香菸。

晚餐:黑麥麵包、烤肉、火腿、蔬菜、湯、咖啡、糖塊、香菸。

當我們要是親眼看到德軍當年的伙食配備,會非常感到驚訝,這些配置,在如今很多發展中國家尋常百姓未必有這個水平伙食,在二戰前中期時間,德軍的伙食還是不錯的,後期,由於戰線的全面擴大,物資匱乏,德軍士兵只能啃著土豆作戰,有的只能餓肚子。

蘇軍由於德軍在小鬍子的突襲,在前期節節敗退,損失重大,尤其是蘇聯的烏克蘭糧食區被小鬍子佔領之後,整個蘇聯都陷入口糧按人每日配給的標準,由於北極熊地處於高緯度,常年的天氣多數都屬於寒冷天氣,需要消耗能量多,蘇軍伙食的標準基本高能量伙食,在蘇德戰爭期間,蘇軍醉困難的時期,蘇軍基本每個人每天配給750克的黑麵包,當然蘇軍還有一點比較特殊,給一線部隊配給伏特加白酒消耗巨大,北極熊冬季寒冷漫長,給士兵配給高度伏特加可以增加士兵抗寒作用。後期由於美國佬物資援助,蘇軍士兵也開始能吃到美軍的罐頭肉等等。

美國自從獨立之後,一埋頭髮展自己的經濟,到一戰結束的時候,美國佬的經濟已經超越當時的大英帝國的經濟,在一戰中,美國佬大發戰爭橫財,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在一戰中國力大損,之後美國佬一直低調發展經濟,其本國的工業實力,更是在1894年時候,就已經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到二戰美軍參戰時期,美國的綜合國力全面打開,基本可有吊打任何一個國家。

當然,從二戰至今,我們都知道美國佬不差錢,所有東西都是最好最先進的,當然美軍的伙食配給相當豐富。

二戰,美軍的伙食配置:蔬菜、烤雞、土豆泥、玉米羹、餅乾和黑咖啡、蔬菜沙拉、水果、巧克力、可口可樂、口香糖。其中最出名,美軍援助世界各國的“罐裝午餐肉”,美國佬士兵更抱怨難吃,這些美軍伙食配給不緊是保障美軍士兵頓頓,還大量援助英法、蘇聯、中國等等很多國家,二戰美軍生產可口可樂更是數以百億計算,供應美軍及其同盟國。

美軍伙食配如此高標準,來源於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工業實力。在二戰,美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佔據世界經濟總量多半,在1945年,美軍鋼鐵年產量已經突破8000w噸,同比英、法、蘇聯、德國、日本五國的鋼鐵總量還要多,美國的黃金儲備佔據世界的63%,可以見到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

貝勒爺說,從二戰美軍伙食就可以看出,衡量一個國家的標準就是看綜合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